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现代农业的四个关键问题——对山东省威海市和烟台市的调研报告

 文山书院 2014-11-14

发展现代农业的四个关键问题——对山东省威海市和烟台市的调研报告

  江文胜李凤云梁希震赵兴灿陈磊孙一恒

  近期,笔者赴山东威海荣成市、乳山市和烟台牟平区、蓬莱市,调研现代农业发展有关情况。总的看,当前农业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只要找准突破口,因势利导、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就一定能够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突破口是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苹果产业一直是烟台、威海两市的优势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烟台苹果面积265万亩,占全省的52.6%,占全国的7.9%,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威海苹果面积63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两市大部分成龄果园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栽植,主要采用乔砧密植的传统栽培模式,树体高大、枝多、树冠郁闭,通风采光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用工量是欧美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反映,由于近几年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农忙时节雇工贵、雇工难,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据调查,2013年传统果园盛果期亩均生产成本为6757元,比2008年几乎翻了一番,其中用工成本占到一半以上。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近年来两市积极发展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具有矮砧大苗、宽行密植、起垄栽培、设立支架等特点,便于机械化喷药、自动化灌溉,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而且树冠内部光照充足,果实色泽、品质更好,优质果率高。笔者在荣成市华峰果品合作社看到,新果园株和株之间更密集,行和行之间更宽敞,行宽达3.5米,树形挺立。合作社负责人讲,传统乔化栽培模式,五六年才结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当年即可开花结果,三四年即可进入盛果期,而且省工省力;以前果园郁闭,只能人工打药,每人每天最多能打10亩地,现在果园行距宽,可以用机器打药,每人每天至少能打100亩地,打药效率提高10倍以上。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劳动力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突破口在于农机农艺相结合。综观农业各业,凡是农机农艺结合得好,农业机械化程度就高。原来一些农机农艺结合得不好的,通过改进栽培模式,机械化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比如,我国玉米品种达100多个,种植行距从20-150cm不等,种植模式多达几十种,玉米机收多年得不到提高,这两年推广玉米60cm等行距统一种植技术,玉米机收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产业农机农艺结合得还不好,比如棉花采摘、油菜收获、甘蔗收割等机械化多年来进展缓慢,这既有农机研发滞后的原因,也有作物品种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

  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要从农机和农艺两个方面入手,抓紧建立农机与农艺联合研发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在遵循当地耕作栽培制度的前提下,以农艺定农机,研制适应当地生产特点的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农艺栽培制度也应考虑实现农机作业的可能性及机械的局限性,以农机定农艺,改进农艺栽培模式,引导农民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等,促进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对于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建议全国研究制定统一的耕作标准;对于一些地方特色品种,由各地自行制定标准。一旦农机农艺相结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将大大提速。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本在于强化地方政府责任,重中之重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烟台、威海两市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外向型水平高,农产品大多出口日本、韩国。两市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其列入县乡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监管,构建了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全程监管制度体系。

  笔者实地考察的烟台大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自建基地和“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花生基地10万多亩,带动2万余花生种植户。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日韩两国对进口产品质量检验很苛刻,产品质量一旦出问题,不仅企业要赔钱,农民也跟着受损失。为此,公司帮助生产者制定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控制方案,几年来没有出现一例因农产品质量问题而退货的情况。笔者在乳山市顺泰果蔬专业合作社看到,合作社种植的蓝莓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全部贴有追溯二维码,通过微信扫码,可以轻松得到产地、生产日期、用药施肥等信息,实现了全程可追溯。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不是一道无解的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关键是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正所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乳山市委书记高书良、市长隋建波给笔者讲,乳山市是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建立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管体系。两市的实践表明,只要地方党政领导特别是县市主要领导真正重视,把责任落实下去,使地方政府与生产者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关联方、责任连带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一定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事求是地讲,农产品生产环节多、链条长,从田头到餐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从政府角度看,既没有人力、也没有财力、更没有精力对每个环节都加强监管,而是要突出重点环节、把好关键节点,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质量可追溯。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出路在于做好农产品加工这篇大文章,核心是要统筹精深加工和初级加工、兼顾大企业和小农户双方的利益

  烟台、威海两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已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烟台打造了食用油、粉丝、果品、水产、蔬菜、畜产品加工和葡萄酒酿造等七大龙头企业群体,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带动市内外农户300万户,吸纳7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乳山市打造了以华隆食品为龙头的花生产业链、以吉利食品为龙头的大姜产业链、以好当家食品为龙头的牡蛎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业呈蓬勃发展之势。烟台吉斯波尔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利用当地苹果、葡萄、大樱桃、梨等资源优势,就开发出葡萄酒、果醋饮料、胶原蛋白饮品、水果蒸馏酒等深加工产品。

  调研中笔者发现,地方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感兴趣、更有热情,扶持力度往往也会大一些;但对农产品初级加工、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扶持力度相对小一点。其实,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农产品初级加工各有优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初级加工有利于农产品储藏保鲜、实现优质优价,精深加工和初级加工是一个链条的两端,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发展现代农业,既需要大量搞精深加工的大型企业,更需要众多搞初级加工的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两者不能偏颇。一般来讲,精深加工企业大都有强大的工商资本做后盾支撑,具备良好的造血功能,政府部门主要是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与农户建立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而初级加工特别是田头初级加工,经营者往往是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他们实力一般比较弱,兴办冷链、储藏、包装等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应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让农户直接在初级加工环节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既能富裕农民、又能美化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着力点是整合好农村资源,把一产业做成三产业

  威海、烟台充分利用当地山海相拥的丰富自然资源,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休闲农业基地。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利用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国家项目资金,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实施山水林田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建设、高效节水、矮砧苹果园改造等,促进农业生产功能与休闲功能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条,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2013年中国10个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荣成市西霞口村是全国著名的小康村,这两年把旅游业和现代养殖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垂钓等渔家乐,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资源,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两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42个,从业人数4万多人,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70万人次。休闲农业类型多种多样,有的依托农业产业优势,集采摘、餐饮、垂钓、观光于一体;有的以当地特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吸引游客;有的在苹果、樱桃、梨等果树开花和产品上市季节,吸引游客休闲采摘。这种把休闲旅游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一起规划、一起布局的做法,不仅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了美丽乡村。

  调研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地方为了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圈占了大量耕地。发展休闲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户、村组为单元发展“农家乐”,而不是企业下乡进村圈地,企业应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这种现象尤其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