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曾老师原创:如何写好人物命题作文

 昵称503199 2014-11-14

第四章   命题作文的写作

第一单元  如何写好写人的命题作文

第一讲  人物命题作文的写作起点

在日常阅读、写作和考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写作题目:我的妈妈、语文老师、同座、爷爷、朋友、班长、一位难忘的陌生人、我们班里的人、聪明的一休、一位铭刻在心灵深处的恩人、终结者等等。这些题目,直接点明一篇记叙文要记述的主要人物。我们把这类以写人为核心的命题作文,称为人物命题作文。人物命题作文的写作起点包括:审题、确定写作目的、写作目的在实践中的运用三个方面。

.审题——人物命题作文的——显性起点

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只要是命题作文,第一步要做的,都是审题。针对人物命题作文而言,审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一)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范围来判定,命题允许我们记述的核心人物

例如命题作文——我的妈妈。从狭义上判定,命题人只允许写生我养我的妈妈;从广义上看,还可以写后娘、亲娘和后娘、像娘一样的人。再如命题作文——同座,从狭义上看,只能写在学校里曾经和我坐过同一个座位的一个人;从广义上看,还可以写曾经跟我同座的几个人,也可以写虽然没与我同座,但客观上所起的作用等同于同座的人;也可以写非学校的乘车、乘飞机、乘船的遇到的同座。从狭义上定位核心人物,思维形式墨守成规,写出来的文章,常常角度单一,素材平庸,与大多数人雷同或相差无几;从广义上定位写作对象,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式,写出来的文章,角度新、素材新,让人耳目一新。

(二)从修饰语上着眼,找出记述的核心人物必须具备的限制条件

根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核心人物以后,还必须着眼题目中的修饰语,审定命题人为我们设置的附加限制条件。有的命题很宽泛,没做设定限制条件,只规定了核心写作对象。例如:《妈妈》,只要记述的核心对象是妈妈即可。而有的标题,在限定核心写作对象的同时,还以修饰语,设置了很多核心人物必须具备的附加条件。如:《一个难忘的陌生人》,命题在确定核心写作对象是之后,又做了三方面的条件限制:一.写的人必须是一个;二.写的这一人必须是陌生人;三、这个人在行文中必须体现令人难忘的特点。这些附加条件,我们不仅要在审题过程中出来,而且要在选材和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它们,否则,只要有一点没有兑现,我们最终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所谓的跑题作文。

.确定写作目的——命题作文的——隐性起点

完成审题过后,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我要写哪些内容呢?从写作程序上看,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审题过后首先要做的事,不是选材,而是明确写作目的。写命题作文,第一步要审题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我把它称为命题作文写作的显性起点。而确定写作目的,是鲜为人知的,因此我把它称为命题作文写作的隐性起点。

(一)为什么要先明确写作目的

人的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同时人的任何行为都围绕行为目的展开,并为实现这个目的服务。写作也不例外——对于人物命题作文来说,审题过程,仅仅帮助我们解决了要写谁?”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写这个人干什么?”的问题——即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或写作意图。如果连写作目的都没搞不清楚就去选材,等同于连做饭还是建房都没有搞明白,就到市场去采购原材料,谁能告诉我此时该买钢筋,还是猪肉?由此可见,只有先确定了写作目的,然后才能进入选材环节;只有先明确了写作目的,才知道哪些材料可用,哪种材料更好。

(二)常规写作目的种类及存在形式

 记叙文无论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写作目的都是一样的,一般分为四类:一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二是为了揭示哲理;三是为了赞美人物的行为、精神品质或揭露批判人物的行为本质;四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趣、爱好或追求。有的文章写作目的是唯一的——或者抒发某种情感,或者揭示某个道理,或者赞美、批判人物行为、人物精神本质,或者表达自己的情趣爱好最求。有的写作目的以其中一个为主,以其他一个或两个为辅助。例如有的文章,主要赞美某个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此人的钦佩之情;有的文章,主要为揭示某个人生哲理,同时又赞美了人物的某种品质等等。

(三)写作目的的确定方式

1.根据题目,不考虑其他因素,直接确定。在考试过程中,完成作品的时间是有限的,当作者写作功底深厚,不受素材、写作技能、语言表达、个人优势限制时,考生可以在严谨审题以后,随意选取一种写作目的:或情、或理、或人物精神品质、或者情趣爱好追求,并把它具体化。如《我的妈妈》,直接定位在品质和情感两方面,具体写作目的确定为:赞美母亲勤劳、简朴的品质,抒发作者对母亲的钦佩、热爱之情。

2.结合自己掌握的素材和自身写作优势,确定写作目的。有些考生,写作水平有限,具体表现在:平时积累的素材少;写作技能不全面,只在某一两个方面有优势。这样的考生,审题以后,确定写作目的时,要扬长避短——一要考虑,确定某个具体的写作目的,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拥有足够的的素材,如果短缺,要立刻调整;二要考虑自己是否擅长这方面的写作技能,不擅长,要立刻调整。例如有的人确定要赞美一个人宽容的品质,却没有表现人物宽容的素材。又如想揭示某个人生哲理,自己却不擅长写哲理文章,不善于用概括性的话归纳哲理,都要随时调整,不能自己给自己设置写作障碍。

3.命题限定写作目的的,不得改变限定的写作目的。有时候,命题本身已经明确了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允许作者自行设定,写作时只能严格遵守,否则就会跑题。例如:记一个勤俭的人。题目已经非常明确的限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要表现并赞美此人的勤俭品质,表达作者的钦佩之情。如果我们背离了这个写作目的,或重新确定了新的写作目的,生成的文章,必然是跑题之作。因此,在确定写作目的时,一定要看命题是否已经限定了写作目的:没限定的,可以自己确定写作目的;已经限定的,必须严格遵守命题人设定的写作目的。

三、审题、明确写作目的具体过程实例演示

例如:命题是——我的老师。审题,很简单,一看就是写人的文章,标题能定位的只是主要人物的身份——老师,限定的条件是必须写我的,写别人的老师不行。从广义的对象上来看:可以写一个老师,也可以写几个老师,还可以写像老师或起的作用和老师一样的人。要先定位到底写那一种:是课堂上真正交过我的老师,还是课堂之外像老师一样的人;是写一个老师,还是写交过我的几个老师。这首先要在身体的过程中确定下来。

审题完成以后,就要确定写作目的。我们要描写的老师做过很多事,这些事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不同的表达目的——表现不同的主题。大多数学生写作水平一般,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掌握的素材和写作技能优势,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题目限定的除外)。先确定了写作目的,然后才能进行定向选材。比如先定位写作目的:我这篇文章要表现老师严谨的品质,表达我对老师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确定写作目的后发现,我掌握的素材,很少有表现老师严谨品质的,所以就要调整,改成赞美宽容胸襟的、或者公平公正的,直到有素材,并且素材即典型又新颖的为止。

四、写作目的在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写作目的是一篇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灵魂。那么,写作目的在写人的文章中一般都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哪个位置上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写作目的。

(一)开门见上,在文章开头,直接点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以《我的爸爸》为例,文章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1.以表达情感为写作目的。爸爸常年在外,思念,就像一根生命力旺盛的常青藤,沿着岁月的枝干,不断的攀爬,成长。(表达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2.以揭示哲理为写作目的。诚信是立身之本——这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用实际行动给我最深刻的人生启迪。(表达从爸爸身上感悟的人生哲理)

3.以赞美人品为写作目的。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在他的身上,时刻折射着华夏民族最可贵的品质——勤劳。(赞美爸爸勤劳的品质)

4.以表达自己的情趣、追求为写作目的。爸爸走到哪里,就会把轻松、幽默、愉悦的生活带到哪里。

(表达自己对轻松、幽默、愉悦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卒章见志,在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在文章的结尾,或表达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或揭示写人记事要揭示的哲理,或赞美人物的某种具体品质精神、或表达作者的情趣和追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这样的文章到处都是,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

(三)在开头、中间过渡和结尾重复出现,强调文章的写作目的

有的文章,在开头、在中间的过渡部分、在文章的结尾,多次阐述写作目的,以重复的形式强调写作目的,突出主题。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和结尾:

开头: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结尾: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又如《白杨礼赞》的开头、中间的穿插过渡、结尾:

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正文中间先后穿插过渡——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四)以隐性的形式存在,含而不露,深藏在记叙过程中

有的文章,无论是开头、正文,还是文章结尾,始终找不到那些高度概括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作者的写作意图靠具体材料来表现。

例如下面这篇小品文:

钓鱼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钓鱼,一个富翁走过对他说:“年轻人,你应该趁着年轻努力工作,多赚一些钱,这么能在这里钓鱼呢?”年轻人就说:“我赚那么多钱做什么呢?”富翁回答:“赚很多钱,当你老了退休就可以在海边钓鱼.”年轻人就说:可是我现在正在做这件事情啊!富翁则陷入了沉思……

解析:很显然,作者借助这个小故事,要揭示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但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始终没有把这个哲理揭示出来,而是让它隐藏在叙事之中,让读者去思考。这也是写作目的的一种存在形式——作者本着吾知吾不言的形式,呈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小结:写文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题目,兼顾自己掌握和题目相关的素材,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并且最终确定以何种形式,在哪个位置呈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是写作的起点,也是最宏观的构思,对一篇文章写作而言,具有明确写作方向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