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热烈庆祝赤水丹霞地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周年

 邹超亚 2014-11-07


    编者按: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世界遗产是文明传承的需要,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回眸——公元2010年8月,南美洲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在这里召开。经过大会激烈讨论,北京时间8月2日凌晨5时04分,大会主席手起槌落,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捆绑的“中国丹霞”地貌项目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丹霞“申遗”成功,赤水丹霞“申遗”成功!

尘埃落定,在表决现场的贵州代表团成员激动得热泪盈眶、拥抱欢庆。

喜讯传来,边城赤水沸腾了。翘首期盼的30万赤水人民奔走相告、忘情放歌;大街上,炮竹声声,烟花曼舞。清晨,市四大班子领导走上街头,加入市民组成的欢乐的海洋……一路艰辛一路歌,这是赤水三年多来,走过申遗崎岖路的回报,所有的辛苦和期盼,都在这一刻化为欢乐。

曾经沧海难为水。摘取世界级的自然遗产皇冠,这是赤水第一次,全中国在此前也只有7处。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上天对赤水的垂爱,是大自然对纯朴善良的赤水人的馈赠。

2010年,刚好是赤水撤县建市20周年,申遗成功是给建市20周年的献礼。

8月2日,这注定是一个载入中国申遗工作,载入赤水史册的日子。

感恩——回顾申遗工作的这段历史,真是一路艰辛一路歌。

2006年12月,建设部和湖南省牵头组织粤、湘、赣、闽、浙五省的丹霞山、崀山等9处丹霞地貌景区联合捆绑申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

2007年3月,赤水市向省、遵义市及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到国家建设部、湖南建设厅汇报协调,争取加入捆绑申报行列,得到建设部的支持。同年10月,国际丹霞地貌专家罗伯特·瑞博士一行应邀莅临我市实地考察,赤水丹霞开始引起国际专家的关注。

2008年10月16日,贵州省政府成立以辛维光副省长为组长的贵州省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省、遵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赤水丹霞”正式纳入“中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第一批预选地”。

2009年1月初,国家建设部、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中国自然遗产与混合遗产预备名单审查会”,通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将贵州赤水、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著名丹霞地貌景观地作为中国2009年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贵州赤水等六个提名地申报材料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中心审核同意受理“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并列入2010年世界自然遗产大会表决程序。

赤水申遗是半路搭车,应当感恩广东、湖南、福建、江西、浙江五省的建设部门的包容与胸怀。

应当感恩贵州省申遗工作专家团队,傅玉良、彭康宁、肖时珍,还有贵州省申遗工作行政团队。还要感恩国际专家罗伯特·瑞,是他的发现和仗义直言,才使赤水丹霞在峨眉山2007年第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受到重视。是他们的智慧和辛勤付出,才让赤水丹霞申遗工作开花结果。

认知——在丹霞地貌捆绑申遗六省中,赤水丹霞代表了丹霞地质地貌的青年期,是丹霞地质演变不可或缺的一环。专家评价:赤水丹霞具有突出的地球科学价值、突出的生物和生态学价值和突出的美学价值,是捆绑申遗里最突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具价值的典型,具有不可复制和唯一性。在申遗过程中,赤水也成为国际专家考察的重点。

面积最大、最为壮观。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专家、中山大学黄进教授多次到赤水考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成熟典型,壮观美丽之程度,当属全国第一”,并盛赞:赤水丹霞冠华夏!

赤水丹霞地貌核心区主要包括赤水大瀑布景区、佛光岩、狮子岩、竹海景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72178公顷,其中核心区27364公顷,缓冲区44814公顷,是6个省份丹霞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

突出的地球科学价值——赤水丹霞地貌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地貌演变中的地质过程、地貌特征和生命的记载。

赤水丹霞是亚热带巨型红层盆地,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丹霞地貌发育演化的杰出范例,是中生代以来地球演化历史的突出例证。处于回春发育青年早期的高原/山原峡谷型丹霞地貌,具有罕见的地貌形态学特征。根据丹霞地貌的分类研究,赤水丹霞地貌整体上处于青年早期发育阶段。由于遗产地所在巨厚的红岩沉积建造、地质地貌发育历史以及有利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使得雄伟壮观的高原峡谷型(西区)和山原峡谷型(东区)丹霞地貌在这里发育得十分完好。赤水丹霞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丹霞地貌在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切的峡谷、高大的丹崖赤壁和形态万千的急流飞瀑向世人展示了丹霞地貌的另一种风采,与中国东南和西北地区的丹霞地貌景观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强化了中国丹霞地貌在世界红层地貌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赤水丹霞的古生物化石和孑遗植物是地球生命的重要记录。遗产地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含有较为丰富的介形虫、瓣鳃、叶肢介、鱼、鳖等古生物化石,真实记录了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生活在巴蜀古湖南缘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种类。尤其是遗产地核心区——金沙沟内保留了罕见的、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桫椤,其分布面积之大、原生性之强、保护之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孑遗物种桫椤的存在,以活体的形式展示了地球生命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突出的生物和生态学价值——生动展现了陆地、淡水生物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过程,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和濒危物种栖息地。

赤水丹霞是“古湖”经沉积、隆升干涸、褶皱构造体系系列地质地貌演化的典型区,从古孢粉记录的针阔混交林,到现有的含多物种的古现代植被并存的常绿阔叶林(沟谷含雨林层片),表明遗产地具有生态演替的典型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种生态演替典型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物种丰富性在同纬度丹霞地貌是极其少见的。除具有古植被到现代植被的演进、裸岩原生演替外,在相对封闭的地形和湿热条件下,还发育了完整、典型和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其植被原生性强,生物群沿地貌、气候、水文和土壤差异形成对称和不对称空间分布。

遗产地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等,构成丹霞地区遗留下的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中亚热带丹霞森林生态系统,也是我国西南部亚热带森林植被保存较完好、植物种类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其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遗产地具有陆地和水域两大生态系统,生境异质性强,大部分区域人为影响小,环境质量好,生态系统保持原始性、适应性和完整性等特征,与邻近地区和国内外其他丹霞区生态系统比较,拥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遗产地分布有高等植物2116种,动物1668种,包括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59种,拥有数量众多的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483种,植物115种,动物368种)、特有种(地方特有植物27种)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物种71种(植物35种,动物36种)。

突出的美学价值——绝妙的自然现象和具有罕见的自然美。

赤水丹霞地貌是各种内外营力共同的杰作,大自然鬼斧神工,丹霞绝壁、断崖飞瀑,处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绚丽景观。

赤水大瀑布。赤水大瀑布景区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景区之一,同时也是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在创建国家级5A景区。景区位于赤水河支流风溪河上游,景区内的赤水大瀑布是赤水境内4000多条瀑布中最大的瀑布,也是长江水系和中国丹霞地貌区最大最壮观的瀑布。此外,还有被称为“中国帘状瀑布的代表”的中洞瀑布等一系列景点。

佛光岩。国家级4A景区佛光岩景区,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景区,其独特的丹霞魅力称得上“赤水乃至中国侏罗纪、白垩纪丹霞地貌发育最好,出露最齐,特色最典型的景区之一。”区内丹崖绝壁佛光岩常年似佛光普照,五柱峰如五柱擎天,加上太阳谷、犁辕沟等集新、奇、险、秀、幽、野为一体的景区景点,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自然生态,被专家们赞誉为“丹霞第一园”。该景区正在创建国家级5A级景区

四洞沟。四洞沟景区以气势万钧的水帘洞瀑布、秀美如银梳的月亮潭瀑布、波涌湖青的飞蛙崖瀑布、腾云驾雾的白龙潭瀑布等四个形态各异的丹霞瀑布为主景,与山、水、竹联袂,形成一幅纯自然的丹青水墨佳作,海内外专家盛赞其为“没有败笔的景区”。

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属国家4A级景区,景区内有展翅欲飞的燕子丹崖、惟妙惟肖的生命之源和生命之根,有神秘莫测的莲台瀑布,还有自然古朴的恒山林海等鬼斧神工的奇妙景点。景区生态系统完整,地势险峻、气势恢弘,集科考、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是观赏自然生态风光的理想胜地,也是科普考察的重要基地。该景区正在创建国家级5A级景区。

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唯一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2000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侏罗纪公园”,向中外游人推出地球侏罗纪、白垩纪自然生态景观,展示2亿年前地球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园内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供游人观光游览,景区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保护着4万余株桫椤组成的种群,是中国目前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4A景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包括赤水河畔三百里竹廊、两百种竹园、百万亩竹海,尤其以“竹海”风光为胜,景区翠竹遍野,竹浪滔天,漫步其间,可领略“中国竹子之乡”赤水的博大襟怀与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

丙安古镇。丙安古镇是当年长江上游赤水河畔川盐入黔的古驿站和川南入黔的古码头,也是红军长征一渡赤水期间红一军团的驻防地。古镇上有保存完好的城堡楼台和淳朴古老的民风民俗,浓缩了封建社会农耕文化的精髓。现在,古镇还恢复修缮并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以纪念红一军团为主题的“陈列馆”,列入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保护——将8月2日确定为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日。2011年7月27日,赤水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将每年的8月2日设立为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日,以加强对赤水丹霞的保护和宣传。每年的8月2日,市委政府和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都要举办宣传活动。

成立了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基金。

设立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2011年12月,遵义市政府新成立了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正处级),负责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起草了《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办法》。

赤水丹霞是世界的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从申遗成功的那一刻起,30万人民就担负起保护遗产的沉甸甸责任。市委书记张集智说,“中国·赤水丹霞”作为全世界共同的遗产资源,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赤水将严格兑现对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建立和完善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体制机制,确保遗产地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维护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赤水市修编了赤水市国家级旅游景区《规划》,按照保护先行,保护优先原则,逐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治理地灾危岩,慎取土石,确保世界自然遗产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以保持遗产地“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核心,以完善遗产地基础设施为重心,促进自然景观开发转型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轴心。

着力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的遗产保护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LED显示屏、节假日咨询台广泛宣传丹霞世界遗产保护常识,增强全市人民珍视世界遗产的使命感。

强化监督,科学管理。 认真落实《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严格贯彻《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有效落实各项保护管理措施,促进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认真把好建设审批关。加强规划管理,限制和规范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按照“本土化、生态化、精品化”的原则,要求景区内建设项目必须与周边景观和世界遗产地整体环境相协调。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近几年来共依法组织拆违行动10多次,拆除景区违法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

二是加大旅游环境执法力度。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现常态化,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保证执法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加强对旅游饭店、旅游经营摊点等服务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强拉强卖、尾追兜售、欺骗游客等行为,规范市场运营,维护市场秩序,为游客提供有序、公平、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

三是认真开展景区环境质量监测,科学研究和智能化管理工作。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科学课题研究,获得了《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基于GIS和RS的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研究》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大力开展景区现代管理软硬件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的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四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和林政管理,严格采伐指标控制,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和经营野味,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五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今年6月通过环保部专家组技术评估,成为贵州省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地区。大力实施退耕造林,四年来,森林覆盖率从74%提高到79.26%,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景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2000个/cm3。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0个4200公顷,新增耕地620公顷。关停矿山2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完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15处。还将赤水河列入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增殖放流站投放鱼苗100万尾。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3200余万元建成(或在建)官渡镇、天台镇、宝源乡、两河口乡及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用水重复率超过90%。日处理150吨的分捡回收废物利用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已建成使用,目前,招商引资2.05亿元,启动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3个乡镇垃圾收运系统,预计到年底,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以上,城乡电网改造1640公里,新增水电装机容量5.4万千瓦,建成沼气池1.25万口,推广省煤节柴炉1.35万台,8个乡镇、街道已开通天然气。建成了城区3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定期发布监测信息,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优良”水平,居全省、全国前列。

六是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今年6月通过国家旅游局专家组考评验收,成功列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升级——“率先建成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是赤水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世界自然遗产是块“金”字招牌,市委政府看到了它的价值,以基础设施为切入口,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原则,对旅游景区实行统一开发管理。并将原先分散经营的多个国有旅游公司整合为赤水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借助这个建设主体,景区基础设施升级进入跨越发展阶段。

充分利用世界遗产“金”字招牌资源,融资5亿元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按5A级景区标准重点建设景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停车场、游步道、环境卫生和旅游安全等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建设赤水游客服务中心和丹霞展示中心,不断完善赤水旅游综合服务和展示功能。游客接待中心、赤水大瀑布景区停车场改造、佛光岩景区旅游环线人行步道改造、赤水竹海人行步道改造、竹海滑车、四洞到赤水大瀑布旅游环线等一大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景区品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赤水加强文化的研究和发掘,为生态旅游注入内涵。将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挖掘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修缮了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开放了位于大同古镇上的,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旧址;挖掘丹霞石刻文化,建立了丹霞石刻艺术博物馆;将“船工号子”、“游式武术”、“独竹漂”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培育竹雕艺术加工,整理盐运文物,发掘其文化价值;修缮了万寿宫、江西会馆、赤水城明代古城垣;启动了全省“5个100”旅游项目黔北明珠文化城建设,它提出的口号是“用文化经营一座城市”。

创立了赤水穿越侏罗纪公园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已连续举办两届。

变化——2010年,贵州省委提出“两加一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全省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这种背景下,赤水市委政府提出“四化一强”(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经济强市)战略,发扬“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克难攻坚、务求必胜”的申遗精神,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打破交通瓶颈。因为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省委省政府把遵义—茅台—赤水旅游线摆在重要位置,对接四川省,提前规划立项,启动了遵赤高速连接成自泸赤高速项目。2010年8月,仁赤高速全线破土动工。

2013年11月28日,遵赤高速全线开通,将赤水到遵义的距离由300公里缩短为240公里,行车时间由5.5小时缩短为2.5小时。

2014年6月29日,成自泸赤高速全线通车,将赤水到成都的距离缩短为293公里,到重庆的距离缩短为195公里,到泸州的距离缩短为40公里。成自泸赤遵高速像一条大动脉,跨越长江和赤水河,穿越赤水河谷的崇山峻岭,一举打破了制约赤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拉近了赤水与成渝经济圈、黔中经济圈的距离。

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具雏形。2010来,完成了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规划了22平方公里园区、20平方公里的城市居住区、10平方公里的丹霞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形成2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骨架。

工业园区拒绝“三高”,引进了大批新型企业入驻,包括11家全竹加工企业、7家白酒规模企业、6家特色食品加工企业、4家“两头在外”企业,产业结构得到转型。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到2016年,完成栽培石斛10万亩、培育丰产竹林100万亩、出栏乌骨鸡1000万羽目标,走生态工业之路,夯实生态强市基础。

2010年来,新建了城市道路31公里,包括赤水大道、城工大道、红军大道、河滨西路、河滨南路、文华大道二期、城工大道二期、工业大道三期、大同大道等城市路网。城市新增住宅面积从2010年的26.5万平方米,增加到2013年的5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7.4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城市让生活更幸福,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从25平方米增加到36平方米。

五洲国际、黔北明珠文化城、赤水旅游风景区、官渡集镇分别列入全省“5个100”工程。

12家高星级酒店落地建设。在河滨南路规划了高星级酒店集聚区,含5家五星酒店,7家四星酒店。总投资30多亿元,建成后新增床位6000多个。桂圆四星级酒店已于今年春节建成营业。

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引进高山休闲度假酒店项目6家,总投资130医院。金三角、玫瑰小镇、云中湖岸、丹霞溪谷、恒信森林21度建设提速,有的已经开始营业。

为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还在游客接待中心附近规划了20家商务酒店。在张家湾、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等地规划了100家乡村旅舍。

餐饮快速发展,市区有餐饮业282家,“丹霞宴”、“熊猫宴”、“瀑布宴”、“桫椤宴”四大菜系各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发展。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6亿元,同比增长17.4%;财政总收入实现7.9亿元,增长3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1亿元,增长40.3%(按老口径计算实现5.1亿元,增长4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094元,增长24.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469元,增长14.3%;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实现2.4万元,增长1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亿元,增长42.0%;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6.2%。综合排名全省26位,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展望——赤水的目标是2016年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率先在2020年全面建成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功到自然成。赤水旅游经过20多年的积累、积淀,如今进入高速增长期。据统计,成自泸赤遵高速通车的7月份,入境游客15万余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0%;门票收入1000余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0%(有景区门票调价因素)。赤水旅游已经告别假日旅游,迎来“井喷”时代。

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不动摇。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赤水旅游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没有丹霞遗产资源的保护,就没有赤水旅游的未来;只有优先保护丹霞遗产资源,才能实现双赢。生态与发展的矛盾,注定遗产保护之路不平坦。

风正帆满,责任在肩;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我们责无旁贷,唯有担当,才能兑现承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