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性肿瘤休眠的相关因素

 耳邊緣 2014-11-10
分子生物学进展:原发肿瘤出现后,转移灶可在几个月到几年内保持临床无症状和不被发现,这种“休眠”状态不仅使肿瘤学家和临床医生感到困惑,也是病人产生恐惧的根源。实验研究尚未揭示休眠的本质。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知道肿瘤的休眠与基因及其调控与信号传导有重大关系。已发现17号染色体70 mM区有一基因与控制恶性肿瘤的休眠有关,这为从基因水平揭示恶性肿瘤的休眠现象打下了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肿瘤休眠的本质将成为可能。已有人将抗血管增殖基因导入肿瘤模型后建立了恶性肿瘤休眠模型,这将开创诱导并保持肿瘤休眠新途径。抑癌基因如p53、Rb、p16去甲基化后被激活,而恢复功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端粒酶的活性降低则端粒缩短,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受阻,凋亡速率增加,增殖速率减慢,也是恶性肿瘤休眠的分子机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