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及对策

 燕儿cf 2014-11-10

   小麦播后出苗不齐、不足,农民第一想到的是种子质量出了问题,其实影响种子出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种子质量、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现根据近年我地小麦播后田间出苗情况调查分析的结果,将出苗不足、不齐的原因归纳说明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大家在种植过程中借鉴参考、共同学习。

    一、原因分析

    根据近年小麦播后田间出苗情况调查分析,我地小麦播后发生出苗不足、不齐的主要原因有:

    1、种子质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小麦种子收获季节遇连阴雨,使收获的小麦种子未及时晒干,或者贮藏时水分高,造成种子堆温度升高,产生霉变,种子发芽率降低;或者在精选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导致发芽率低,出苗率低。同时今年夏收,小麦赤霉病暴发,局部大发生,今年有部分小麦种子进行简单加工后,存在赤霉病病粒较多、小籽粒多、籽粒不饱满等问题,这部分种子健康质量较差,播种后出现弱苗、小苗、畸形苗的机率高,都会对秋播一播全苗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整地质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一是不少农户为了省事,水稻收获后,肥料、种子往田间一撒,采用大(中)拖旋耕,耕深超过10cm,造成播种过深不能出苗,或超过4cm虽能出苗,但细而长,苗体弱。二是下河由于土壤粘重,深耕土块过大,种子被较大土块压住出苗较慢,甚至难以出苗。三是水稻秸秆产量较高,特别是秸秆还田不均匀,秸秆多的地方会产生露籽、深籽和吊根苗,遇干旱或低温天气成苗率都会较低。另外,稻田套播的小麦如果秸秆撒放不均匀,秸秆多的地方种子难以出苗,秸秆少的地方播后如遇干旱少雨天气,种子遭遇太阳直晒难以发芽,或虽发芽但根系接触不到土壤,仍会干枯死苗。

    3、播后窨水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小麦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出苗质量。近几年每年都有由于窨水不及时产生的小麦出苗不足的问题。播种结束后,开始农户存在等天下雨的心理,待3-5天不下雨再打水,而播后5-7天种胚处于萌动状态,此时窨水极易烂芽、焖种。或者播后大水灌溉,没有做到速灌速排,造成积水闷种。或灌水后遇降温天气,造成积温不足,致使出苗期延长,造成低温烂种、烂芽,出苗不齐、不足。

    此外,播后使用某些除草剂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对策

    1、选择好的种子。选择种子籽粒大小形状均匀一致、色泽光亮、无杂质病粒的健康种子。饱满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率高、苗壮,抗逆性好,有利于壮苗越冬,稳产高产。

    2、提高整地质量。里下河地区、秸秆还田的田块,建议先采用大(中)拖旋耕埋草、碎土,然后施肥、播种,再用小拖拉机盖种、盖肥,耕深以3—5cm为宜,避免埋种过深种子不出苗、出弱小苗,或过浅形成露籽,造成热晒夜露晒死芽。

    3、适当增加种量。小麦播种量一般每亩10kg左右。里下河地区土壤粘重、土块大,或秸秆还田田块,由于露籽、深籽和吊根苗多,苗体弱、成苗率低,应适当增加播种量2公斤左右。

    4、播后及时窨水。播种后立即开挖好田内墒沟,清理好灌排沟系,确保旱能灌、渍能排。里下河地区、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播后应及时窨水,做到速灌速排,防止积水闷种;播后5-7天种胚处于萌动状态,窨水极易烂芽、焖种,应推迟至齐苗后窨水。

    小麦播种后7-8天如发现田间出苗不足、不齐,要立即根据出苗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此外,秋播后进行化学除草,要注意寒流来临前及寒流期间,不宜进行化学除草,尤其不能喷施异丙隆及其复配剂等对低温敏感的除草剂,防止“冻药害”死苗。

环境条件对小麦出苗影响大
小麦发芽和出苗受温度、水分等多种因素影响。温度低,麦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速度会变慢。土壤偏干,麦种吸收水分的速度慢,其萌发速度也会变慢。土壤湿度过大,而温度较高,麦种会因短期内吸水过多而出现过胀现象,不能正常出苗。低温期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麦种吸水后迟迟不能萌发,会因种子内的淀粉大量转化为糖分出现“饴糖现象”,不能正常萌发和出苗。麦种本身发芽率低,也会引起引起出苗率低。

    长江沿线一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小麦播种,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播种后7-10天左右齐苗。每亩基本苗达8万以上、分布比较均匀,通过正常管理,促进分蘖成穗,每株苗长2个以上分蘖穗,一般就能取得足够的穗数和较高的产量,不需要补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