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解忧??唯有写作

 庸庸学馆 2014-11-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只要不妨碍他人、不违法,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拥有几个或一大群出类拔萃的人才,那是企业的财富,是荣耀,值得自豪。企业要发展,依赖的是各类优秀人才的智慧和才能,不然会像一潭死水,没有出路。记得九十年代中铁建系统某局机关削减一批人员,我熟悉的曾兄是个很有才华的文学青年,在小说、报告文学写作上颇有建树,别的方面却很一般,主管领导很赏识他,认为企业有他这样的人才是难得的财富,于是刀下留人,他没被“流放”到项目上。这位仁兄运气好,他遇上了一位慧眼识金的伯乐,得以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施展才华,否则他这块金子被深埋在地下,有闪光的本领,没张扬个性的空间和天地,不可能有作为。他后来采写了大量的报告文学,为企业扬了名,他被提拔重用。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前途和命运有直接的关系,有的领导觉得,你才华横溢是你个人的事,跟单位无关,喜欢你,就重用你,看你不顺眼,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把你当人才看,有时可能还会以种种理由贬低你,你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芸芸众生中,一个不起眼的人,与那些位高权重、呼风唤雨、拥有财富8位数以上的与我年纪相仿的人相比,在仕途上我不算成功。论地位和物质财富,我远远落后于他们。前段时间回山西看望年迈的母亲,与几个曾经的铁道兵战友聚会,谈及几位老板,我望尘莫及。但我也没自卑,也不嫉妒别人。人的能力、机遇不同,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结果不一样,自在情理中。我没有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有他们不具备的精神财富。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第一部散文集问世,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为理想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之后我工作之余,在新闻、文学写作上持续加温,大批量的热情、汗水和热血,助我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文学作品,因我的不俗表现,在基层漂泊10年, 48岁那年又回到机关,与当初不一样的是,总算有了在别人看来还算不错的位置。我像一匹马,不停地在希望的田野里耕耘,在土壤里埋下种子,待到金秋万物成熟时节,收获一些果实,也收获一分希望。今年4月底我的“人生三部曲”的第二部散文集《漂泊人生》出版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发行量与上一部比,大得多,我始终将宣传放在第一位,拿出300册赠送给各界人士,目的在于让读过此书的人,对人生有所感悟。许多文章对人性的思考、人生的品味和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有积极意义的,不管是反映被尘封了的军旅生活,还是赞美大自然、描绘家乡风土人情,还是揭示复杂的社会生活、人情冷暖,以及我个人的心路历程,对各阶层的人群启迪人生、正确看待人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反馈的意见看,读者认可了我的作品,当然是件很高兴的事。

  我总觉得,有追求总比无所事事好,干正事要比将时间消磨在搓麻将、打扑克、下棋上有意义。人各有志,你做你的,我干我的,互不干涉。我是有个性的人,认准的目标,不管别人背后或当面说什么,也不管别人怎么不悦,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如果一味地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什么事也干不成了。工作以外的时间自己有权支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需要哪个人同意。任何人无权剥夺你的爱好。

  这是个天高任鸟飞的时代,尽情地施展个人的才能,只要努力了,即使不成功,也不会遗憾。别人不理解,不要紧,让别人说去吧,他说多了,说累了也就不说了。

  我常想,人一生就那么几十年,在世的时间十分短暂,在有生之年干点值得后人称颂的事情没什么不妥。

  写作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爱好,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件事让我孜孜以求,废寝忘食,令我痴迷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这些年来,在写作上投入的精力、时间,消耗的体力、透支的生命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计算。从1991年与文字结缘以来的20年间,许多人只知道我一年发表多少文章,拿到多少稿费和奖金,谁会想过我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和汗水,还有健康。我的颈椎不适,引起胳膊疼痛、麻木等症状,有一段时间,由头痛引起记忆力急剧下降,人昏昏沉沉,不能写东西,无精打采。这都是长期伏案写东西造成的。

  我深知,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必须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货真价实的“黄金白银”。正因为有这种不屈服命运的坚强信念,我才鼓足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用百倍的努力、顽强的意志,在充满荆棘、坎坷曲折的写作道路上搏击风雨,艰难前行,从1978年开始自学到1991年正式与文字打交道的14年间,面对失败,面对讽刺、挖苦和流言蜚语,我苦恼过、彷徨过、自暴自弃过、彻底否定过、仰望苍天不止一次地流过痛苦的眼泪。但我没有在失败中倒下,没有被充满人身攻击的舆论淹没,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意志在自学成材的道路上奋力爬行。这段充满血泪的、有几分“悲壮”的岁月,现在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居然能熬过来。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我敢想敢做,而且在孤独和寂寞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坚守了无数春夏秋冬,战胜一切困难,迎来了一轮红日,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有的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叫人心情不爽。

   我想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而不愿背躬屈膝、委屈自己求全别人。

   记得2000年,一位欣赏我的领导,打算调我去一个指挥部办公室当主任,嘱咐我抓紧学会电脑,以便今后工作需要。人往高出走,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我虚心向身边的年轻人学习,反复记忆,很快学会了打字、画表格,一般的操作都难不住。此后我一直在等待调动的消息,左等右等杳无音信。原来才知被人背后捅了刀子,这个人在那位领导面前说了我一通无中生有的坏话,不明真相的领导很生气,偶然与之相见,不理睬我,我很纳闷,但没往坏处去想。待我专程去成都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时,但为时已晚,已经有人坐在本该是我的位置上了。一次升迁、改变命运的机会被人剥夺了!老领导含蓄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经我一解释,他弄明白了,但没有扭转的可能了。我被小人害得很惨,我当场泪水涟涟,情绪低到了极点。命运为什么这样对我不公啊!老领导埋怨我为什么不早点跟他沟通?我说我能来成都一回很不容易,这事我一直蒙在鼓里。我已经猜到那个陷害我的人。我质问那个小人,他拒不承认,我说那你写个没说那些话的证明可以吗?他做贼心虚,不敢写一个字。那个当了办公室主任的人,是我的一位战友,后来到另一个集团公司提升为工会主席,副处级,很风光,我却要风没风,要雨没雨,还在原位踏步,在困惑中体味生活的诸多不如意。

    所有的烦恼都是暂时的,将会被时间的流沙淹没,而且无声无息。

  前不久,我一个北京的朋友在电话里讲述了他的经历。他说可能对我有启发。他说他在一家公司从事纪检工作,每年查办的案子五六起,还发表了大量纪检新闻和论文,在同行中遥遥领先,但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别人一个个被提拔重用,惟独没他的份儿。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干多了干好了反而不被看好?他百思不得其解。一次,他从别人口中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他查办的案子、发表的文章太多,上司感觉他名气、人气超过了他,太显眼,太高调,重用他怕控制不了。所以一直不肯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他很郁闷,情绪低落,有人给他支招,叫他少干点,不要超过领导,领导心里平衡了,你才有出头之日。他将信将疑地照办,办案不那么积极了,文章很少写了。不出半年,他的成绩下滑很厉害,他担心领导找他的麻烦。但他硬着头皮坚持,等待发落。他觉得,如果这样不妥,那还是回到从前吧。他在投石问路、摸着石头过河。出乎他预料的是,他像别人一样晃荡了一段时间,非但没受到批评,还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领导对他大嘉赞赏,说他人很聪明,观念转变得快,工作很有起色。3个月后他被提拔为纪委办主任。他劝我凡事都要领会领导的意图,绝对没错,不要太张扬,总想显示你的才能,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人。学会揣摸领导的心思,顺从领导,比干好工作重要,不然要吃亏。他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强了,这套理论,像一壶高度酒,将我灌晕了。依我不卑不亢的性格,不会去效仿的。他可能得到了地位和光环,但失去了人格和自我。我几十年来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的,仕途上没依赖任何人。我没有失去自我。文人的悲哀也就在这里。

  这是一个很现实、很不理智、人心浮躁和功利主义极强的时代。想做的事情却要遭到非议,大家都平庸,谁也不显山露水,皆大欢喜。我在基层最初的14年,经常遭到别人恶意的挖苦、嘲笑,那时我没地位,不如一条狗。即使这样的环境,我也没有辩驳和抗争过。不是我懦弱,而是现实很残酷。你只有一张嘴,发出的声音太微弱了。当我被人贬得一文不值时,我依旧是忍耐。最终我跃出苦海,扔掉手推车和铁锹,告别朝夕相处多年的工友,挥一挥衣袖,从容地踏上了由上海开往中原的绿色巨龙,从此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尊严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我不想虚度年华,在企业工作的时间只有几年了,珍惜每一天,靠个人的智慧和执着,将种子撒在泥土里,经过辛勤耕耘,哪怕收获不到西瓜、哈密瓜,有几个马铃薯也成。我知道,靠个人的努力改变命运谈何容易!事实上,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发表那么多文章,为企业增了光,个人名气和自信心在上升。

  我发表在多家媒体上的一篇篇文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抄来的。我在写作过程中,有时写不出一个字,是很痛苦的,不会有人知道。我身体出了问题大把吃药,也没人心疼。

  回想起九十年代做新闻工作时,被人嫉妒、排挤,我被发配到一个指挥部做了10年办公室工作的经历,思绪万千。我离开之前,不断遭到个别人刻薄的嘲笑和讥讽,他直言不讳地预测我到哪里也干不好,其实他自己干得也不怎么样。我下基层前,在支部讨论吸收我为预备党员的大会上,一部分人落井下石,乘机对我进行人生攻击,往我身上泼脏水,朝我头上扣屎盆子,跟批斗会差不多。我发表1000多篇文章,所做的成绩只字不提,却把人人都会有的小毛病加以渲染,无限放大。我很气愤,这是被小人暗算、嫉妒、散布谣言造成的。这种时候,我只得忍,不接受是通不过的。当然对我正确评价的还是占多数。

  不知是那些人的脑子出了毛病,还是经过时间检验我不是个酒囊饭袋,我没有在指挥部办公室的岗位上颓废,我不是遭遇了寒霜的白菜,一蹶不振,消沉下去,而是继续追寻我的梦想。在写作道路上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未能阻挡我向目标挺进的脚步。

  这10年里,我挣扎过、痛苦过、困惑过,惟有写作是我生活的一大乐趣。我发表了大量新闻、文学作品,还出版了文学著作。这些年比机关收获大,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能在一位心胸大海一样宽阔的好领导手下做几年事,得到他的赏识,是一种荣耀。他最大的特点是,用人不看地域,不凭关系看能力。虽然我在仕途上因历史原因长进不大,但靠我的真才实学改变了自己,为人处事成熟了,工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要算账的话,肯定是赚了。

  我从38岁到48岁间的基层生活,似一场梦,仿佛是在一条环形路上行走时睡着了,一觉醒来,岁月如梭,过得飞快,在睁眼闭眼间,10年过去了!又一转眼间,我回机关又马上3年了,这几年里,经历了许多事,倒不是说换了个环境,我的工作压力大了,相反,就工会这点事,不及我在基层的三分之一。生活有规律了,按时上下班,节假日、礼拜六礼拜天加起来,一年有三分之一的休息时间。办公室宽敞明亮、冬夏都有空调,沾不上一星泥土,确是好地方。我尽自己所能做好本职,对得起那份工资。还为机关、基层和外单位的写作爱好者修改了大量新闻、文学稿件,为培养和扶持年轻人成材尽了我的一分责任。舒适的工作环境,为我写东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发表800多篇新闻、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出版了27万多字的散文集《漂泊人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值得浓抹重彩一笔。我到基层搞调研,每到一个项目,那里的领导知道我有写作的特长,都希望我给他们写点新闻,有几个单位要求我给年轻人上摄影、写作课,盛情难却,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前不久,焦作市老年记者团的领导邀请我给老年记者讲一堂写作知识课,还在报纸上刊登了我举办讲座的消息。我与老年朋友们进行了交流,并签名售书。

  其实在这背后,有许多显为人知的苦恼,说起来话长。

  许多从岗位上退下来的领导都有一番感触,职位再高是暂时的,金钱再多总有一天会花完的,惟有知识是永恒的。 

   淡薄名利,不要自寻烦恼,只管做自己的事。
 
   大概地球上生存的每个自然人,都想拥有和谐、友爱的生活环境,尊重别人,被别人尊重,互相关心,没有矛盾,在一味地付出与不停地收获中快快乐乐度过一生。

(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 吕奎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