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郜春海:让中国技术不再“受气”

 水共山华 2014-11-08

  当人们还在喟叹北京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时,郜春海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这样的图景:若干年后的城市,无人驾驶系统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人驾驶的地铁定点停靠,机场航站楼间的摆渡车自由穿梭,居民社区与邻近车站间的自动接驳车准时将人们送达目的地。不仅如此,到时,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也将成为城市的交通动脉之一,空中客车像现在的公交车一样,在各个站点按时接送乘客。每辆空中客车的玻璃显示屏上都标识好了虚拟红绿灯的位置,确保“空中大道”井然有序。

  1993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郜春海留校任教。当时,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但在这个行业待久了,你会逐渐改变一些想法。每一次引进国外新技术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国家真的在不断地‘受气’。因为要引进一个新技术,我们要放低姿态和尊严去和外国人谈,但即使这样,对方也不会把真正的核心技术卖给你。”

  郜春海说,近十年来,北京乃至全国98%以上的新建或改造轨道交通线路均采用了最新的CBTC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以北京地铁为例,不论是2号线和机场线的法国阿尔斯通CBTC核心系统、4号线的法国泰雷斯CBTC核心系统,还是10号线的德国西门子CBTC核心系统,通通都是从国外引进。“我很希望有一套我们自主研发的系统问世。”从那时开始,郜春海就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套属于中国自己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

  2008年,北京市科委启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北京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及示范工程”,将亦庄地铁线路列为CBTC示范工程。

  2009年,北京交通大学成立了专门从事CBTC系统产业化的实体企业——北京交控,当时担任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郜春海,受命组建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据他回忆,工程示范和产业化的过程异常繁复,仅亦庄线示范工程实验室的案例测试记录就达到十万余条,现场验证6000多项,设计、测试文档达上千份、数百万字。

  2010年底,北京地铁亦庄线、昌平线顺利开通。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意味着掌握自主化CBTC核心技术的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CBTC系统所涉及的高密度动态追踪间隔控制、速度安全防护控制、高精度列车安全定位等几大制约国内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发展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几代信号人的梦想。

  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CBTC系统的技术突破和工程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大公司长期以来的行业垄断,改写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轨无脑”的历史。自从有了北京交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系统,国外进口CBTC的价格从过去每公里1300万元降至现在的800万元左右,中国交通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迫使原本高高在上的外国技术公司低了头。

  郜春海正用自己的努力,将梦想逐步变成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