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校园园林改造五大要点

 风格尔图书馆 2014-11-08
高校校园园林改造五大要点

  校园绿化、美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所大学风格、面貌的体现。独具特色的校园绿化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文化内涵,能够代表一所大学的风格和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的校园绿化也需要不断创新,大胆革除那些已不合时代要求的落后内容与僵死的形式,进一步发展优秀传统与现代内容相结合的绿化形式,改变过去的那种“封闭式”绿化为“敞开式”绿化,使其符合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由于不同时代对校园绿化的要求不同,校园绿化的风格也不同,过去老校园的绿化格局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绿化有余,美化不足 20世纪50年代,老校园绿化普遍树木过多,到处郁郁葱葱,绿化有余而美化不足,已经对校园及宿舍的使用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教学楼前后种植的几排高大乔木遮挡光线,致使教室内阳光不足,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影响学生学习。
  老化有余,朝气不足 由于种植年代较长,速生树木、花灌木、绿篱已日趋老化,生长不良,病虫害多,花期变短。绿篱生长过高,下面老叶脱落、干枯,失去了应有的观赏价值。那些病弱、枯老、杂乱的树木形状与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形象格格不入,生长不良的树木也失去了美的价值。
  平面绿化有余,立体绿化不足 由于建校初期,老校校园用地充足,绿化面积较大,常在较大的平面内种植低矮植物,立体绿化被忽视。而随着建筑占地的扩大,绿化面积日趋缩小,老校园内的平面绿化已显得过于单薄狭小,迫切要求增加立体绿化。
  封闭有余,开敞不足 老校园的树木、绿篱经过几十年的生长,起初整齐、美丽的绿地内挤满了乔木、灌木,绿篱高达2米以上,不仅减少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而且也缩小了人们的视觉范围。这种拥挤、封闭、呆板的空间易使人产生消极压抑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精神。
  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老校园大多采用几何状绿地布局,绿化树种大多采用常绿的松柏类树种,这种格局显得过于简单,缺少那种效法自然,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意境,易诱发人们消极情绪的产生。
  高校的主体是代表着时代精神的青年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开放意识强烈,积极向上。他们所要求的学生生活环境也不再是那种封闭、循规蹈矩的大学校园,他们向往的是自然、疏朗、开阔的活动空间。我们的校园绿化必须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如何依照艺术的原则,制定符合美学原理的绿化改造方案,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已是各老校园迫在眉睫的问题
  校园总体规划是校园绿化工作的指南,新建校园一般都有与校园总体规划相配套的绿化原则,而老校园由于岁月推移,绿化改造比新建校园绿化难度更大。在老校园的绿化改造中除应遵循“师法自然,因地制宜,艺术造景”等一般原则外,应根据其特殊性,遵循以下原则。
  设计简单,易于管理 在高校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时必须结合学校绿化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改造区域的地理环境、周边环境以及是否适合师生学习、娱乐、休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必须考虑以后的维护与管理。由于高校受绿化经费、绿化队伍的限制,绿化设计应简单易行,便于绿化后的维护与管理。在具体的操作中,可采取“改管并举”的方法,改好一片,管好一片。学校应专门组建一支绿化养护队伍,对现有的绿化单元认真做好管护工作,保持和提高绿地的观赏价值,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保留大树,改变地形 由于过去的“封闭式”绿化模式的要求,种植了很多的树木,起初整齐、美丽,随着树木的长大,就显得树木过于拥挤,透视性不强,这样就造成了远看郁郁葱葱,近看杂乱无章的现象。在改造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原有树种,在大树周围合理运用草花和地被植物,增加绿化层次,丰富绿化景观。在适宜的地方可通过适当改变地形,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植物造景,调整格局 针对原先绿化有余,美化不足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确立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以提高观赏性和艺术性为指导,在现有的绿化框架上进行格局的调整和改变,特别是在细部的绿化上下功夫。把影响美观和观赏性不强的一些植物移去,改“封闭式”绿化为“敞开式”绿化,使绿色真正融于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做到绿色共享。具体实施中,可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香味、叶相、季相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欣赏。如通过利用不同色彩的低矮植物(红花 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龙柏等)进行造景,形成大空间、大色块,色彩对比强烈,丰富的曲线造型,以动势构图突破图案的呆板,富有时代感而不排斥诗情画意,给师生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增设景点,提高内涵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任,因此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要重视“精神环境”的塑造,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美好精神风貌的育人环境。结合校园的整体布局,根据“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建有特色”的原则进行景点建设,并达到“寓教育于景物之中”的目的。如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