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直气壮提国血

 五谷虫鼠妇 2014-11-07

    近来有人对国血进行质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国血,国血也是外血。甚至以不提国血为荣,以提国血为耻。

    对这种观点,必须进行有力反驳。

    一、国血是历史的必然

    1930年初,李梅龄博士耗费巨金,通过在中国政府驻德国公馆当领事的内弟,几经碾转,从德国进口了10羽鸽子。

    据当地报载,这些运往中国的鸽子大都是1000公里前3名的子代,还有一羽欧洲冠军。

    虽从德国进口,但这批鸽子除了2羽有一半德国血统外,其他8羽都是清一色的比利时鸽。

    前阶段有人在网上发了一张照片,是一羽深雨点德国获奖鸽,图片说明是,今天的德国李种,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这10羽鸽子具体为:比利时密勒系3羽;比利时阿享.麻尔系3羽;比利时伟奇系X阿享.克伦巴系1羽;比利时古耐系X维克特系1羽;比利时固耐系X德国军鸽系2羽。除一羽红绛外,其他9羽都是深浅雨点。

    两年后,这批鸽子的后代参赛,“746”获常州冠军。第二年,“2066”又获南京冠军。

    对这些胜利,巴斯固尔和杰克逊等人并不介意。他们认为短程赛说明不了问题,关键要在远程赛中一决胜负。

    1935年,会长巴斯固尔提议,举办一次迄今距离最远的比赛,上海至天津950公里远程赛。途中东岳泰山挡道,不少鸽子难以出山。

    比赛结束,全会仅回归6羽,而李梅龄取得前5名,冠军就是名垂史册的“759”,仅飞行12小时就归巢了,震惊中外鸽坛。

    这个分速在近80年后的上海仍无法超越。

    无独有偶,十多年后,上海的另一位鸽人汪顺兴收养了一羽戴日本飞轮足环的鸽子,又从老鸽人吴桂帧处引进一羽桃花眼雄,再融以潘永汉先生的西翁,进行近亲繁殖,培育成了吴淞系。

    李种、吴淞在近80年的比赛实践中,摘金夺银,称霸鸽坛。上海人称前者为“李雕”,称后者为“小尖子”,统称国血。这个称谓很快传遍全国,得到全国鸽友的公认。

    李梅龄和汪顺兴,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布衣。阶层有别,身份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龙的传人,都有一颗中国心。

    就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一样,国血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也就是说,在中国赛鸽史上出现初始国血育种人是必然的,出现具体人物则是偶然的;出现国血是必然的,出现什么样的国血是偶然的。

    换言之,国血的出现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必然。

    二、国血是中国鸽人的智慧结晶

    那种认为国血是外血的观点十分幼稚可笑。

    如果依据这种观点,目前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国血外血,更别谈什么品系。因为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世界上所有鸽子的祖先都是岩鸽。

    遗传学原理又告诉我们,遗传包括先天、后天两大内容。

    先天是生来具有的,后天则是特定环境赋予的。

    当年的外血来到中国,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惨烈的超长程竞赛中,一代接一代地轮回,一代接一代地遗传,主观和客观不断碰撞,表面和内里连续裂变,不适合基因遭遇淘汰,适合基因得以弘扬,经过一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洋到土的改造制作功夫,终于百炼成钢,完成蜕变。此时这些外血后代与它们的祖先相比,已有质的区别。

    “橘在淮南为橘,迁淮北则为枳”。

    一个新品种诞生在中国大地上,冠以国血名称再合适不过。

    国血形成有几个必须条件:

    1、特定的历史条件;

    2、初任鸽主的育种能力;

    3、惨烈的超长程竞赛;

    4、几代鸽人的参与。

    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三、国血不容否认

    国血是中国几代鸽人的心血结晶,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赛鸽层面的生动写照,是一种深邃的中国赛鸽文化,是中国的国宝。

    否认国血论认为,国血的称谓缺乏科学依据。

    《辞海》关于品系的解释为: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遗传学》的解释为:指自交或近交若干代后所获得的某些遗传性状相当一致的后代。

    李种、吴淞及其他国血都有各自品种具备的特质,完全符合品系的科学定论,何来缺乏科学依据?

    否认国血论又认为,提国血除了怀旧就是思想严重禁锢的表现。不可否认,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极限飞行,不死必归的凄美悲壮,的确令人怀念!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民族魂!

    对此进行怀念,难道有什么错吗?如果将此斥为思想严重禁锢,那么,思想全盘开放是什么呢?是一波接一波的洋鸽进口潮?是拾人牙慧的短平快?

    这种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充当世界最高买府,成为世界最大洋垃圾收容地,导致近距大面积失鸽,鸽病层出不尽,整体赛鸽水平下滑30年!

    否认国血论还认为,提国血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符。论者将国血与时代对立起来,似乎飞长程的国血已落后于时代,当今时代元素是短平快。

    我认为,不是国血落后于时代,而是论者跟不上时代。

    短平快横行中国20多年,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广大鸽友痛定思痛,无论是赛鸽组织者还是赛鸽参与者都调整视觉,重新定位,赛鸽局面已开始整体回转。

    摒弃短平快,打出中国特色已成为越来越多鸽友的心声。

    超长程基地一个接一个重新开打,不少鸽会重奖1000公里冠军鸽。

    就是以短平快为特点的公棚,近几年600公里左右的加站赛、挑战赛此起彼伏,更有甚者,直接1000公里决赛。

    这些优胜鸽中不乏国血,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对此,论者视而不见,反说国血落后于时代,岂不是白日呓语?

    四、国血曾百花齐放

    中国人在近80年的赛鸽实践中,育出的国血以李种、吴淞为主,辅以多种品系,呈现出一派春色满园的喜人景象。

    除李种、吴淞外,主要有:

    ——上海张顺奎李种

    张顺奎先生任中国信鸽协会副主席兼竞翔部长,上海市信鸽协会主席多年,一棚李种直接引自李梅龄鸽舍,经过多年培育,分为两路:玉门一路,西宁一路,闻名遐迩。

    上海及外地不少远程冠军鸽体内都流淌着张顺奎李种的一滴血。

    仅举两例:

    1986年上海1120公里竞翔,第3赛区冠军为王永芳使翔的纯张顺奎李种鸽;

    1987年上海1120公里比赛,第2赛区冠军则为张顺奎李种鸽配外血作出。

    正是有了张顺奎先生及大批同好的传承,李种才得以发扬光大。

    ——江阴潘常仁吴淞

    吴淞除在汪氏家族继续得到发扬光大外,江阴潘常仁先生也有显著地传承与创新。1983年上海主办的全国信鸽1000公里邀请赛中,潘常仁先生参赛5羽。当时苏南地区阴雨连绵,这5羽鸽子顽强拼搏,分获江阴赛区3、4、6、13、14名,在恶气候下,1000公里归巢率达到100%。

    后来潘常仁先生用吴淞配李种的一羽雄,配含吴淞李种斯达塞血统的一羽雌,作出子代入赏率极高,代表鸽一为500公里全省冠军,全国冠军,一为2000公里全国冠军,长短俱佳,被潘常仁先生誉为“黄金配对”。

    后来我结识了潘常仁先生并引进了他的“黄金配对”,融合进黑金刚家族后,取得不少成绩。

    吴淞在潘常仁先生处得到传承创新,成为一个优秀分支。

    ——马鞍山徐桂海的“二对五”

    在徐桂海60年的养鸽生涯中,他培育的国血精华“二对五”共在1500公里级回归17羽,2000公里级回归34羽,总计51羽。

    另外,1000公里级获亚军1次,870公里获季军一次,800公里获亚军1次,700公里获季军一次,500公里获冠军2次,亚军1次,季军1次,420公里获季军2次,亚军1次,300公里获冠军3次,亚军3次。

    以上包括冠军在内的所有优胜鸽都是徐桂海亲手作育,不含其他鸽舍作出。单就中国的超远程而言,在其鼎盛时期,2000公里级平均归巢率也仅在10%左右,许多鸽友穷其一生也难得一次优胜。更多的鸽友是偶然得之,很难连续获胜。

    而徐桂海的“二对五”却从1976年开始,持续发挥30余年。

    如此恐怖赛绩,中国鸽坛无人能敌。

    徐桂海先生2012年因年事已高清舍,22羽压棚鸽被我系数引进。

    ——上海张锡坤的锡坤白

    张锡坤一棚白鸽专飞超远程,震动全国。

    文革初期,我还是少小儿郎,和小伙伴们从各自家里收集“废品”攒钱,托在铁路跑车的吉成兄从上海捎回一对白信鸽,雄鸽就来自张锡坤鸽舍。那鸽子中等偏大,膀翅厚实,相貌凶狠,眼砂艳丽漂亮。

    今人只知苍白而不知锡坤白,实是一大憾事。

    ——上海的陶德尧花

    陶先生善用近亲,一棚麒麟花如同豆荚里的豆子一样,长程赛屡屡问鼎,红遍大江南北;

    ——G绛

    以上海高俊华先生为代表的高家兄弟加上表兄钱振元。G绛的源头鸽是上海王福元先生的西翁和张亮舒先生的斯达塞。G绛以羽色艳丽和体材健美著称,善飞远程。

    ——W鸽

    魏振武鸽以1979年全国首届三省一市玉门超远程联翔冠军鸽九龙王77.7201绛雄为代表,全棚200多羽,绛占3分之1多。

    九龙王的父亲绛雄20467,飞3次1000公里;母亲雨点白条白眉190飞2次1000公里,为朋友陈斌信赠送,李种特征很浓。

    九龙王子孙多羽分几次进入本舍,融入黑金刚家族很成功,延续至今。

    此外,还有王福元西翁、杨登元西翁、常州花、竹儿根、雄风二号、江海灰王……,不一而足。

    五、长城不倒,国血永在

    在20多年短平快的挤压下,国血几乎消失殆尽。

    在同世界接轨幌子的招摇下,30万鸽友忙着大换血。一时间洋鸽成为上宾,国血变成蔽帚。

    极少数残留国血呈两个情况:一是与世隔绝,单纯保种;二是掺进名目繁杂的外血。这两种做法结果一样,都将丢掉国血宝贵的稳定性特质,使国血名存实亡。

    如果国血葬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我们将无颜以对后人。

    庆幸的是,我无意中接过了国血接力棒,一路30年,使国血李种得以创新与传承。

    我80年重新起棚至85年间,3次引鸽,拥有一个豪华国血阵容。

    但真正奏效,始自张顺奎先生73年生玉门父亲老白条近亲直子84.217黑金刚的引进。

    黑金刚与先前引进的一羽含有一半李种血统的1000公里优胜鸽配对,首孵作出2311雌,获济南“死亡赛线”天水1020公里雌鸽冠军;二孵作出17162雄,获铁路鸽会信阳570公里冠军,彰显出强健种力,并有力诠释鸽飞一滴血的不变之道。

    此后我运用“四多一高”的独特育种法:多重近亲,多重检验;多次实战,多次汰选,高标准。在“赛鸽难”的济南以一路对百路,以一军敌千军,共获前10名100多次,优胜鸽无从统计,并组成一个16羽冠军种鸽群,现已持续发挥至11代,形成一个基因整齐,遗传强势,发挥稳定的强大家族,我将其命名为李种天水系。

    李种天水系以李种黑金刚为主血,辅以中国顶级赛事2000公里冠军群(以李种吴淞魏振武九龙王为代表);同时融入一定比例的顶级外血,主要是巴塞罗那国际总冠军新世纪号和全美登录冠军4次1000公里当日归其中2次冠军大内高手血脉。

    实践证明,李种天水系是一个既传承又创新,既古典又现代,既保留自我又与时俱进,在沙场拼杀了30年的国血李种分支。

    30多年前我重新起棚引进国血时,并没意识到我在进行一件在几十年后看来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只是喜爱国血那种拼搏精神,那种坚强意志(天水冠军此前飞孟源670公里23天带伤归,此外独眼,断腿,中毒归也很多)。此间我也多次引进外血,但真正入法眼的还是长程鸽,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名鸽。

    周恩来早年求学时曾有句名言,“坐着说何如站着行”。

    我所庆幸的是,在反驳否认国血论时,不是用理论而是用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