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课堂印象记:微型小说鉴赏与研究

 昵称503199 2014-11-14

[转载]课堂印象记:微型小说鉴赏与研究

(老师指导学生编写的有关微型小说的读本不完全统计。其中有一些是一版再版。这些读本的编写形式基本是分栏目然后原文加赏析,这样,同学们就一边学习如何鉴赏微信小说,一边就将学到的鉴赏方法学以致用,并且能做出一些真正看得见的成果,对同学们的学习都是非常大的激励。而这些读本,其实也可以成为今后学习的资源。)

 

——2008年3月31日课后札记

这一节课,老师开始比较系统的讲微型小说的鉴赏与研究,从理论出发,结合案例,讲述微型小说的鉴赏方法与阅读过程、字数变迁与问题意识、形体现象与本质特征,最后提供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指南。

首先,老师先为微型小说“寻根”。

先让我们再明确一次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比起小说,微型小说是当代生活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和小说一样都是表现社会生活或者侧面的文学样式。老师对微型小说的定义中,特别提出了一点,微型小说,即体现出小说的一切要素又具有特殊的规律。

微型小说是一种现代文体,它并不独立于其他文体之上的,微型小说的定义和文体特征同小说有很多相通之处,它们有共同的文体基础。

偏重于再现的虚拟形象。通过观察生活的细节,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各种逻辑推理,环境搭配中,将细节故事,人物形象进行再现,虚拟性的形象,经过了作家的创造,通常读起来真实可感。

核心是人物形象。一本小说,或者一篇微型小说,如果创造出一个让读者记住并产生共鸣或启发的人物形象,那么就取得成功了。比如,微型小说获奖作品《提升报告》,四份公文文体的申请,塑造了一个特殊时代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更侧重于人物命运的表现,虽然不像典型人物形象描写中偏重于外貌,语言,心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但是可以通过想象来将这个人物赋予更饱满的形象。虽然,《提升报告》是以公文体的写作形式来写人物,但是,它还是具有了大小说的写作要素。人物:介绍的简单明了。故事情节:要求提升,组织对其提升的意见,已经将这个人几十年的故事展开,放在读者眼前。环境:在每一份报告的落款处出现的时间和报告的内容,都可以让读者联系大的社会环境。大小说的三个要素一个不少,作者通过这三个要素更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再比如,许行的《立正》,截取了30年前和30年后的两个片段,有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不仅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形象,而且还表现了特殊历史时代对人性的摧残。

完整多变和细致有力的情节。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精致的故事情节,更是微型小说赢取读者的一个重要法宝。想到乔治·普罗蒂归纳的“三十六种戏剧模式”各种艺术都有相通之处,这“三十六种戏剧模式”,同样可以作为小说或者微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出现,借鉴这些模式中的一些,加上创造形成独特的情节。

老师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段归纳为:高质量的写人细节(独特性、概括性、动作性)、精致的故事情节(折叠与跳移、省略与延宕、意外与场合)、机智的叙事策略(概括与具体、夹叙夹议与虚实结合、象征与反映),这个归纳,同样使用于微型小说的表现手段,微型小说“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有其特殊的写作规律和独特的结构原则,但从表现手法,我觉得可以借用小说的表现手段,并加以延伸。

接着,老师讲了微型小说的鉴赏方法和阅读过程。

一句引用最多的老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一篇微型小说,每一个读者都会得到不同的审美体验,就拿穆教授在讲座里提到的《第八个》来说,有人认为是道德认知,有人认为是人性劣根,更有人认为是人性的复位,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篇作品能够赋予多重内涵,也证明了作者的成功。审美可以不同,但是鉴赏一篇微型小说必须讲求技巧,这样才能巧妙的领会立意,欣赏技巧。

对于一篇微型小说的解读,通常分主观和客观的思想内涵,主观的思想是作者赋予作品的主题,而客观的思想内涵,则是从读者角度给予作品艺术生命。从思想内涵和主题上来说读者的解读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与作家的解读相等,这是最常见的文学欣赏,二是小于作家的解读,作家比读者更加深刻,三是大于作家的解读,这就是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就好像“冰山原则”一样,隐藏的内涵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通过故事展现,依托文字复现故事,通过故事复现人物,再现人物性格命运。举个例子,许行的《断指》,是一个母亲劝诫儿子的偷盗行为的故事,从文字表现上,同老师之前讲过的王奎山的《偶然》有相通之处都是将人物对话改造为微型小说的叙事语言。故事的最后,是母亲断了自己的手指为儿子赎罪,“从此这一方再无盗贼。”通过这个故事,理解故事中母亲这个人物,伟大的母爱让人感动,生性刚直,知情达理母亲,为了唤回儿子的良知,断了自己的手指,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除了母亲这个形象,细读文章,会发现儿子和其他那些扒手的形象也有突出,写出了他们还有良知,人性中的良知被母亲的断指唤醒。

从体味细节把握情节。较丰满的微型小说都是由多个细节单元组成,拆解结构看细节,组合细节看情节。找出核心细节,一般细节,把握细节结构,最后组成细节链。细节和情节这两个要素,到现在为止,觉得自己还是有些难把握。

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微型小说要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主题和艺术意涵,需要微型小说作者运用技巧,优秀的作家,常常可以将技巧藏于文字、故事之后,我们需要透过形象看底蕴,反复的玩味文字,看技巧,寻求规律。

然后,老师讲到微型小说的字数变迁和文体意识。

从微型小说的篇幅来看,字数越少,而所表达的意蕴越来越丰富。这应该是微型小说逐渐完善的文体意识所决定的。

先明确一下什么是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于作者来说,他以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微型小说,有自己独特的框架和规格,在这个框架和规格之上,作者需要寻求自己的语言模式和风格。

老师还提出一个观点,当代的微型小说创作,缺乏小说要素,“霉干菜式”、“压缩饼干式”的微型小说缺乏微型小说味。我认为“微型小说味”一方面从寻根的角度出发,微型小说应该包涵小说的各要素以及文体特征的运用,另一方面就是微型小说的文体意识和文体规律,这种文学意识和文体规律,受到文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调解,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态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微型小说味”也应该始终保持新鲜。

再次,老师讲到了微型小说的形体特征与本质特征。

在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中包括:“微与小”的形体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的本质特征、“凝聚和含蓄”的艺术形象的构成规律。

在形体特征的三个表现(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里,我想说说对人物单纯的理解,微型小说的篇幅决定了无法描写众多的人物性格,只能借助人物的侧面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是单纯的,但我觉得同样可以在有限的篇幅里添加双重的人物性格,将一点点善,加上一点点恶,再加点水和一下,形成更加真实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一味的善或者一味的恶。

最后,老师以自己对微型小说界的把握和较前沿的研究眼光给了我们一些研究方法和选题指南。文学体制之外的微型小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力的文体,还有很多可供研究的论题。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些新的选题,比如,一篇微型小说何以能够在不同的杂志和奖项之中交叉出现,这是这篇微型小说的什么特质导致的。为何几届微型小说排行榜上出现在前面的常常为大小说作家,偶尔为之的大小说作家和微型小说专业作家写作的比较;什么样的微型小说作品可以转型为大中学校的教学资源等等问题,需要我们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眼光去发现与探求。

这些新颖的问题,让我们发现在微型小说的研究之路上,充满了新奇与趣味,值得花功夫去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