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方式与孩子相处

 平安5858 2014-11-08

  

  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养育者”身份,在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难以做到真正的平等相处。“你去”、“去给我倒一杯水”、“你不能”等词语常常会出现在父母的嘴边,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越是谈的多,孩子就是越不会听,慢慢的孩子就会失去和父母沟通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换个方式和孩子相处,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

  我们提倡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平等的相处,尊重和赏识孩子。如何做到真正和孩子平等相处,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用一颗童心与孩子对话。如果你有心事,希望有人可以和你一起分享或者分担的时候,通常第一个会想到的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朋友。因为朋友是最了解你的人。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出生之后,和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和孩子的相处方式,要和孩子做好朋友。要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就要学会和孩子交心。你可以和孩子谈你的工作,可以和孩子说你最近的烦恼是什么,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志愿和理想……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的接受你,才会在他有困扰有喜悦的时候和你一起分享。

  

  2.放下家长的架子,平等对待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候,请忘记我们是“养育者”的角色。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直接以命令式的语气去和孩子交流,像“我说了不许就是不许”这样类似的语句就不要出现了。因为当你换位思考时,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就会觉得心底其实是不舒服的。在美国的教育方式里,孩子可以直呼家长的名字,但对于这一点,中国大多数家长还是难以接受的。其实,“直呼其名”在美国,是给孩子享受家庭平等的权利。

  3.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观念。孩子在学习如何生活,如何适应这个社会,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在学习如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自然也就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于相同的一件事情,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孩子也是一样的,对于父母眼中的世界,他会有自己的见解,针对这一点,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询问孩子有什么看法。

  4.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不独断专行。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和孩子相关的,我们应该事先对孩子说明,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独断专行,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去安排。无论是孩子的穿衣还是孩子上辅导班的事情,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5.为孩子做表率。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日常的行为举止,孩子都会有意识的去模仿。比如,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打骂一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也是为他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也会日益暴躁。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做好表率,当自己做错的时候,要向孩子道歉;反之,孩子是正确的时候,要对孩子提出表扬。

  

  平等相处并不等于纵容,在平等的基础上也是要有原则、有底线的。在平等氛围环境下,孩子会成长的更出色!相信在将来,我们的孩子可以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