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瑞璇:最具有批判精神的文艺女青年

 百城主人 2014-11-07

  年代:清朝

  姓名:倪瑞璇

  籍贯:浙江

  职业:批评家

  代表作:《过兴龙寺有感》

  要问史上哪位女诗人最愤怒,那就要首推倪瑞璇了。倪瑞璇字玉英,清代宿迁(今宿迁城区)著名女诗人。倪瑞璇虽为女儿身,但却是胸星荷尔蒙浓重,具有男性特征中的粗犷和豪爽。有句话说的好,知识越多,越具有批判精神。这句话用在倪瑞璇身上正合适。倪瑞璇父亲早亡,五岁时随母亲寄居舅父樊正锡家。樊正锡是睢宁当地文学名流,也是个爱才之人。

他见倪瑞璇有文学天赋,就将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这个外甥女。倪瑞璇果然是个天才,没辜负舅父的谆谆教导。7岁开始学古文,8岁作诗《九河考》、《河源志》、《云龙山赋》、《仙掌小铭》,9岁读五子书,12岁时书通经史百家诸书。倪瑞璇读书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愤怒,经常炮轰看不惯的人和事。

  十七岁时,倪瑞璇激情上演了第一次“炮轰处子秀”。她写了一首《过兴龙寺有感》的诗,借评论朱元璋开创明王朝政权,愤怒指出:“自从秦与汉,几经王与帝,功业杂霸多,岂果关仁义?”(原话)。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大都是地痞流氓,没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夺取江山也都是靠耍小聪明,上台后就胡作非为。这些人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没有一个是真正靠仁义来统治天下。后她再次愤怒指出:“大厦欲将倾,数传得错嗣,奸相忘封疆,权贵与罗织,安然一金汤,遂被诸公弃。”(原文)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无道的昏君听好了,别光顾着花天酒地遍尝女色,国家都快黄了。你们这些逢迎拍马的奸臣也听好了,如果国家黄了,你们都是千古罪人,不会有好下场。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能有如此胆识和文采,着实让人不由地肃然起敬。

  倪瑞璇的第二次炮轰事件也很有杀伤力。她对当时官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表示不屑。就在一首《德政碑》中尽情挖苦:“如何官去今朝始,明日逢人皆切齿?有碑不若无碑好,一日碑存一日笑”。(原文)。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树碑的官儿太无聊了,本来没什么政德,还非要装出一副丰功伟绩的样子,真是臭不要脸。如果你真有政德,为什么一卸任老百姓就骂你们。照我看,与其花钱树碑遭后人耻笑,倒不如生前为老百姓做些善事。像倪瑞璇这样不加掩饰、毫不留情的以诗抨击时政的女诗人,史上绝无仅有。清诗坛大腕沈德潜赞扬非常看好她,就说:“独能发潜阐幽,诛奸斥佞,巾帼中易有其人耶!每一披读,肃然起敬。”翟沅洙评论她的诗“无粉黛脂泽之色,有风霜高洁之象,岩岩如对正士端人”。

  二十五岁时,愤怒诗人倪瑞璇嫁给一个叫徐起泰的。徐起泰是二婚,有一子,倪瑞璇当了后妈。徐起泰是语文老师,能诗善文,颇有才学,但就是命不好,考了几年大学都名落孙山。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和谐,经常谈文论诗,在充满墨香的氛围中缠绵悱恻。三十岁的时候,倪瑞璇得病,临终前将一生所写作品一把火烧了,最后在烟雾缭绕中离开人世。倪瑞璇为什么要在在临终时焚稿呢?有两个版本:版本一,说倪瑞璇虽然夫妻恩爱,但在内心深处一直对丈夫不满。她埋怨丈夫一辈子碌碌无为,让老婆孩子跟着吃苦受累。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毁在丈夫手里了。所以临终时万念俱灰,将作品付之一炬。版本二,清朝流行文字狱,倪瑞璇写的那些诗对清政府不利,她担心自己死后,这些“定时炸弹”会给丈夫孩子带来灾难,就说了句“妾一生谨慎,计犯天地忌者此耳,曷用留之,以重余罪!”

  倪瑞璇死后,徐起泰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箱笼内尚存诗稿200余首,有的已被虫蛀过半,遂整理装订成册,分上、中、下三卷,题名《箧存诗集》,存诗111首。该集原本已佚,宿迁现存抄本。作为一名诗人,倪瑞璇完成了她作为诗人的使命:针砭时弊、追问人性、人文关怀。她生命中潜在的悲悯情怀、抗辩精神,让她的诗歌充满现实主义批判性。品读这样一位女诗人,无须怀着多么复杂的心情,有一颗爱诗的心就够了。 

(责任编辑:sky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