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节日,例如墨西哥的亡灵节、俄罗斯的谢肉节、泰国的泼水节、日本的女儿节、西班牙的奔牛节、伊斯兰的古尔邦节等等。因为中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值得纪念、追慕、以及热闹民俗的事太多。 问题是受到了社会变迁影响,加上计算机与手机的流行,导致过节的方式有了天翻地覆大改变,很多习俗逐渐式微,原来正宗的端午节越来越不成节日,韩国喊出“文化传统没有国界。”竟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韩国的文化遗产,为此,一家媒体随机访问北京大学生,竟然近一半不知端午节,其它知道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四种端午节的习俗,对端午节的观念只知道就是吃粽子。除了粽子与龙舟,有多少人知道其它的端午习俗?——不要让屈原被韩国人绑架了。 虽然韩国一再强调他们申报的是“江陵端午祭”,但是我们仍然非常不满,并谈判与韩国一起申办,后来更造成以端午为名的网址一夕走红,购买网址的价码一再飞升。 再来是最浪漫的中秋节,“月子弯弯照九州岛、几家烤肉几家香?”中秋节不知何时起变成了烤肉节,月饼与文旦都成了配角,烤肉才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式中秋节,嫦娥在广寒宫都被呛得咳嗽、熏得流泪。 月亮阴晴圆缺,人生欢乐无常,过节也千变万化。宋代大儒邵雍说:“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股清意味、料得少人知。”邵雍一定猜不到,今人只知烤肉香,那知什么清意味。 李白也早就落伍了,他不是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现在的人与李白共看的明月不一样了,现在人在烟雾弥漫、肉香四溢中赏月,心情怎么会相同呢? 春节呢?春节的习俗也变了很多。首先,过年是禁忌最多的节日,但是年青人谁管这么多的禁忌?像鱼不可以吃完、澡要在除夕夜洗好、初二前女儿不能回娘家、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打骂小孩等,这些可能还知道,但却不一定遵守了。春节的习俗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现在是一个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百无禁忌的新时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是中国人习俗最多的一个节日,从腊月廿四日送神日开始,备甜食;然后打扫除旧布新;再到腊月廿九日最不可少的是“长年菜”,所谓长年菜是正月所吃的菜,又叫介菜或无心菜,因又为求父母长寿乃又称“长年菜”。除夕习俗最繁复,辞年于除夕午后举行,家家都要供拜牲醴、祭神祀祖;辞年后,便开始忙着在大门、窗口、米缸等处贴上各式春联或年画;然后是最重要的吃团圆饭、分压岁钱、守岁、放鞭炮。初一最重要的是拜年。吃更是习俗多多,要吃水饺(取圆满之意)、吃年糕(取其步步高升)、菜头粿(取好彩头)、发粿(取大发财之意)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现在过年,这些千年不变的习俗都在二十一世纪出现明显的改变,第一是以前要团圆守岁,现在是旅行团火红,春节成了重要休闲节日,旅游成了主角。第二是以前要下厨做年菜,现在外卖的年菜越来越多,花样出奇致胜,到五星级饭店或餐厅吃团圆饭的风气也越来越盛。第三是拜年的方式科技化,现代的人拜年,“拜年不出门、手机传千里”,“计算机寄贺卡、天涯若比邻”,现代人早己透过计算机,或是手机简讯来贺节,贺年卡快要成为古董了。第四是现代的春联走向轻薄短小的一张化。第五是压岁钱以前是要存起来,现在都进了电子游戏厅老板的口袋。最大的改变是,现在人巳经不知要送神、备长年菜、辞年、甚至很多人没看过年画,对现代年轻人而言,西洋情人节真的比端午节还重视,另外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愚人节,也在开始过得热火朝天。 一方面我们开始遗忘我们的祖先给我们遗留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的习俗,一方面我们的有关部门有关组织却在不遗余力地在抢救在“申遗” ,而且以此引起的口水战并上升为“爱不爱我中华”高度~~~唉!我们的民族怎么了? 幸好, 中国的传统节——春节还是一哥,还保持着一哥的架势与风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