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的千惊百态

 水壶馆 2014-11-09

水浒的千惊百态

——《水浒传》读后感2

胡旭冉2014-11-9

 

《水浒传》作者擅长人物描写。不同人物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吃惊的表现各不相同。 仅“武松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两段,就有六处“惊心”描写,可谓精彩。

1.第三十回:“那两个(公人)先自惊倒了一个。”

2.第三十一回:(后槽)灯影下见明晃晃地一把刀在手里,先自惊得八分软了,口里直得一声:“饶命!”

3.那一个却待要走,两只脚一似钉住了的;再要叫时,口里又似哑了的,端的是惊得呆了

4.休道是两个丫鬟,便是说话的见了,也惊得口里半舌不展

5.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

6.两个入进楼里,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作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

 

第一处,公人想跑,可是双脚不听使唤了。

第二处,写出后槽年岁大,胆子小,身体没有力气。

第三处,脚不能动,口不能说,符合丫鬟身心特点。

第四处,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丫鬟内心的恐惧。

第五处,运用夸张的方法,写出了蒋门神极度意外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恐惧。

第六处,两个人一起进,想从对方身上求得答案,用“面面厮觑”很恰当,甚至运用了“引经据典”的写法。

这六处描写,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具体场景,一处比一处精彩。

其它章回,关于“吃惊”的描写有上百处。同样合人合景,常写常新。

我们来看看第一回中的关于洪太尉受到三惊四吓的描写:

1.跳出“吊睛白额锦毛大虫”, “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啊呀!”扑地往后便倒。“吓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2.“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了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盘陀石边。“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身上寒栗子比馉饳儿大小”。

3. “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

4.“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颠翻无数。”

第一处描写了叫声,牙齿,心跳,身体,双腿。

第二处描写动作,叫声,魂魄,皮肤。

两处叫声不同。

第三处描写神态,思维,面色,跟风动作,汗水。

第四处,是描写一群伙夫的叫声,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