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体会

 学中医书馆 2014-11-09

笔者运用李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不揣简陋,介绍如下。

1典型病例

例1:牟某,女,36岁,患泄泻已近6年,日解塘状便2一3次,有时夹有未消化物,食油腻之品后每每加重,面色萎黄,神疲消瘦,纳谷少思,肮胀,食后尤显,舌淡苔薄,脉濡。B超检查示胃下垂。证属中焦虚弱运化失司,中气下陷所为,以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处方:党参99,炙黄蔑巧g,炒白术129,获荃69,炙升麻69,羌活69,炒柴胡69,陈皮59,姜半夏99,生姜2片,红枣5枚,炙甘草59。服药7剂大便仍塘状,但日解1次,以上方加干姜39继服12剂,告之大便成形,日行l次,纳食增多,3月后询问,得知未发。

按:此患者病前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时觉胃肮不适,实为脾胃已伤之象,久之中焦失运,其气下陷发为本病。中焦失健,运化失常,则大便塘泻,纳呆,久之中气下陷,故B超可见胃下垂,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则面色无华,神疲消瘦,舌淡脉濡,故方中用党参白术、黄茂、红枣、甘草温补中焦;升麻、羌活、柴胡升运中气;陈皮半夏、获荃祛湿开胃;生姜、红枣和中,干姜暖中,药证合拍,因此取效。

例2:熊某,男,62岁,自诉2年前贪凉之后始生泄泻,未就医诊治,以致泄泻日久不愈,近3月来每日解稀便2一4次,体重渐降10余斤,常觉胃肮冷痛,喜温喜按,纳少腹胀,自汗频出,肢倦乏力,畏寒肢凉,舌淡,苔微白腻,脉濡。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后症状虽有好转,但仍泻不止。此乃脾肾阳虚,中土失运,寒湿内困所致,治以温中散寒,祛湿健脾为主,予方如下:潞党参99,炙黄蔑99,白术109,防风69,羌活39,独活39,炙升麻39,姜半夏99,获荃99,青皮69,陈皮69,泽泻99,熟附子69,干姜59,砂仁39。服药5剂便次减少,肮痛大减,继进5剂,大便恢复正常,余证缓解,体重也有所回升。

按:此患者既往贪食凉物,栽伤脾胃,始得急性泄泻,未及时调治,终转为慢性。久之脾阳大损,累及肾阳,加之年事已高,其肾本虚,脾失温煦,阳不治阴,寒从内生,故病者逐渐加重,感胃肮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脾胃运化障碍可见肮胀纳少,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肢倦乏力,自汗舌淡,而苔白腻又为内有寒湿所常见。因此以升阳益胃汤去苦寒之黄连、苦酸敛阴之白芍等,加熟附干姜温肾暖中,药合病机自然见效。

例3:朱某,男,42岁,泄泻反复发作近5年,加重半年,每遇情志不遂,精神紧张便频繁发作。就诊时日解稀便3一4次,有时内夹勃液,且痛泻交作,胸胁胀闷,口干口苦,暖气频频,舌略红,苔微黄腻。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既往经多种中西药调治,收效不满意,就诊时便检见脓细胞1-2个。病乃土虚木乘,湿热内蕴所致,治以健中抑木为主,佐以清热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治之:潞党参99,炒白术99,泽泻99,防风69,柴胡59,炒白芍99,川黄连39,木香39,制半夏99,熟慧芭仁巧g,陈皮59。治守上方10剂,病情得以控制,又随症加减调治近1个月,后数月未再复诊,追访知病者所苦基本消除。按:此人泄泻初始,治疗失当,以致反反复复,中土虚弱,加之察性急躁易怒,而成土虚木乘之侯,日久中土更虚,木更易乘之,如此恶性循环,所以泄泻难止,病也渐深。痛泻交作,胸胁胀闷,暖气频频均为土木失和之象,口干且苦,舌苔黄腻,为肝经有火,湿热内蕴所致,此疾常取痛泻药方治之。考虑病发之本源于脾虚,久病非白术一味能起,加之又兼湿热,故应加用培补中焦之品,清热化湿之剂,而升阳益胃汤不仅可兼顾几方,而且又含痛泻要方之意,用之加减自然妥帖。

2讨论


(l)慢性泄泻虽病因繁多,病理变化复杂,但脾失运化,乃基本病机,脾虚为主要方面,水湿内困、土虚木乘、中阳下陷等病理变化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而李东垣之升阳益胃汤中,人参(可用党参代之)、白术、黄茂乃气厚味薄之品,重在补益脾胃,升运中阳;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均属味薄主升之风药,有鼓动中焦,升发清阳之功效;获荃、泽泻半夏为祛湿安中之佳品;白芍养血抑木,酸收又可节制风药之辛散;加之行气开胃之陈皮、调治湿热之黄连共成兼顾慢性泄泻诸多因素之良方。因此,临床用之加减治疗每每奏效。

(2)治疗慢性泄泻重在调理脾胃功能,在具体治疗时,应注意脾升胃降这一生理特点。所谓“升”即为“升阳”、“升清”之意,而“降”则常为权宜之策,故主意在升自明。若脾之阳气不能升发,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导致“清气在下则生飨泻”之结果。为此,治疗慢性泄泻应酌情选用升阳益胃汤中柴胡防风等能鼓动中焦、升运中阳之品。这也寓“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中自安,益气之剂得清气之剂而气益倍”之意。至于方中虽含少量药性沉降之药如半夏泽泻,但毕竟是升中辅降,以升为主,取降以促升之意,此用药之妙与主旨无悖。而具体施治时应注意升阳风药其量宜轻。一般应小于解表时的用量,不然妄用,可使已虚阳气更虚,反遭其害。

(3)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其中肾阳对各脏腑的温煦作用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对脾脏而言尤为明显。久泻脾阳过损势必累及肾阳,出现脾肾阳虚的病理变化,使病情加重,但升阳益胃汤中温阳之品欠缺,故治疗脾肾阳虚者,应适当加用温肾暖脾之药如附子之类,年高者因其肾中阳气本虚,尤其应该注意。

(4)慢性泄泻多属虚属寒,因而寒凉之品理应慎用。即便夹有郁热,也应中病即止,以免犯“虚虚”之戒。故升阳益胃汤中黄连的用量一般宜小,用时宜短。再者利湿之品也多有耗阴损阳之弊,故方中泽泻、获等在湿邪不盛时也应当少用,不可拘泥于古人“利小便、实大便”之法。

(5)有些患者久泻脾胃虚弱,常表现出“虚不受补”之象,此时选用升阳益胃汤时,党参、黄茂等补中益气之品用量过大,每每出现脱满纳呆等证,因此,对此类患者切不可贪求速效,应缓补为宜,不然欲速则不达,还有变生它病之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