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篇 硬件章 相机节--照相机 上

 LOFT生活 2014-11-07
========================
【概    念】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

    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

 

========================
【历史 术语】

 

---------------------
第一阶段 [1924年以前] 

 

1.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

2. 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

3.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4.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

5. 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6.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个小时的曝光。

7. 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
第二阶段 [1839年---1924年] 

 

8.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9.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0.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1.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12.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3.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4. 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

15. 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6.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7.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

    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

18. 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

19. 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20. 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

21.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

22.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 

    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
第三阶段 [1925年---1938年]

 

23. 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

24. 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25.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

26. 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
第四阶段 [1939年---2004年]

 

27. 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28.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

29. 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

30. 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

31. 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32. 1981年索尼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mm×12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490(27.9)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

33. 1984-1986年,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

34. 1987~1989年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富士DS-X、东芝MC2000等。

35.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确立了业内标准。DCS100应用在了当时名气颇大的尼康F3机身上,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

36. 1994年柯达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数码相机DC40,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37. 1995年2月,卡西欧公司发布轰动的数码相机QV-10。这款相机具有25万像素,分辨率为320*240像素,售价仅6.5万日元。有不少人认为卡西欧QV-10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款商用数码相机。

38. 1996年柯达公司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数码相机,与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数码相机(专业级),这几款数码相机采用了6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

39.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凭借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售价开创了数码单反民用化的新时代。   

40.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采用塑料机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辈EOS-10D惯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从而彻底改变了数码相机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

41. 2004年随着尼康F6胶片机“收山之作”推出后,胶片时代徐徐落幕,虽然我们仍有理由相信“胶片机”还会存在许多年,但是它只能成为少数专业人士的“奢侈品”了。

    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

    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第五阶段 [2004年---]

 

========================
【基本组成 术语】

 

----------------
1. [镜头]

 

  镜头使景物成倒象聚焦在胶片上。

    为使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成象清晰,除镜头本身需要校正好象差外,还应使物距、象距保持共轭关系。

    为此,镜头应该能前后移动进行调焦,因此较好的照相机一般都应该具有调焦机构。

 

----------------
2. [取景器]

 

  为了确定被摄景物的范围和便于进行拍摄构图,照相机都应装有取景器。现代照相机的取景器还带有测距、对焦功能。

 

----------------
3. [快门和光圈]

 

  控制曝光的机构——快门和光圈

    为了适应亮暗不同的拍摄对象,以期在胶片上获得正确的感光量,必须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和进入镜头光线的强弱。

    于是照相机必须设置快门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并设置光圈通过光孔大小的调节来控制光量。

 

----------------
4. [输片计数机构]

 

  为了准备第二次拍摄,曝光后的胶片需要拉走,未曝光的胶片要拉过来,因此现代照相机需要有输片机构。

    为了指示胶片已拍摄的张数,就需要有计数机构。

 

----------------
5. [机身]

 

  它既是照相机的暗箱,又是照相机各组成部分的结合体。可用框图表示照相机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其实,就照相机这个基本功能而言,无论是早期的“银版照相机”,还是已经高度电子化、自动化、电脑化的照相机,其基本原理都没有多大区别。

 

========================
【工作原理 术语】

 

1.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和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某一瞬间的被摄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经照相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最终成为可视的影像。照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是按照几何光学原理设计的,并通过镜头,把景物影像通过光线的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准确地聚焦在像平面上。

2. 摄影时,必须控制合适的曝光量,也就是控制到达感光材料上的合适的光子量。

    因为银盐感光材料接收光子量的多少有一限定范围,光子量过少形不成潜影核,光子量过多形成过曝,图像又不能分辨。

    照相机是用光圈改变镜头通光口径大小,来控制单位时间到达感光材料的光子量,同时用改变快门的开闭时间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3. 从完成摄影的功能来说,照相机大致要具备

    成像、曝光、辅助    三大结构系统。

    成像系统包括成像镜头、测距调焦、取景系统、附加透镜、滤光镜、效果镜等;

    曝光系统包括快门机构、光圈机构、测光系统、闪光系统、自拍机构等;

    辅助系统包括卷片机构、计数机构、倒片机构等。   

4. 镜头是用以成像的光学系统,由一系列光学镜片和镜筒所组成,每个镜头都有焦距和相对口径两个特征数据;

5. 取景器是用来选取景物和构图的装置,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画面框内的部分,均能拍摄在胶片上 ;

6. 测距器可以测量出景物的距离,它常与取景器组合在一起,通过连动机构可将测距和镜头调焦联系起来,在测距的同时完成调焦。

7. 光学透视或单镜头反光式取景测距器都须手动操作,并用肉眼判断。

8. 此外还有光电测距、声纳测距、红外线测距等方法,可免除手动操作,又能避免肉眼判断带来的误差,以实现自动测距。   

9. 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部件,最常见的快门有 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 两类。

    镜头快门是由一组很薄的金属叶片组成,在主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和拨圈的动作使叶片迅速地开启和关闭 ;

    焦平面快门是由两组部分重叠的帘幕(前帘和后帘)构成,装在焦平面前方附近。两帘幕按先后次序启动,以便形成一个缝隙。缝隙在胶片前方扫过,以实现曝光。   

10. 光圈又叫光阑,是限制光束通过的机构,装在镜头中间或后方。

    光圈能改变光路口径,并与快门一起控制曝光量。常见的光圈有连续可变式和非连续可变式两种。   

11. 自拍机构是在摄影过程中起延时作用,以供摄影者自拍的装置。

    使用自拍机构时,首先释放延时器,经延时后再自动释放快门。自拍机构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自拍机构是一种齿轮传动的延时机构,一般可延时8~12秒 ;电子式自拍机构利用一个电子延时线路控制快门释放

 

========================

 

【本文摘自:网络搜索】
【转载整理/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