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阮籍与魏晋名士风度

 风云际会2009 2014-11-07

       摘要:魏晋时期社会长期的动荡不安造成了统治思想的转变,“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动摇,而以老庄思想为主的玄学开始了其在世人心中巨大的影响。由于玄风之气的盛行,那些避免自己卷入政治的漩涡的文人名士开始追求思想上精神的自由,追求个性的张扬。动乱的时代环境与觉醒的个人思想统一在一起,魏晋名士风度这一文化现象便应运而生。魏晋名士风度究竟有哪些表现,从阮籍身上我们便可看到。他的不谙世事,唯酒是务,他的任诞不羁,不拘礼法,他的全身远祸,忧生之嗟,无不彰显着魏晋名士的行为与心态,无不是魏晋名士风度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酒、魏晋风度、清谈、玄学

        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学走向自觉的年代,是一个文人个性高扬的年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政治上动荡不安,文人名士为全身远祸而去追求一种另类的人生。阮籍正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年少时的阮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满怀着济世的理想,但是当时统治者魏明帝曹叡耽于享乐不理朝政,阮籍有志难伸。此时,也是玄风盛行之时,阮籍在理想碰壁之后,也转而喜欢上了与世无争的老庄思想。

一、竹林中阮籍与贤士们清谈

        大约在魏正始末年(249年)至嘉平四年(252年)间,是阮籍归隐的一段时期,此阶段也是竹林七贤经常集会的时期。在那青翠欲滴的竹林深处,阮籍与其他六位竹林名士过着旷达隐逸无拘无束的生活。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他们偃仰啸歌,弹琴赋诗,坐饮醇香美酒,卧听竹林涛声。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就是谈玄。谈玄又称清言、清谈、玄谈,是当时盛行的“三玄之学”也是当时名士风度的重要表现之一。清谈的主要内容包括:消极无为的《老子》,缥缈逍遥的《庄子》,神秘幽微的《周易》,具体表现为高谈阔论,发言玄远,或相互吹捧,或自我标榜。但是他们是绝口不谈政治的,不但是当时政治黑暗的原因,他们的人生价值亦是很重要的因素。作为“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下,不但加入清谈的行列,还表现出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举止: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史上虽未有阮籍及“竹林七贤”清谈的记录,但“竹林七贤”却是清谈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史上也载有阮籍“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二、以阮籍为代表的“饮酒避祸”的人生态度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而酒与文人在魏晋时代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竹林七贤”的年代,饮酒变成了文人名士风度的一个重要表现。此时的酒,在文人眼中,它不再只是一种可以喝的东西,它成了一种文化,成了一种可以浇文人心中之块垒,一种可以融和文人性格的文化,通过酒,我们可以看到文人的内心,可以反映社会的现实,可以观照中国的历史。而这一点在“竹林七贤”尤其是阮籍身上表现得最为深刻。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为了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阮籍常酣饮至醉,来忘却烦恼,摆脱烦忧。也借饮酒,来躲避那无常的灾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就是这样,司马昭为其子求婚于自己的女儿,政治用心是何等的明显。阮籍作为文人名士,在社会上,在当时的士族知识分子中间的影响是很大的,将他拉拢过来,对自己政治地位的巩固都将起到重大作用。但他却没想到得知此事的阮籍会一醉六十余日,最后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钟会是趋炎附势之人,多次以时事询问阮籍,无非是为了从中找出破绽,置阮籍于死地。但每次都被阮籍以酣饮至醉将事情化解于无形。阮籍不仅仅是以酒避祸,他也是真的爱酒,因为只有在酒中,他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所以他每每痛饮、酣饮、狂饮,逢饮必醉,在醉眼朦胧中展现自己的情怀,在淋漓酣饮是表现自己的名士风范。

        阮籍饮酒避祸的态度也代表了当时士人的心态,司马氏集团对文人的大肆杀戮,造成文人绝口不谈政治,只热衷于在清谈中抒发个人的情怀,在美酒中放浪自己的形骸。阮籍如此,嵇康如此,其他名士们亦如此。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也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他曾喝醉了酒裸奔,人家笑他,他却说:我以天地为栋宇,以屋室为裤衣,诸君为何钻入我的裤中。他作有传世名篇《酒德颂》,可见酒已成为他生命中的欢乐颂。

三、阮籍为代表的任诞旷达狂放不羁的名士风度

        阮籍所生活的魏晋时期,儒学已失去了其独有的统治地位,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玄学开始风靡时儒学思想地位的减弱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觉悟的提高。而老庄玄学的流行使当时世人摒弃传统的思想道德转而来追求自然,这就意味着魏晋名士已经意识到个体生命的存在,开始注重人的个性与真情。思想的转变决定了魏晋名士行为的自由旷达与狂放不羁。最着名的代表人物便是竹林七贤,其行为举止怪异奇特:嵇康蓬头垢面,不分场合的捉虱瘙痒,刘伶裸衣纵酒,阮咸与猪共饮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就旷达任诞来说,阮籍是魏晋名士风度的代表。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这里讲的是阮籍对三名女子的态度,他的嫂子回娘家探视父母,他赶去与嫂子告别,这是不符合礼节的,但是阮籍不想这种行为是否僭越了礼节,也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认为亲情比礼节重要多了。第二个故事说的是,美丽的邻家少妇当垆沽酒,阮籍经常去她那里饮酒,酣饮醉后便卧倒在少妇的旁边。少妇的丈夫暗地里观察见他并无他意,也就不怀疑阮籍有何不良企图了。第三个故事更让人觉得怪异,一个并不认识的美貌才女死了,他却跑去吊唁,大哭一场,尽哀而返。其实阮籍觉得美丽的东西消失了,那是一种遗憾。他并不在乎什么礼教传统,他只是自然而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的种种行为也可以说是对传统礼教的一种蔑视,一种反抗,也是玄学思想在其身上的表现。

    四、阮籍所表露出的归隐思想亦是魏晋名士心态及风度的表现

        出于对生命忧患的思考,加上他软弱的性格因素,阮籍接受了司马集团授予的官职。他每日沉醉在美酒中,以酒避祸,以未尝臧否人物求得自保。尽管没有归隐,阮籍和归隐又有何区别呢,他佯狂装醉,不问时事,唯酒是务,以他狂放不羁的言谈举止来反抗着外界的压力。的确,在他内心深处,亦有着归隐的思想,这在他的作品《咏怀诗》流露了出来。《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仙隐结合。他在诗中常常赞美曹由、夷齐、邵平、四皓等隐士。

        在归隐这方面,阮籍那个时代的文人名士是很难做到的,除了嵇康以一死来拒绝司马氏的授官之外,其他诸如竹林七贤的贤士们迫于司马氏的政治高压陆陆续续的都出世了。但是魏晋名士都有一种归隐的愿望,他们都希望全身远祸,都希望在静谧的山林里过着以诗、酒、友为伴的自由旷达,优哉游哉的隐居生活。

    五、阮籍等魏晋名士多喜欢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如果魏晋名士的生命里少了文学,那么他们也就称不得名士了。他们因为雅好诗文来表现自己的优雅从容的风度,也在吟诗赋文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情怀。文学使他们的生命与众不同,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提升,也因为文学他们成为名士,万古流芳。

        作为那个时期的文人,阮籍只能把自己的对现实的不满隐约的表露在自己的诗文中。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花草树木对人生命运之无奈,或者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剧痛等等。其诗被钟嵘《诗品》评为:厥旨渊放,归去难求。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魏晋名士们把雅好诗文当成一种品位,就如清谈一样,是一种时尚,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诗论文,来证明自己优雅的情趣与风度。与此同时,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财富,是魏晋文学更加丰富多彩。如嵇康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总之,魏晋名士风度是历史上少见的一个现象,却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文学史上是一段佳话,是一段风流韵事,其大量的文学作品丰富了文学的宝库;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它却促进了人思想的解放,促进了人意识的觉醒,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

    《晋书.阮籍传》《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袁行霈主编3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魏晋南北朝文学》(上)郭杰、秋芙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