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nizijun 2014-11-07

  

  “80年代新雷峰”张海迪: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1月13日,在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海迪被选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在被被作为上世纪“80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疯狂宣传后,这个时代偶像如今生活平静,她的人格魅力在当代社会仍继续绽放。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27年前,一个红遍中国大江南北,高位截瘫,长发飘扬的美丽女孩张海迪就发出了自己的人格宣言。她的影响力整整追溯到所有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老老少少。

  1981年,张海迪被树立为典型形象,向全国推广,1983年,追捧热潮达到顶峰时期,但被中央授命任职之时,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到生活原点,褪去一切光环,在家乡山东济南从事文学创作,过普通人的生活。

  虽蛰伏在自己的三寸书房里,淡出公众视野,但她仍未被遗忘。“张海迪”三个字早已化为“意志英雄”的代名词,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词汇里。而张海迪在文学世界精心耕耘的丰盛果实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她在新浪上博客的访问量,每天都排在前十位。张海迪说:“我与大家一同进入新的时代,新的世纪。”高位截瘫的她,从5岁走到53岁,怎能不让人感叹生命的奇迹。

  她如今的生活怎样?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影响最深的时代偶像,她怎么看待这过去的三十年?她对未来怎么看待?

  文/本报记者 杜安娜

  张海迪最近一篇博客是10月31日更新的,名为“你该怎样就怎样”,一如既往的风格。有网友在分析到:“‘你该怎样就怎样’并不是消极的人生观,而是一种‘笑迎艰难困苦,喜踏不平坎坷’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现在,她的博客访问量每天都能达到17万次。

  这些网友年龄不一,但每天都像等待亲人报平安一样,给她留言:“看到你博客的更新,知道你过得很好,就安心了。”

  从没把过去当作资本

  张海迪现在是山东省作协主席,记者通过作协了解到张海迪家的电话后,直接打过去,那头的小姑娘不由惊叹地说,你运气真好,今天恰巧碰到有人,海迪大姐早已经不在这里住了。

  她一再强调,张海迪的父亲一直很反感媒体采访,张海迪也一直保持着低调的生活,一心扑在文学创作上。这正是她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她自己也说,正是因为“我没有把过去的宣传当作一种资本,所以我的内心很轻松。”

  这也是她从宣传的顶峰走向内心深处,而没有落差感的原因。她曾表示,“我要沉到我心底的海中,我心底的海是深蓝的,当我再次浮出海面的时候,我会看见崭新的太阳,这个崭新的我,是我又为大家做了什么,我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这场宣传,我早把她看作是一种生命的过去。”

  张海迪坚持一个人“要让自己耐心等待,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她经常反复拒绝媒体采访,甚至得罪朋友,因为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

  拒绝了组织安排工作

  说到当时被宣传的情形,张海迪始终清醒,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原则。她坦言,当时被共青团中央要求作报告时,她是有抵触情绪的。“当时我不愿意去,我不愿意破坏自己正常的生活,我只愿意在自己的那间屋子里读书学习。”

  报告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当时有学生听了张海迪报告会,回去就把头发披下来了,结果挨了老师的批评。

  “当时的发式,按要求我应该是扎辫子,穿军装。但我不能无原则地接受改造,我有自己的审美尺度,我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她还透露,曾经被组织安排过工作,组织上要求她担任某个职务,回头想来是很高的职务,但当时她很沉静地回答:“怎么来就该怎么回去。我被宣传只是因为工作需要,时代的需要,我是很多人之一,我没做什么事情,我也不应该不劳而获。”

  现在家庭很幸福

  与张海迪一样,作为丈夫的山东师范大学教师王佐良也一直坚持不在媒体上亮相。张海迪说,20多年的婚姻,已经让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而丈夫和公公婆婆都是开明的人,他们能够认可并接受这个婚姻,是她人生的幸福。

  她还说:“我结婚是一种超越健康人对残疾人婚姻的审视。我觉得只要是心态健康,残疾人的婚姻也要创造。”

  张海迪的浪漫情怀也正是丈夫最为欣赏的地方,两个人形成互补。她说,丈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从来不对我做的事情有任何障碍。

  他们的婚姻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张海迪从北京做完宣传回来后。有人说,你现在是名人了,应该解除婚约;还有人更过分地问,既然你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那为什么要结婚呢?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残疾人和健康人的婚姻,就是健康人对残疾人的付出。甚至公公婆婆最初也有些障碍,不过事情终究都解决了。

  事实证明,这个婚姻的选择是幸福的。这20多年来,两人相濡以沫,相知相守。“结婚23年了,他是我的依靠,我也是他的依靠。”说到丈夫,她非常甜蜜。

  作为女性我尤为勇敢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张海迪始终坐在轮椅上,面带笑容,一脸轻松。“事实上,我不能这么坐,因为我全身的力量都靠胳膊撑着。”她说,她永远要追求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权利。讲起小时候,一个人点着煤油灯剪掉身上的褥疮,她的神情坚毅无比。

  她坚信正常人能做到的,她同样能做到。她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课程,“1983年组织安排我进大学,我没有去,十年后,我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充满了自豪。她坚持自己的人生态度,“我希望靠自己努力,依靠自己诚实劳动,我这样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如果不考试,就会不踏实。”

  张海迪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残疾人。她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给别人添麻烦。她说,“残疾要装作没有残疾,病了要装作没病。”

  一些负面传闻,对她来说,都是无谓的,谈不上被压垮。曾有传言说,她的事迹报告都是捏造,也有对她的婚姻指指戳戳。她说:“我自己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本我的海迪,一个是被别人说来说去的海迪,我不在乎第二个,那作为一种宣传和印象,被人们说去好了。”

  她在意的是她自己的心,“当人们在评价的时候,说我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非常勇敢坚强的人就够了。”

  张海迪在文学事业上非常享受。同时,张海迪也沉浸于残疾人事业,她一直想实现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事迹来证明残疾人生命的价值。

  张海迪的人生很知足,她说,像自己这种病情,生命能到现在,已经非常高兴了。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她说:“我是一个好人,一个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人,即便是在生活最困苦、艰难的时候,我没有放弃自己。尤其作为一个女性,我尤其勇敢。”

  张海迪语录:

  10岁时,张海迪彻底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了,那是一种无边无际的痛苦。但在父母面前,她始终保持乐观和笑容。她说:“我总是笑,苦笑。我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事,于是就在父母面前装笑。有时脸上笑,心里却很烦恼。我学会了忍耐,试着咬牙忍耐。现在想来,那时候我真的很可怜呢。”

  “今天,我还是不断鼓励自己好好活着,还是装得像没有病、没有残疾一样,我让自己忘掉不幸和痛苦,虽然很痛苦,但我知道,活着就是一种忍耐,必须有耐心地活着,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我一直努力做一个真正坚强乐观的人,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因为我只有这一次活着的机会,因为我死后再也不能复生了,所以,有一次活着的机会就要好好地活着。”

  张海迪事迹简介:

  1955年出生在山东济南。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15岁时,他跟随父母被下放到山东聊城,她教孩子读书写字,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免费治病。

  1981开始宣传她的事迹,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了“80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的称号。邓小平等8位领导人分别为她题词。她也成为改革开放后,影响最大的模范人物。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自学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1年张海迪被发现患有基底细胞癌。手术后不久,她开始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1993年,她被吉林大学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身为政协委员的张海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残疾人事业。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她现在身兼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中国肢残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等多个职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