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首席专家杨志刚引言:这两天,由于参加几个业内外活动,我几乎沿北京的六环路走了一圈,虽然APEC期间首都环境有所改善,但一路所见的众多垃圾堆串让我相信,北京仍是全球1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中的一个。说北京是世界最脏的大城市之一,这很难听,也很不光彩,有辱这座人类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古城,但垃圾围城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北京每天产生多少垃圾?仅生活垃圾一项,有的说是115万吨,有的说是113万吨。至于工矿企业,由于目前基本上没有实行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物回收利用的还只是一部分,离“零废物排放”还很远,因此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垃圾肯定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郊区农业所产生的垃圾(农膜等)也是北京垃圾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堆放每天产生的115万吨或113万吨的生活垃圾,北京周围已形成垃圾山1千多座,可以说是京城的一大奇观。这个奇观还在发展、扩大,因为北京的生活垃圾每天都在增加,特别是节假日,因此目前还看不到减少的趋势。 对京城垃圾污染的现状,有人戏言北京已是“垃圾围城”,“垃圾在城中,城在垃圾中”,这种说法虽然难听,但却也是北京形象的一面。京城的环境污染,垃圾污染只是一种,但其严重程度足以说明北京正处在环境危机之中。智库认为,“垃圾围城”是典型的现代环境污染,它完全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扭曲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这种司空见惯的垃圾一旦泛滥成灾,人对大自然的天然的美感完全消失了。试想,城市四周成千座垃圾山散发出的浓烈臭味和满天飞的虫子,加上可能传染疾病,人们还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吗?严重的垃圾污染已经成为威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引起身受其害的居民的强烈不满。 野火、浓烟,伴随的是刺鼻的气味,数百米外的居民楼在灰色的烟雾中迎接着清晨的到来。在这片小区旁边的空地上,每天都有数辆三轮车来这里倾倒垃圾。每隔两三天,这里的垃圾都会倾倒焚烧一次。 河边是一片散发着臭味的垃圾场,红的、白的、黄的、灰的、黑的,各色垃圾堆满了一地。附近养殖场的几头奶牛每天都踱步来到小河边喝水,喝足水的奶牛习惯性地来到垃圾场上咬咬啃啃,搜寻着可吃的东西。
这不是张艺谋电影里的穷乡僻壤,也不是贾樟柯关注的边远小县,这是智库久良相机镜头里的北京。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家年展上,这组《垃圾围城》的作品获得了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 以下是在建和已建大型的垃圾焚烧厂位置: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官牛坊村(2009.03)。这座垃圾场就在一条小河的边上,河水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垃圾的污染。而附近的奶牛养殖场每天都在河里饮水,喝足了水的奶牛照例扫荡一遍垃圾场,搜寻可吃的东西。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2009.12)。无数的泔水养猪场消化了北京绝大多数的餐饮垃圾,养猪人从城里拉来变质的餐饮垃圾养猪,然后再把猪肉运回到城里,如此循环。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垃圾转运站(2010.04)。很难想象这是垃圾转运站,确切来讲就是一座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而其周边全是蔬菜生产区,浇菜用水取自地下。
北京市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建设中)南侧。几乎全部的水面早已被漂浮的垃圾覆盖,风吹来尘土和草的种子,长年累月,就这样形成了一大片漂浮的“草原”。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定福黄庄(2009.03)。画面左侧是一座巨大的垃圾山,位于温榆河南岸,早在几年前形成,顺垃圾山西侧流过的一条温榆河支流成了现在的模样。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河水库西岸(2010.01)。位于南沙河、北沙河两河环抱之处,整个垃圾场占地1300多亩(图中仅为一小部分);2002年底开始倾倒垃圾与大粪,至今,这里积存的垃圾总量已经无法推算。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楼台村(2010.04)。这里因为靠近首都国际机场,所以水塘岸边上的垃圾场里大部分是各大航空公司产生的垃圾,水面上也漂浮着大量的从飞机上下来的一次性拖鞋。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富豪村(2009.12)。这里位于温榆河东岸,大坑源于不远处的砖厂取土,底部为浅层地下水。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双埠头(2010.04)。垃圾和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倒入这座巨大的池塘,水面已经几乎完全被漂浮的垃圾覆盖,水源污染严重,但是村民的饮用水直接取自距离这座臭水塘不远处的地下。
北京通惠灌渠台湖镇次渠段河床。上下游正在同时修建两座新桥,河水暂时被引流,由此得以看见河床,沉积在一米多深淤泥里的全是垃圾。
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2009.01)。北京市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超过8亿元,但从试运行至今一直饱受环保质疑。低压条件下,经过一夜的焚烧所产生的烟雾弥漫于周边的广大区域。
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垃圾填埋场(2009.04)。填埋场位于西五环之内,紧接城区,周边有北京著名的经济中心总部基地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世界公园,还有十个住宅小区和十多个村庄,涉及人口七万多人。
北京市环卫集团安定垃圾填埋场(2010.01)。北京目前绝大多数的生活垃圾靠直接填埋处理。这些垃圾来源于4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区,但是距离下风下水处的河北省边界只有3.2公里。
北京市环卫集团安定垃圾填埋场(2010.01)。富含有机物的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渗滤液以及沼气等臭味气体,尽管投入巨资建设了渗滤液和甲烷等回收设施,但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垃圾场对周边水源与大气的影响。
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填埋场(2009.12)。垃圾场上尽管覆盖了一层薄膜,但是仍然难以阻止臭味的散发。背景处是建设中的北京市最大的朝阳区常营保障性住房项目,此处距离高安屯垃圾填埋场仅1.2公里。
北京环卫集团北神树垃圾填埋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垃圾转运站(2009.04)。在露天的几乎没有任何污染防护的转运站里,大量的垃圾通过简单的人工分拣后直接进入填埋场,而即将到达使用年限的填埋场也已形成一座高50多米的垃圾山。
此图片说明:在中心城区外,密密麻麻的垃圾填埋场已形成了一个黄色的“七环”(从Google下载的地图上,中间为北京市,四周的黄色标志为久良拍摄过的垃圾场) 智库认为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北京,除了有“住房难”等,如今还有“倒垃圾难”。一方面,城市垃圾以年均百分之八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政府刚说要焚烧垃圾,市民便群起而攻之。不仅北京,大陆几乎每个城市,虽然都面临垃圾的痛苦,可一提到焚烧垃圾发电,公众都强烈反对。垃圾处理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环境问题。民众未必就都不明真相,地球也不能等到变成《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景象再来寻找我们曾经的绿色。
北京是首都,也是驰名中外的古城,旅游景点之多,世界少有。如果老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天上灰朦朦的,地上垃圾包围,这是一种什么城市形象?而且,垃圾问题同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息息相关,我们都面对垃圾污染而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
近几年,北京逐步实行无害化处理,但对整个垃圾污染来说,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京城仍然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北京人仍然深受垃圾危害之苦。 智库认为,延续至今的垃圾处理办法可以说是劳民伤财的,而且填埋、焚烧仍然污染环境。把垃圾堆放城外的办法实际上是“以邻为壑”,使垃圾污染由城里转移到城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