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气罐年代的回忆(四)

 江山携手 2014-11-06
    这是一张毕业照,照片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头,不论男女,一水儿的白衬衣。照片的抬头写着: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技术训练班第一期第一队学员结业纪念,落款时间是1959828日。当时只有25岁的李凤岐就坐在第二排右数第四个,他是当年最年轻的老师,负责到各大学里请老师给学生们上课等教务工作。
                 煤气罐年代的回忆(四)
   用上液化气罐之前,除了使用蜂窝煤烧水做饭,部分居民已经用上了煤气。李凤岐回忆,1952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作出了城市煤气问题希望公用局在五年计划中考虑的指示。三年后,首批从事城市规划的苏联专家抵达北京,其中有一位煤气专家专门负责培训城市煤气专业工程技术干部。19588月,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成立,负责北京的城市煤气供应与管理,而此时技术学校已经成立,专门培养技术员,这张照片上的140多人,就是第一批学员。
    这些学员当年全都是高中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没考上大学的年轻人。他们都很优秀,毕业后都成了技术员,有些现在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还有些已经离世了。”李凤岐拿着照片感叹道。
    1964年,北京市热力煤气公司开始筹备液化气供应业务,李凤岐还能清楚地回忆起第一批供应站的名单来:百万庄、六铺炕、三里河、槐柏树、阜成门外和真武庙。当时的李凤岐虽然还在技校工作,但下放劳动的时候,就已经和煤气罐有了亲密接触。“我们那时候送气就是个三轮车,一车装四五瓶气,从站上蹬到用户家,给人扛到家门口,安装好了才算完活。”
    1976年,李凤岐被调入煤气公司第四管理所,那时候一个供气站的用户很少,大部分居民还把煤气罐当成一个“炸弹”,不敢用,怕出事儿,因此,那时候一个供气站的用户数量才几百。新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被认可到被认可的过程,煤气罐也是一样。为了让更多的居民认识煤气罐,李凤岐和同事经常到居委会去当宣传员,散发传单,甚至搬着煤气罐到社区里给居民讲解和现场演示。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既清洁又便捷的煤气罐获得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到后来甚至一瓶难求,并且到了限制使用的地步,想申请一个液化石油气的换气本,必须要市领导批准。谁家要有个煤气罐,那是特别自豪的事情呢。李凤岐说。
    2008年北京市正规的液化气用户数,城八区接近80万户,城区和近郊区的液化气站有62个,每年的供气量是14万吨左右。市民凭本每月供应12罐评价气罐,每罐市政府补贴50多元,15公斤评价罐40元。议价的没有市政府补贴,最低价98元,也有超过120元的,气源来源地点不同,运费也不同。
    200911日开始,北京市市民用平价、议价液化仍分别为每瓶40元和98元。
   20081116日开始年审工作。更换2009年登记证需交纳工本费3元。同时供应站提供代办保险服务,用户可根据需要自愿办理,保险费5元,保额2.5万元。
                      煤气罐年代的回忆(四)
    2009年登记证分为正式和临时两种,正式证12张平价购气票,临时证8张平价购气票。每张平价购气票印有使用期限,请保持小票完好,顺序使用,小票短缺或中间缺失,不予换气。
    年审日期:20081116日至2009124日每天930分至1730分;2009125日至331日每周二、四、六13时至17时。遇节、假日不休息。
    年审地点:用户《钢瓶使用登记证》登记备案供应站。2009427日以后再办理年审,需携带相关手续到液化气公司用户服务部(西城区展览路葡萄园甲5号)办理。
    携带证件:用户在办理手续时需携带2008年登记证和与登记证姓名相同的户口簿或身份证、军官证。丢失2008年登记证的用户,须携带与登记证姓名相同的户口簿(或身份证、军官证)等有效证件及相应复印件、单位或居委会出具的丢失证明,于200911日以后到用户原登记证所属的液化气供应站核实,确认无误后补办2009年的登记证。
    液化气本,北京市这一类似粮票、肉票的最后一种公共凭证,2010年底前将正式退休,全市130多万户液化气用户将弃本用卡,轻松刷卡换气。
    年底前市民将陆续改用电子气卡,只要轻轻一刷,就能在每个气站购买液化气、更换钢瓶。往年煤气本年审,都是集中在前一年11月到第二年3月期间办理,“本改卡”以后,用户不必专程去液化气站年审,换气的同时就可完成年审。
    
   1951年起,笔者家住建国门内胡同里的平房四合院。1991年过了大年初六,我家搬离平房住进楼房,原址建设起建国门大绿地,迎接江核心举行的五十年“国庆”阅兵仪式。坦克车方队夜里就排放在建国门桥头,1989年6月初也停那儿,迎接未来得的江核心。
    1979年年底,我在我家平房院办了8桌酒席举行婚礼。中午4桌,招待亲友和朋友,晚上4桌招待街坊邻居。三桌在我家北房二间,一桌借用邻居南房。大师傅是我家邻居大爷,退休一级厨师。他带来人马、家伙事儿和锅碗瓢盆,开出购物清单,我家负责准备。头天下午,他在我家四合院里里垒灶,我到建国门煤铺买了300斤大同无烟煤,那时候建国门地区还没有供应液化石油气罐。
    1981年“十一”,父亲请来建筑公司同事把我家地震棚改为14平米小厨房,一天就盖起来了。后来成为我弟弟的“婚房”。
    1982年暑假,建国门地区开始供应液化石油气罐。我在小厨房的南边又加盖了一间宽1.5米长1.8米的“二厨房”,安置液化石油气罐,使从外院进我家里院的过道只剩下1.5米宽。
   里院三家都加盖“二厨房”,原来宽敞的里院,变成了“坑道战”。一棵大槐树被我家“放到了”,我和我弟弟在夜里偷偷锯了一个多钟头。
    我家临街外院过去是个空院,有一棵百年老槐树,是我们里院9个孩子玩耍的地方。“文革”期间,房管局在外院加盖了三间房,二户人家一户一间半。
    距离我家最近的液化石油气换气站在西总部胡同。十几年时间,我家的换罐任务都是我两个妹夫抢着干,谁让他俩都爱到老丈母娘来干活呢。
    西总布胡同液化石油气换气站,位于西总部布胡同中部路北,李鸿章祠和西总部胡同小学的西面。我记得在五十年代初是苏联塔斯社驻北京办事办事处,三进大四合院,后墙在外交部街,文革初就“歇菜”了。
    70年代末,前院改为液化石油气换气站,中院和后院仍然由某单位使用,什么单位记不清了,可能是中央级文化单位。
    进大门是大影壁,东房二间是换气站的办公室。头一间是开票的,不用进屋,玻璃窗有个小窗口。北面是进中院的垂花门和一堵灰墙,西房二间与临街倒座房四间打通,改为转角的储存液化石油气库房。记得库房地面垫高有1.5米,形成高台。换气站开的北门不走人,运送液化气罐的解放牌开车停在北门旁,把活动车厢的挡板放下,正好搭在换气站高高的平台上。工人们手拉液化气罐,转着就把卡车里的气罐轱辘进换气站里了,设计很科学。
            煤气罐年代的回忆(四)
    西总部胡同换气站平时储存300多罐液化气,供应附近9000多户居民换气。2003年因为安全距离不够,北京市消防局下发了《停业改造通知书》。
    过去北京市燃气公司对西总部胡同换气站进行了不断整改,据说已经投入了近80万元,小院上面铺着防护网,地面是防火砖铺成的,照明设备是一水儿的防爆灯,每个角落都有消防灭火器。但20041月换气站还是被市安监局责令停业。
    经过一年的改造,换气站在20051月重新开业了,当时一胡同的人敲锣打鼓庆祝。但经过安监部门审核,换气站与附近的一座小白楼的距离不够国家规定的安全距离,在20054月又被关停,后来没有再开业。
    北京市燃气集团副总经理徐达说,像西总布胡同这样面临关停的换气站,全市有28个。西总布胡同换气站因为历史原因造成了安全距离不达标,已经被列为隐患单位,目前重新投入使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液化石油气的价格靠国家补贴出售,大规模降低运费企业也难以负担。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新站,但又苦于老城区没有空间。燃气集团正在与市煤炭公司一些空间开阔的煤厂进行协调,想把煤厂改建为液化气换气站。
    2008年,西总部胡同换气站撤销,房子出租给私人开饭馆。
    自从换气站停了后,附近的居民要到北沙滩或海运仓的换气站换气。过去大家都是拿小车推气罐,即便打电话叫气也才5元钱,现在因为路远,送气费要15元。很多老人舍不得花钱,只好拉着小车长途跋涉近一个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