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观奥数学习的一些想法

 家有学子 2014-11-14
  每年看着小升初,大同小异的折腾,无外乎都是同样的几个问题:学校什么时候投简历啊?什么时候给家长打电话?今年能不能跨区?择校费是多少等等。每一年焦灼的家长面孔虽然不一样,但给我的感觉每年小升初都差不多,不过从这几年来看,今年的政策变化算是最猛烈的一年了,主要存在几个怪相:

  1、武昌区这边以566为主早早的就招生了,还解决了万年难的学籍问题(包括洪山区)

  2、汉口拖到了7月初,以71为例,给武昌这边牛娃打电话硬是拖到了7月4日晚(什么意思?566是7月5号必须报道),然后二中才迟迟发出招生的讯息

  3、考了十几年的外校考试不考了,外冲一片改革和慌乱,用简历+面试代替笔试

  如果明年又有政策变化,或者你家孩子小升初那一年有些特殊情况该怎么办,最后我会说到。

  由于我个人是个话痨,喜欢聊天,有时候站在前台和一两个家长聊着聊着就聊成了一个小讲座,围了一圈人。虽然有很多东西值得拿出来探讨,或者说很多观点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也秉着分享的原则,有些我个人认为对大家有帮助的东西,一 一写了下来,希望从心态上和观点上对大家有用。(Ps:我说话比较直接,有得罪的地方还请谅解。)

  记得六月份的时候,在前台碰到一个比较熟的家长(孩子现在已经要上初二了),问我“你们现在还有没有生意啊?这奥数也不让搞了,杯赛据说都要取消”,其实这样的问题也碰到不是一次两次,对于奥数的争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哪一天武汉不考杯赛了,或者说学校再不参照杯赛成绩了,那么现在这些学生还学不学?其实答案是可以预料的:一定还会有许多孩子继续学,至于人数和现在相比多还是少,还真不好说。从几个方面可以想清楚这个问题:

  一、奥数本身有没有害

  随着现在以杯赛成绩作为敲门砖,奥数被逐渐妖魔化,甚至很多人会冠以“摧残孩子”的名号抨击他,然后以专家说“只有5%的孩子适合学奥数”这一点来指责奥数的学习。

  有时候我会和家长聊到,如果你孩子现在学游泳,但是不擅长游泳,以后也不会在这方面有太大造诣,你还会不会让他继续游?100%家长答道:肯定会啊,因为可以锻炼身体。所以最终问题在于心态不正,如果抱有目的学习奥数,反感和痛苦的情绪学习,自然很难学好,然后归结为是奥数本身的问题。如果只是抱着训练思维的目的,哪怕没有100%弄懂,但是这么难的题这么超前的题,孩子弄懂一两道,就已经很棒了,而且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包括每一年到了六年级春季,小学都快结束的时候,还有新生过来报名,上我们的基础班。一般我都会跟家长说,孩子起步实在是太晚了,想拿奖几乎很困难,除非孩子非常非常努力而且有天赋,然而大多数这个时候选择插班过来的家长,都是因为自己孩子学晚了,不希望初中也掉队,所以要乘着最后的机会,再训练训练思维。

  二、初中招生为什么要看奥数

  其实咱在我个人角度,初中招生最好是统考,就像高考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最公平的方式。在我小升初的那个时候还是有统考的,统考只有一个缺点:一次定成绩。后来为了避免择校,引起教育资源的不均,所以就取消统考了,然而这本身就有违因材施教的根本。

  那天和一个家长聊到,现在他们学校改变教学模式的问题,老师们为了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学习,一个组里有最优秀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实施帮带效应,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好的孩子每天做无意义的事情,时间也耗进去了,自己啥也没学到,成绩差的孩子根本不理,反过来有时候一些不学无术的孩子还会把这些“优等生”的学习资料都藏起来。难道这样大家一起不学习,混时间,就都快活了?所以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个孩子尽可能的在外面多上培优班,弥补在学校浪费的时间,不管你信不信,还是有很多孩子想学好,喜欢学习的。

  回到初中招生看重奥数的问题,要从源头说起(这里排除一切小概率事件,比如家里有李刚,或者思想特别开放,或者以后反正留美之类的相对小众群体)。以最贴近我生活的按理来说吧,很多新生家长进入学而思体系的时候,对于老师们都是陌生的,为自己孩子选择一个老师一般有两个方面:听其他人说或者直接看简历,简历看什么——大学学校。这也是现在就业的一个最现实问题,所谓“名牌大学”的学生相对来说就是好找工作一些,当然最后混不混的好就看自己各种Q值高不高了。要从好大学毕业,就需要在高考这场大型战役中取得胜利,高考成绩主要还是受到理科成绩影响,毕竟语文牛B的伢考个130多分不得了,差的也有八九十分的样子,而数学则是学霸140+,学渣40+的百分跨度。(另外,就业现状理科优于文科也是导致学理科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高中想办好,就看高考成绩,高考成绩要考好,学生程度很重要。给一帮学渣,加入再多试卷也不溶解;給一批学霸,自然就溶解掉过量的试卷。因此高中要招好学生。初中同理可证。小学有同理可证的趋势。(然而小学六年的教育实在是过于简单,考99分和95分的孩子根本看不出来太大实力区别)

  结论就是初中要从更难的角度去筛出真正的学霸,所以奥数就成了最直观的参考依据了。

  三、怎样判断你的孩子适不适合奥数?

  在第1条已经说过,不要抱着成为世界冠军的心态学习奥数,权当“强心健脑”即可,最起码到现在为止,虽然遇到一些学不好的孩子,但还没遇到越学越笨的孩子。这个话题要从上周和万思滢(XRS物理老师) 、吴思雨(XRS化学老师)聊天的事情说起。因为带了很多届毕业生,所以这两个老师八年级、九年级班上有不少以前在我班上学习奥数的孩子,事实说明这些孩子虽然进入初中后,经过一两年奥数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但明显思维比较活跃,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不错。(后面会有关于奥数牛娃和非牛娃的择校帖)

  因为每一年都带超常班,所以但是她两问了我一个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你觉得奥数学习是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重要?”为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好久,说实话,有些孩子是真聪明,比别人付出努力少的多,但就是脑子转的快,如果习惯稍微好一点,成绩绝对让周围的人望尘莫及,然后这些孩子就越学越带劲,逐渐和别人拉开距离,甩开好几条街。有的孩子是真努力,通过踏踏实实的学习,也能够问问的站在第一梯队,但是比较辛苦,而且要在往上拔一个层次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天赋重要!

  这样说来蛮残酷的,但反观每一年XRS光荣榜上的这些牛娃,真正聪明的天才不到1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家长的引导辅助变得和这些天生就聪明的孩子无异。然而和这些“天才儿童”的家长在深入聊天的时候,其实也能发现,一来孩子有比较好的遗传基因(大部分这些孩子的父母本身都是名校毕业),二来家长实际上对于孩子从小的兴趣引导,思维培养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转过一篇文章:要狠抓一二年级。因为在孩子心智不成熟,什么都未知的时候,你给孩子灌输的理念,形成的认知,养成的习惯都至关重要,也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你让孩子一二年级玩爽了,怕他辛苦了,到三年级开始抓学习他自然会觉得累,觉得没意思;你让孩子刚开始写字的时候乱花,到了高年级开始要求写工整,他就觉得烦躁……所以这个时候我又认为后天重要!

  在我们茶余饭后聊天,得出的结论:后天培养更重要。其实不乏很多孩子生下来就比较聪明,像以前学过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伤仲永》,但问题在于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很多小细节都不太注意(比如现在有些孩子到了三年级,都是出了厕所的大门才开始提裤子),加之很多观念的冲击,所以99%的天生天才就会在成长的时候被慢慢同化,和所有的孩子都差不多。这时候同一个模子就开始由家长们来雕刻,至于适不适合学奥数,也有99%是家长决定的,而且是初期决定的。

  四、怎样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学好奥数?

  这里有两个问题:

  ①抱着训练和平常心学奥数,不是指随随便便应付,因为我一直推崇一句话:既然选择了就坚持,既然坚持了就努力做好。

  以我自己成长的例子,在小学阶段有奥数培优、作文培优、英语培优、国画学习、电子琴学习,本来妈妈还要让我学游泳,但是专业的教练调研了我家祖宗十八代的升高,说我以后长不高,还是别学了。我有一个堂妹,所有的培优都和我一起报名,最后每一项都坚持了两三个月就不去了。其实这些课程并不是我母亲强制要求学的,在我成长过程中,她总会说一句话:“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算了。”然而她很高明的一点在于,除了我打死不碰的跳舞不学,其他的培优如果遇到了不是很想上的,会让我把这一期上完,然后给我换一个地方,直到我觉得这个地方还不错,坚持学到最后,并且也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进步。然而最难得的,是坚持的过程,让我在后期的中学学习中,都养成了吃苦和坚持的性格。

  反思我和我现在教的一些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过了近20年,但我一直记得我在学习电子琴的事情。其实我妈妈要求我弹琴,是希望同时开发左右脑,然而我个人并不喜欢,小时后经常为这事跟她闹,但有一年过年的时候,雪下得特别大,当时我妈妈背着和她一样大的电子琴冒雪牵着我去学琴的画面,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也是当时我下定决心,再不喜欢,都要考完十级,然后再也不碰琴。事实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考完十级,然后到现在再也没有碰过了。

  所以包括现在看到我的学生们,也确实是越高端的班级,“陪伴”的家长就越多。不一定是介入到孩子的学习本身,而是家长的坚持,情绪的疏导,让孩子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②这里我说的是“能力范围内”学好,认真了,努力了,尽可能做到好的结果就行。有几个要素:

  刚才一直在说家长的角色很重要,有一点就是给孩子的定位。我一直很反感听到两种言论,一个是“我们家小孩蛮笨/是个女生,数学天赋不行”,往往这种孩子真的被说的越来越差,越来越笨,越来越没自信,恶性循环。另一种是“现在小孩太辛苦了,蛮造业,这么多培优”,这种小孩一般都不开心,或者慢慢的抵触学习,原因很简单,家长都不认可,孩子为什么要学?还要学好?家长应该起到“激励者”和“模范”的作用,才会对孩子有正面的推动,走好心,行动上才会得劲。常言道笨鸟先飞,如果能提前学习,数学天赋不行的孩子考试未必表现差,小学数学练习机包括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内容,还有大量奥数内容,是孩子提前学习的好帮手。

  习惯培养越早越好。很多时候家长会带着这个现在不是很重要,长大了慢慢就好了的心态一拖再拖,其实说难听了就是怕麻烦。到了现在六年级的孩子,都还有写字散架的情况,现在也可以纠正,代价就是孩子需要拿尺笔者写,一笔一划,一分钟写不到10个字,没办法,只能这样憋。不爱写过程,到了初一上学绝对值分类讨论,初一下学全等证明,学校老师慢慢憋,慢慢罚,各种考试过程分扣到死。也有很多孩子写得一手好字,习惯性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大人都望尘莫及。

  提升效率。在学习公式中,成绩=效率×时间,而时间是表象的,很多人都认为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怎么还学不好?因为努力和用心是两码事。牺牲了休息时间,牺牲了玩的时间,一天到晚培优做题,这个是努力,是辛苦的努力,耗了大把大把的时间,然而其中哪些事情是可以删减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到更好的?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是把一个单词抄1000遍和背一篇经典段落所用的时间差不多,显然后者更有价值。我常常和学生说,会学的孩子一定是会玩的,因为他们会安排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合适的事情,而不是想着玩,作业做不好,玩的时候又担心作业做不完,分清主次,自然玩的痛快。有的家长就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想着玩就把作业草草应付,其实处理这种问题很简单,丑话说前面,告诉孩子“所谓提升效率,就是可以一边做好的事情就不要做两遍,浪费时间,如果能做好的事情没做好,就罚。”孩子虽小,但是能听明白道理,开始时严厉,罚一两次他自然就好了。我常说孩子是极其聪明的,他们很清楚大人的底线,会不断试探然后找到临界点,如果忽视一两次或者不忍心,他们自然就摸清楚大人的心里了——毫无原则。

  陪伴孩子学习是件繁琐、辛苦、伟大的事情,在这条路上我们是大人,他们是孩子,多给她们正能量,看重长期的学习意义和价值,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五、关于政策

  1、政策年年变,现在不用担心太多,明年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

  2、政策年年变,年年以不变应万变。要相信学校是和好学生站在一边,和教育局站在对立面的。想出成绩,想找好学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然会想办法

  3、成绩好的孩子,在艰难的政策环境下,所有问题都帮忙解决了,包括免学杂费。就算是外校取消笔试,提出了各种“综合素质门槛(非学科类)”,到最后录取到底按照什么标准?谁敢说寄过去简历里面的学科类奖证没有用?

  4、虽不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但都是希望孩子在优秀的群体里,在前几梯队里,那么好好学,一定是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