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再障是骨髓造血组织损害而导致的,以贫血、出血倾向及易发生各系统感染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病情发展迅速,出血多,易致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慢性型发病慢,病程长且平稳,可感觉无力和逐渐衰弱;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出现紫癍及皮下溢血等;感染较轻,多表现为口腔、咽峡等处的坏死性溃疡和颈部节、痈。 (一)治 疗 按血液病常规灸法灸治。 1日 中脘(单穴) 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 期门(双穴)各灸30分钟 太冲(双穴)各灸25分钟 下脘(单穴)灸30分钟 天枢(双穴)各灸30分钟 气海(单穴)灸60分钟 关元(单穴)灸30分钟 曲骨(单穴)灸30分钟 三阴交(双穴)各灸25分钟 心俞(双穴) 神门(双穴)各灸25分钟 膈俞(双穴)各灸25分钟 膻中(单穴)灸30分钟 巨阙(单穴)灸30分钟 7日 章门(双穴)各灸30分钟 脾俞(双穴)各灸25分钟 不容(双穴)各灸30分钟 9日 曲池(双穴)各灸25分钟 身柱(单穴)灸30分钟 命门(单穴)灸30分钟 悬钟(双穴)各灸25分钟 肾俞(双穴) 照海(双穴)各灸30分钟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3)再障患者初灸时,血象不可能迅速回升,依常输血维持的患者仍需输血,待血象回升接近正常时方可停止输血。 (4)每日下午低热者不用加灸其他穴,感冒或其他感染导致高热时,可酌灸风门、阳陵泉等。 (5)灸1个月后,可酌情日灸2次。 (二)再障病例 王××,男性,11岁,住天津市河东区小郭庄。1964年7月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一年前开始逐渐饮食减少,面色慌白,身上常出现血点,腹痛(胃肠粘膜出血的表现),常发热,乏力,天津市某医院曾误诊为蛔虫病,治疗1个月无效,随后转入天津259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确诊为“再障”当时血色素为60g/L,经治疗病情仍继续恶化,血色素曾降至10g/L,现只靠输血维持治疗,医生估计患者将在1个月中死亡,此时患者家属听说另一再障患儿经温灸治愈。 (2)治疗:嘱自灸:1日,中脘30分钟,大陵25分钟;2日,期门30分钟,太冲20分钟;3日,中脘,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4日,膈俞25分钟,巨阙30分钟,关元30分钟;5日,脾俞、三阴交各25分钟;6日,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7日,心俞、神门各25分钟;8日,大椎、身柱各30分钟,内关20分钟;9日,肾俞30分钟,照海20分钟;10日,三焦俞、曲池各25分钟。以上10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治1个月后,饭量大增,体力显恢复,可看到耳朵上的细血管(灸前卫朵苍白)腹痛止,输血间隔时间已延长,共灸1年余,血色素升至120~130g/L,痊愈。10年后患者来来告知,病愈后身体一直很好。 (三)临床体会 “再障”仅治过数例,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一般,在灸至1个月以后,可以增加灸量,2天灸2天的灸穴(分2次灸),若病情险恶,可不受此限,一天之内可灸2~3天的灸穴,以患者于灸后无不适感为度。 四十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 杨××,男性,50岁,住天津市河东区小郭庄,1973年12月13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有血小板减少,病轻时无症状,病重时牙龈出血,四肢散在小米粒样出血点,经服药治疗、10余年来未出现出血症状,但血小板一直过低,近1个月,出现牙龈出血,四肢散在小米粒样出血点,卧床部位体表皮于瘀血,再经药物治疗,未效。 (2)治疗:嘱其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劳宫、涌泉各30分钟;3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4日,下脘、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5日,心俞、冲门各25分钟;6日,膈俞25分钟,巨阙30分钟,关元60分钟;7日,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8日,脾俞、三阴交各25分钟;9日,肺俞、曲池各25分钟;10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11日,大椎、身柱各30分钟,大陵25分钟;12日,风池、悬钟各25分钟。以上12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至2个疗程后,牙龈出血止,伤身出血点及皮下瘀血均消退,现有痔出血,腿肿,两腿无力。嘱加以下3日穴:1日,内、外膝眼各25分钟;2日,命门30分钟,二白25分钟,曲骨60分钟;3日,水分30分钟,中极60分钟,复溜25分钟,与前穴循环灸,每日熏灸痔疮处60分钟。以后患者未再来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