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给音乐插上翅膀 HEGEL CDP4A CD机

 昵称17120269 2014-11-11
它给音乐插上翅膀  HEGEL CDP4A CD机



作者:李宇凡 出处:《高保真音响》2009年3月

 
来头不小
作为源头的CD机换成更高素质的产品之后,其对系统整体表现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你选了一台Hi-End级的CD机后,即使你原来的CD机以前听起来似乎没多大瑕疵,但现在你会发现在音乐性、音响性上都改善太多了,提升幅度之大,好象连带着音箱、功放也一并升级一般。对于挪威HEGEL(音响哲学)CDP 4AMKII这台CD机我已经关注很久了。其原因一是它的取样频率高达352K Hz,这在CD机中并不多见,即使在高级机种中也是如此。其次,CDP 4AMKII在日本《立体声》连续两年获得Best Buy称号。这在《立体声》杂志上并不是很常见,特别对于一个新的品牌更是很不容易。
  如果单纯从用料的豪华程度,HEGEL CDP 4AMKII绝对可以给你以极大的心理满足感。打开机器的顶盖,你会发现各种元器件塞得满满的,“猛料”、“补品”占满了整个机仓。在SONY机芯的两侧,一边是电源部分,另一边是解码和模拟放大部分。CDP 4AMKII的变压器容量为32VA,旁边有三枚容量各为10000微法的NOVER滤波电容,这样的裕量用在合并机上也足够了。在数码部分,CDP 4AMKII主要由CS4397解码芯片、Burr Brown DF1704E接收芯片,以及最新版自主开发的Super Clock 2主时钟电路组成,时机误差低于10ps,这可是一般CD机不敢轻易公布的一个指标。在模拟放大部分,基于CS4397本身就是全平衡的工作方式,CDP 4AMKII的模拟放大部分同样也是真正全平衡的,所以,如果你的功放不是以全平衡方式工作的,那就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威力了。
作为一台两万多元的CD机,HEGEL CDP 4AMKII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为了让大家对它的实力有一个直接的认识,我不妨可以这样说:我原来用过一台万多元的CD机,感觉是比较甜美厚实的,没什么数码味,比较悦耳耐听。不过,在我仔细聆听了CDP 4AMKII之后,我发现两者在声音的密度、动态、活生感、鲜锐度等方面的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原来的机器是再也听不回去了。CDP 4AMKII的声音特点又是怎样呢?相信仰慕Wadia、Metronome Technologie的CD机的朋友不少吧,对它们那种细致、透明、鲜活的声音肯定记忆尤深,而HEGEL CDP 4AMKII正是具有类似的声音风格。它出现的意义在于:既包含了Wadia、Metronome Technologie产品的优点,但又可以让你不必付出那么高的金钱代价。

鲜活大气
测试时,我首先播的是“雨林”早期出版的一张Hi-Fi交响乐专辑《永不回头》。大家都知道,“雨林”是一家擅长出品翻唱歌曲专辑的唱片公司,但这张《永不回头》却是“雨林”早期惟一录制的交响乐专辑,由国内著名录音师陈珞先生亲自操刀,值得发烧友留意。在播放第一首《永不回头》时,CDP 4AMKII一改我以前那台CD机在声音上柔化的倾向,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性的特质。在换上CDP 4AMKII之后,我才发现这首乐曲的堂音是如此的丰富,线条感是如此的清晰而坚韧,整个乐队气势辉煌、虎虎生风!相比之下,原来的CD机乐器的质感不够凝聚,稍显松散模糊,导致乐器的声像有些单薄,乐器的体积好象也小了一号。同时,CDP 4AMKII可以提供更雄伟、更具有规模感的音场,各种乐器的声像被撑得很开,有一种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原来的CD机的空间感比较弱,音场比较窄,结像也不如CDP 4AMKII那么鲜明实在。最大的差别表现在整体气势方面,CDP 4AMKII动态和冲击力明显凌驾于我原来的CD机之上,也许这是和CDP 4AMKII为全平衡设计的工作方式有关吧,CDP 4AMKII更能完整地再现交响乐那种充满雄性气质的威严感和庄重感。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由于CDP 4AMKII的出现,使我有机会重新认识《永不回头》这张唱片,这确实是一张难得的国产发烧精品。如果你的CD机播放这张唱片无法再现出庞大音场和凌厉气势的话,或者声音是显得粗糙模糊的话,那么证明你的机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
新的体验
接着我又用李谷一《秋水伊人》专辑中的第七首《二月里来》来考CDP 4AMKII。别看这首歌配器简单,但要播好还真的不容易呢。记得早在99年,有位广州的发烧友说自己搞了一个独立的听音室,自夸效果如何如何的好,于是我就用这首歌曲来考他。歌曲一播放,只闻大提琴的拨弦模糊成一片,音像定位更是无从谈起,那位仁兄当场无语,再也不敢吹嘘了……。我以前那台万元级的CD机播放这首歌曲时,人声比较圆润,大提琴的拨弦也不会收不住。而这次由CDP 4AMKII演绎的《二月里来》,在保留人声的亲切度的基础上,还显得更加致密鲜活,演唱者的结像更加鲜活,而且在对乐器的刻画方面有更出彩的表现:大提琴拨弦的弹性和清晰度自不在话下,伴奏乐器中的碰铃和钱鼓的余韵流露更让我吃惊,每一次轻轻的摇铃或拍打,那种细碎但又晶莹的光泽是我以前从未感受过的,就象湖面上闪过的点点波光,这些都是我以前认为唱片中所没有的细节,也没有期待会听得到,但这次完全是一种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全新体验!
流行歌也有惊喜
在后面播放的一系列软件中,我逐渐发现HEGEL CDP 4AMKII给系统所带来的改善是全面而彻底的。例如即使播放像陈百强《摘星》这样80年代中期录制的流行歌,CDP 4AMKII也能撑起一片宽阔而富有高度的音场。参考机播放这首歌曲时,人声是轻柔而悠扬的,富有感情。而CDP 4AMKII在保留陈百强真挚细腻感情的基础上,在其它方面如密度、线条感、形体感确实好上太多了。而且演唱者那种就象“站在我面前”的活生感,此刻是如此的强烈!陈百强这时不仅是站着了,而且是站了“出来”,能站“出来”就是质的飞跃呀,这表明演唱者口型的声像不再是呆板地、薄薄地“贴”在音箱后墙上,而是以一种实在的形体感牢牢地“钉”在音箱与后墙之间的某个位置。不仅如此,歌者音像的高度也得到明显提高,原来参考机播放时,歌者声像的高度只比器材架高一些,大约1.3米左右,显得不够真实;而换上CDP 4AMKII之后,声像的高度一下子提升到1.7米左右,这显然是得益于音场被撑开的好处。虽然这个高度与陈百强的实际身高1.75米还有一些差距,但单凭换一台CD机就已经有此效果,CDP 4AMKII可以说很不简单。
“看得见”的音乐
播放一首普通的流行歌曲已经有此境界,那么播放录音较好的软件效果又会怎样呢?我认为CDP 4AMKII播放制作认真的古典音乐录音时,其所展现出来的现场感和鲜活度是同价位对手不容易达到的。它在播放ABC公司出品的《金色中国》中《北京喜讯传边寨》时所展现的非凡表现力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当时随着音乐的流淌,在我眼前展现出这么一幅动人的情景:乐曲的开头一支圆号缓缓响起,仿佛是从远方飘来的火车汽笛声,但离我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接着另一支加了弱音器的圆号也响了两声,明显是模仿山谷的回响……。其实这首曲子我以前也经常听,但从未像今天这样会有如此强烈的远近对比反差感。用参考机乐曲播起来虽然柔顺但稍显平淡、中庸,不象CDP 4AMKII那样充满激情和冲劲,参考机缺的就是一种可以紧紧抓住聆听者心灵的内在张力!随着汽笛声越来越近,我好象已经可以看到列车上冒出的蒸汽了,正由远而近、在群山之间蜿蜒穿梭而来。紧接着乐队奏出带有苗族音乐色彩的乐曲主题,用双簧管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气氛。这个欢快的片段我认为是包含着两重意思:一是火车上载着从北京参加完会议的农民代表,他们归心似箭,正急于将好消息带给乡亲们;而车站站台上也是人头涌涌,彩旗飘舞、锣鼓喧天,乡亲们正焦急地盼望着列车的到来,好在第一时间知道会议的精神。乐曲到了将近3分钟的时候,又响起了两下“汽笛声”,不过这时是由两支拉管模拟出来的。这两声汽笛预示着列车即将进站,音乐的节奏一下子变得快速起来,很快进入了乐曲的高潮,我好象看到站台上迎接的人群一下子涌了上去,拥着代表们欢天喜地下了车……。CD机能把声音做得悦耳动听不是很难,但像CDP 4AMKII这样已经跳出了单纯“好听”层次,而步入能让你“看”音乐层次、给音乐注入生命力的并不多,特别是在2万元这个级别上。
百搭之选
对于HEGEL CDP 4AMKII的声音特点,我可以概括为:鲜活、细腻、致密、充满张力,这些都符合Hi-End级CD机的主要特征。听了CDP 4AMKII的精彩演出之后,我甚至还有这么一种想法:现在它的售价为25000多元,这样的价格是否偏低了?是否容易让人低估了它的实力?在《音响论坛》239期上,评论员李建桦先生曾以《不用担心搭配的问题》为题评测了HEGEL CDP 4AMKII。在没看文章内容之前,我以为这是一篇关于音箱或功放的器评,因为它们才会讲究搭配问题,很奇怪为什么作者会起这样的题目?而当我自己详细聆听过CDP 4AMKII的表现之后,才知道李先生起这个题目的苦心孤旨。是呀,以CDP 4AMKII那鲜活、细腻、透明的风格,声音不偏不倚、真实不矫情,加上高密度的形体感和清晰宁静的背景,无不是构成好声音的主要成份,试问哪一套系统会不合适、会不需要呢?所以,它正是一台“百搭”的CD机!更重要的是,CDP 4AMKII以其内蕴的强劲张力,使音乐变得更生动、更鲜活,栩栩如生的现场感就在它上场的那一刻豁然乍现,就象给音乐插上无形的翅膀,这种感染力完全不是什么简单的“温暖”、“厚实”可以比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