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焚香听琴

 苏迷 2014-11-08
焚香听琴
  一壶碎月
  不懂音乐,不会拨弦,却爱听琴。
  琴声悠悠,如清风抚耳,心得安宁。
  喜欢听二胡。夏天傍晚乘风凉,听邻居水根拉二胡曲《二泉映月》。水根是苏昆剧团的乐师,二胡拉得了得。泉水从琴弦叮咚流出,听着心旷神怡。那时,小巷里家家户户客堂墙上,挂着有线广播机,有一阵,经常播放凄美的小提琴曲《梁祝》:梁祝化蝶,思思慕慕,如泣如诉,令人肠断魂销。
  喜欢音乐的朋友说,弦乐不只是拉,还有弹的,比如古琴。一张古琴,琴弦七根,琴声婉转,会让你心静神幽,渐入古境。说古人操琴很有规矩:须神情虔诚,心无杂念;须沐浴更衣,净手焚香。可见操琴庄重肃穆,非常人所能。我想,这样的规矩,能让听琴人懂得,丽丽琴音来之不易。七弦古音,如叮咚流水,听者会沉入唯美意境。
  最近,苏州博物馆有古琴展。北宋时宫廷御制,清乾隆御铭,饱经沧桑的一代名琴“松石间意”列展厅中央,四周所展古琴似群鸟护凤,更显其高雅华贵。琴色黑,琴面有蛇腹样细密断纹,琴底有细密流水纹。“松石间意”琴名刻在底面琴项右边,落款“唐寅”即苏州明代文人唐伯虎;左边一行“绍圣二年东坡居士”,旁边刻有一方篆书印“坡仙琴馆”。这几则题刻展现了此琴几代藏家的序列:最早为宋朝苏东坡所有;接下来是吴门唐伯虎所藏;到清代由苏州怡园主人顾文彬收护,置苏州怡园坡仙琴馆之中。
  此琴自北宋流传下来,历代名人赏者众。明代东吴名士祝枝山、文徵明、沈周的行书题诗铭文也刻于琴背。抗战爆发,古琴随文物西迁落地重庆。今岁重归故地隆重展出,真是幸事。琴上见到的题琴者留名,多吴门才子,说明此琴与苏州渊源深厚。参观琴展,细赏细品细悟几百年前的宝物,感到格外亲切。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诗词,多处提到古琴。王维爱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明月相照,融身自然,好惬意。刘禹锡懂琴,常在青苔映阶的陋室之中“调素琴,阅金经”,听他弹琴的大多是鸿儒了。陶渊明爱琴,他的琴没有弦,是张素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呵呵,懂琴第一人。爱琴者聆听琴声,懂琴上弦外音:音尽而情不尽,情尽而意不尽。
  朋友拜师学古琴已有好些年。一提及古琴,恬然入境。说琴声清澈,潺潺,静谧。可听它的悠远、凄美、婉转。喜欢它的清越空灵而不直,纯醇悠长而不涩。
  一日到其家听琴。精致的客厅,琴台雅然于屋中。朋友静然焚一炷香,焚香弹琴效古法。窗外细雨淅沥,屋内檀香微漾。在这样的空间里,浮躁之气顿消,心亦温和平静。但见朋友端坐琴凳,拨弄琴弦,轻抹慢挑,洒脱畅扬。琴音抑扬起伏,如江水漫岸,恰遇知音,心灵相通,无需言语。香烟袅袅,琴韵淙淙,似在天堂一角。
  一曲《忆故人》,曲调委婉缠绵,令人黯然神伤。弹指拨弦,声声慢;曲调委婉,淳淳音。月下独步,感念友人:我念着你,你也在想我吗?琴声散淡,弦声徐徐:往日景,心底生;影相随,眼前过。音絮渐缓,若连若断:去了去了,再不回来。余音袅袅,只留默默背影。
  悠悠琴音长留屋间,我和朋友相视而坐,都没有说话。琴境是情境,亦是人境:印入我心中,抚慰我性情的,是儒,是道,是佛,我说不清。
  闻香听曲,如再入岁月旧境,重辨人生况味,不由自问自省:心为之清,神为之宁。自此,喜欢在细雨沥淅的清晨,或是月明星稀的夜晚,调一杯香茗,放一弦古曲,倚窗独坐。在乐声中,静念世事:听它的繁华,听它的冷寂,听它的豪放,听它的婉约。
  好想拥有一张自己的琴,在静夜孤寂的时候,自弹自吟,不须有人听:
  相伴窗前月,独一人一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