分享

暧昧年代

 真友书屋 2014-11-06


“现在还有人会为了一封信而感伤吗?宋代张炎写《解连环》,“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那些文字非要等到心意介入、距离介入、时光介入以后才会升华成信。而那份热情非要真真切切地穿越时间与空间才能到达被传递者手上,光是想象这薄薄的信纸在路上到达过的风景、山川、河流、时光,就已经感到情谊的深重。


现在当MSN让一切都变得轻易起来的时候,那份等待和守望的两茫茫感觉早就已经消失殆尽,封存于信纸间变成一件古董。距离已经不复存在,最艳丽痴情的情话随便就脱口而出,失去了等待,失去了焦灼,也失去了浪漫。


怀念信纸的时代,那时时光缓慢,情谊细水长流。”


我有幸生于那个书信的年代,学生时代的我痴迷于书信。上课时戴着耳机,趴在课桌上一写一个下午,寝室里边吃着西瓜边坐在冰凉凉的水泥地板上低头写信,那样的夏天特别的清凉,甚至有时到了寝室熄灯的时间,我情绪上涌,也会抓起笔搬起凳子跑到走廊的昏暗的长明灯光下默默书写。大到奖学金事件,小到早餐吃了什么,一件一件如数珍宝般件件记录。一封信可以写上一个星期,一直写到十几张信纸,信封快要超重才停止。回想起下雨天,穿着棉布球鞋,穿过大大的操场,顾不上白球鞋上溅起的泥点,来到邮筒的面前郑重的投下信件,听见咣当一声信封落筒的声音,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往往是上一封信件刚刚寄出,收件人还没有收到,我又开始迫不及待的拿起笔写下一封。大小文具店总是频繁出现我挑选信纸和信封的身影,那些带着香味的信纸,各种各样可爱的小标签,总是能让我砸下银子,美美的拿着信纸,心中想象着收信人的表情,乐此不疲。


有人热衷于收到信件的瞬间,而我却热衷于仔细慢慢去构思一封信件。


这样慢慢的,暧昧的,等待的,模糊的感情让心中充满希望却又焦灼的发烫。那个时候精神所托,感情的慰藉,似乎都停留在大片想象的空间和留白之中,这样的距离感其实是最美好的。多年后成年的我才明白,正是这些不明朗的情愫给人又美好又安全的感觉。


所有的暧昧都是存在保鲜的期限,因为距离的拉近,又或者一些直白的告白,片刻间可以让它灰飞烟灭。


多年后,因为偶然的机缘,让我可以再一次看到这些古董信件,上面一个个圆圆的邮戳记录了那个时代,透过信纸,我看到了时光留下的痕迹,看到了一个少女的情怀。更多时候诧异于自己那时的细腻的文笔和内心,其实写信人往往不是在写别的什么,而是在书写自己,并且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世界中,现在回头来看,信件里面一些愚蠢的描述,也许当事人压根不感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