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抑郁药黑框警告效果或适得其反

 水共山华 2014-11-13

对于黑框警告是否是一个好的事情的争论最终仍未有定论。6 月份《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自从黑框警告被加入抗抑郁药物标签中之后,美国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中的自杀人数出现了增长,抗抑郁药在这些患者人群中的使用已经减少。

美国法庭曾经有数百件针对帕罗西汀生产商葛兰素史克、欣百达制造商礼来及其它制药商的法律诉讼。据《印第安纳波利斯星报》称,现在这种诉讼只剩寥寥无几。休斯顿律师 Vickery 曾经是以上所提律师中的一员,当时媒体充斥着服用抗抑郁药患者自杀的报道,而针对这种诉讼的律师队伍也在蓬勃发展。但 Vickery 是唯一赢得抗抑郁药自杀案件的律师,他表示称,这种业务几乎消失了。

在 2001 的一个案件中,他赢得了一项针对葛兰素史克 650 万美元的判决,这一案件涉及了怀俄明州的一名男子,三年前他在开枪自杀之前,用枪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女儿和外孙女。这一案件在葛兰素史克上诉之后得以解决。

事实上,这些案件有多数得到解决。但怀俄明州的案例被 Vickery 及其他人认为是一个转折点,它致使 FDA 更加密切地审查抗抑郁药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2004 年,抗抑郁药标签中加入了青少年自杀警告,2007 年自杀警告年龄扩展到青壮年。

即使在加入警告之后,抗抑郁药的销售仍保持强劲。欣百达曾是礼来的最畅销药物,在其专利于去年底到期之前,这款药物的年销售额大约能达到 50 亿美元。但黑框警告添加之后,人们无法再称他们没有得到警告,法律诉讼开始逐渐减少。虽然黑框警告改变了 Vickery 的职业生涯,但他认为,今天有人活着是由于制药商反抗性的警告。

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一观点。有些人认为黑框警告阻止了一些人服用这些可能防止他们结束自己生命的药物,哈佛研究人员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这项研究支持这种观点。但这项研究有其批评者,即精神疾病国际联盟医学主任 Duckworth 博士,他表示问题看起来很清楚。“我害怕它会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产生寒蝉效应,”Duckworth 对《印第安纳波利斯星报》称。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诚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