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恒星寡而流星众

 昵称11640217 2014-11-07


    在投资史上,有两位大名鼎鼎的价值投资者,一位是比尔·米勒,一位是安东尼·波顿。比尔·米勒掌管的莱格·梅森价值信托基金曾经连续超越市场15年,被认为是共同基金业“最伟大”的管理人之一;安东尼·波顿执掌的富达特殊情况基金30年间则以20.3%的年回报率战胜英国基准股指,被誉为“欧洲股神”。但是,2008年比尔·米勒由于错误投资了金融股而败走麦城,资产由165亿美元直线下跌至43亿美元,损失了58%。而安东尼·波顿从2010年起管理的富达“中国特别情况”基金,由于中国的一系列投资而折戟沉沙,仅3年时间就亏损了15.7%。   

    两位著名投资者的失败曾经激起了投资界的极大关注,由此还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许多观点都很在理。当时我也写了一篇有关比尔·米勒失误的文章,认为这是因为比尔·米勒偏离了自己的投资原则、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圈所致。比尔·米勒在总结投资失误时认为,自己“还是缺乏经验”;而安东尼·波顿则宣称,“错误不在我的交易策略,也不在于这个不成熟的市场,而是我把自己的策略放在了这个不成熟的市场。”一位拥有长期投资生涯的人却说自己“缺乏经验”,一位则直接归结为“水土不服”。虽然既有投资界的讨论,又有两位投资者的辩解,但是近几年来我依然还是困惑。  

    最近读了约翰·伯格先生的一些文章,发现原来也可以有另外的解释。伯格先生是先锋集团的创始人,他专注于基金行业的研究超过了60年。伯格先生注意到,创建于1970的335只股权基金在此后的36年间,居然有223只基金已不复存在了,比例接近2/3。而幸存下来的60只基金,它们的年收益率也远远落后于标普500指数,差距超过1%。只有24只基金的年收益率超过市场基准收益率,也就是说,每14只基金中仅有一只。即便是这24只基金中最出色的15只基金,年收益率超过标普500指数的幅度也不足2个百分点。这样的成功率只好让人感叹,基金经理的成功与其说来自技巧,莫如说是运气。

    在《常识投资:确保你获得应得收益的唯一方法》一书中,伯格特地讨论了莱格·梅森价值基金,他认为,在股市下跌的时候,“第一名将成为最后一名”,基金收益回归均值是不可动摇的规律。“因此,共同基金领域造就的明星很少是真正的恒星,更多的不过是流星而已,如闪电般划过天空,便消逝在茫茫的天际之中。”投资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成本的高低。而大部分基金却具有最高的经营管理费和顾问费、极高的换手率以及非常高的税收效率。于是,股票市场的博弈成为一场输家之间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任何投资者实现超额回报、取得非凡成就的几率都是微乎其微的。彼得·林奇幸亏及早退休,总算功成身退。实际上,麦哲伦基金最辉煌的时代在1978-1983年,那时年均回报26%,使其资产从最初的3000万美元增长到20亿美元。接下来的10年也不错,从1993年的310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1020亿美元。但是从1993-2012年,其年均收益每年都比指数落后2个百分点。2012年,麦哲伦基金的资产已大幅滑落至150亿美元。均值回归的特征十分显著。   

    彼得·林奇退休时在一次接受《巴伦周刊》的访谈时也坦诚,“标普500指数在10年内增长了343.8%,这绝对是一个本垒打。而一般的股票型基金的增值率却只有283%。因此,目前的经营趋势正在不断恶化,所有专业化带来的价值侵蚀作用也正在愈演愈烈。”大卫·斯文森则积极佐证之:“在所有基金中,只有区区的4%的基金能够超越市场,而这4%的基金也只能获得每年0.6%的税后超额收益。”所以,投资于这种基金的人,只能看着“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了。  

    难怪纳西姆·塔勒布在《随机致富的傻瓜》中会说,基金经理的成功“是彻头彻尾的运气”,在一个既定的股票市场上,具有良好历史业绩的经理人数更多的取决于初始时的人数,而不是他们的盈利能力。费城Aronson Johnson Ortiz执行合伙人泰德·阿伦森更有趣,不知道他从那里得到的数据,他说,“在正常情况下,要从统计上证明一个基金经理的成功源于能力,而不是运气,大概需要20-800年的时间。要以95%的准确度证明基金经理的成功不仅仅来自运气,最少也需要1000年的时间。”

    由此得知,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基金业的运作模式,也能够理解比尔·米勒和安东尼·波顿的失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