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师承多位著名中医,深感诸师知识渊博,学验俱丰,临证辩诊思路独特。吾悬壶十余栽,吸取诸师辩诊经验,效于临床。今撷其在妇科疾病方面的辩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临产推断诊中指
《灵枢·终始篇》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是说四肢末端对人体五脏六腑之生理病理变化,有所反映。五脏六腑包含子宫,手中指乃手厥阴心包经之末端,心包经上连肾经,下连肝胆之经,外络三焦,内络心经,故对孕妇的临产时间推断亦有所反映。 2. 闭经诊治辩滑脉
笔者根据《脉经》云:“滑脉为阳中之阴脉。”认为脉为血府,血盛则脉滑。闭经无论经治或未治,如见滑脉均可提示血海充盈,阴血有余之象。在治疗上,脉见沉细已示为血枯之象,经用养血填冲之法调治后,脉由沉细转为滑利,则提示为肾气渐复,冲脉充盈之转机,此时可在养血之基础上,加入通经调冲之味,以促经行。若病患者初诊即见脉象滑而有力,则不需经过补益过程,可直接选用活血通经之剂而效。 但临床妊娠脉象与闭经滑脉类似,很容易混淆,故鉴别妊娠脉象很重要,《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所谓阴搏阳别:是指尺脉滑数有力,寸脉较尺脉稍微弱。《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予也”。手少阴脉为心经之脉,神门穴为心经之原穴。心主血,血聚养胎,胎气鼓动,故神门穴动甚。为了万无一失也可以配合尿或血HCG,来提高鉴别意义。 3. 子宫疾患观人中
人中是督脉、冲脉、任脉、手足阳明经脉、足厥阴肝经支脉所上行交会之处,尤其是冲、任、督脉均源于胞中(子宫)。督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任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冲为十二经之海,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冲、任、督三经交会于人中,人中就成为胞宫,以及内脏气血阴阳盛衰影响于胞官、奇经而致妇科疾病的一个特定反映区。祖国医学这种表里相通、内外统一的理论,是与近代学者提出的“生物全息律”相一致的,张颖清指出“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 若人中上端甚窄,下端宽,呈八字形,人中沟深者,常为子宫后位,临床常表现为腰酸,严重者可影响受孕。反之,人中上端宽,下端甚窄,呈漏斗形,人中沟浅者,常为子宫前位或前屈,常有经行腹部胀痛。若人中特短,沟道扁平.提示子宫发育欠佳,或宫颈松弛,受孕后也易流产。 4.崩漏临床查穴位
此外,笔者吸取哈荔田先生经验,将崩漏与穴位的皮肤温度联系起来。临床主要选取与崩漏有关的肝、脾、肾三经的穴位,通过测量穴位的皮肤温度,来鉴别崩漏出血期的证型、及判断崩漏血止期的预后转归。若患者在出血期测定太冲、公孙、太溪穴温度,太冲穴温度高于其它两穴时,即可诊断为肝郁化火证;公孙、太溪穴温度偏低时,即可诊为脾肾亏虚证。若患者在血止后,三个穴位温度均升高,则预示病情好转;反之,血止后穴位温度不升高,甚至穴位温度降低,则显示出崩漏未愈,甚或加重。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3、妇科医案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