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李雅静/文 杨东华/图 在新郑“郑韩故城”之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越之地,一座名叫胡庄墓地的大墓正渐渐浮出水面。 作为古人认为的风水宝地,这里曾出现春秋郑国、战国韩国、西汉三个时期的墓群。而近来,韩国墓群中两座“中”字形大墓的出现,更使得胡庄墓地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焦点。考古专家推测,墓主人极有可能就是当时韩国的国君。 为保护这一学术价值极高的墓葬,目前不少专家正奔走呼吁,希望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能绕道而行。胡庄墓地究竟能否改变历史?这里究竟还埋藏着多少秘密?记者带您走近。 一块宝地 郑、韩、汉三家争抢,墓摞墓 胡庄墓地位于新郑市“郑韩故城”之西,是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昨日,记者走进墓地,这里的发掘正进行到关键处。两座带有“中”字形结构的大墓已被挖开,保护墓主人的暗红色椁顶依稀可见。 2006年年底,作为南水北调抢救工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胡庄墓地进行发掘,至2007年年底,揭露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发掘过程中,令考古领队马俊才惊奇的是,这里不仅仅有一个时期的墓群,而且还出现了墓叠墓的“抢占”现象。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清理出了小型东周墓葬330座,共出土青铜、铁、玉鞘表铜短剑等各种文物近千件。这里不仅有春秋时期的郑国墓群、战国时期的韩国墓群,还有少量西汉墓葬。”马俊才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这里地势很高,离大河又近,是古人眼里的风水宝地,所以三家都想占尽风光。 两座大墓 夫妻合葬,男主人疑似韩王 通过发掘,考古专家们证实,胡庄墓地是以两座带封土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为主的大片墓地。两座带封土的大墓M1在东,M2在西,深约15米,其规模之宏大、形制之特殊国内罕见。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和发掘情况来看,这是一座异穴夫妻合葬墓。男主人的墓穴为M2,女主人的墓穴为M1,男主人先于女主人下葬。”马俊才说。 如此宏大的规模,如此豪华的装饰,墓主人究竟是谁?从已显露的“中”字形墓葬结构来看,他们应该是韩国的高级贵族。因为在商周时期,“中”字形墓一般是诸侯、宰相才能享受的级别。而郑、韩、魏正是当时的诸侯国,墓主人很有可能是韩国的一位国君。为了准确起见,马俊才一再强调,这仅仅只是我们的推测,还需要寻找更多实物或文字进行佐证。 三灾八难 墓主人讲排场,盗墓贼频光顾 在两座韩国大墓的周边,考古人员曾发现不少积石、积炭。积石,是古人用来防盗的一种主要材料,一般置于墓底或两侧。当有盗墓贼“光顾”时,会落下来致他们于死地。 但即使这样,记者还是在两座大墓中看到了若干盗洞。马俊才告诉记者,女主人的墓曾被盗八次,男主人的墓也至少有四个盗洞。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此,他解释说,是墓主人的讲排场害了他自己。“这个墓葬的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层,盗墓贼很容易发觉。我们中原的一些贵族是既想睡得安稳,又想讲排场,很难逃脱被盗的厄运。” 四方建言 学术价值极高,南水北调可能绕行 经过一年多的发掘,考古人员还在大墓周围发现三条近似长方形的环壕,组成了面积宏大的两座“中”字形大墓、“中”字形封土、“中”字形封土上建筑、一座拐角形墓旁建筑。三条环壕组成的陵园形态,填补了东周列国王侯陵墓的发现空白,是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发现。 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告诉记者,因为这两座大墓的学术价值极高,目前许多专家正四方奔走,希望能就地保护,流经此地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有可能因为胡庄墓地的存在而绕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