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邗江县志(1988~2000)》志稿评审会上的讲话

 千秋志 2014-11-14

在《邗江县志(1988~2000)》志稿评审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3-01-27 14:27:24  来源:  作者:田 嘉

 

\

        很愿意来扬州参加《邗江县志(1988~2000)》志稿评审会,每一次志稿评审会,就是一次提高编纂质量的专题会,也是一次编纂业务的研讨会。借此机会,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邗江试点

        邗江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03年12月底确定的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在时间上是较早的一个。对邗江试点的确定,指导小组办公室及江苏省、扬州市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省市地方志办公室都认为邗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续修工作起步较早,并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有较好的基础。从2003年5月邗江续修工作正式启动,8月确定主要编纂人员,9月到北京汇报工作,12月下旬指导小组办公室主要领导来邗江考察调研,月底批复江苏,可以说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循序而行。2004年9月和12月,我和佳木同志先后来扬州听取邗江第二轮修志情况的汇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7年7月,指导小组办公室赴华东调研组来江苏,也专程到邗江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江苏省、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不仅给予业务指导,而且在经费上也给予大力支持,为邗江修志试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2008年2月,由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召开的《邗江县志(1988~2000)》审读座谈会,极大地促进了志稿的质量。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开展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之初,就一再强调,全国的试点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试点,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一定要加强对全国试点单位的指导和支持。江苏省、扬州市为邗江所提供的业务指导、质量保障等方面的举措,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强指导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邗江被确立为试点的五年多时间里,经过江苏省市区三级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和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送审稿,整个过程得到江苏省各级党政机关的支持,凝聚了各级方志工作机构和很多修志专家同仁的心血,是探索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规律,全面提高志书质量的有益尝试。在目前全国16个试点单位中,《邗江县志(1988~2000)》送审稿是较早完成的一部。因为是试点单位的关系,指导小组办公室不仅直接关注其修志工作的全面情况和进度,而且对其志书质量尤为重视。目前,第二轮修志在已经编纂出版了370多部志书的基础上,一些地方已经进入了志稿评审阶段,今后几年将逐步进入第二轮志书出版的高峰期。因此,在志书质量上,试点的先行作用、示   范作用和模范作用更显重要。希望邗江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轮修志开展试点工作,是区别于首轮修志的一个新的特点和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第二轮修志保证质量、稳步推进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国16个试点单位,涵盖了省市县三级方志工作机构、省级部门方志工作机构、开发区方志工作机构等不同类型。对于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一向高度重视,一直强调试点工作要按照“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探索规律、树立典型”的工作要求,达到“出书、出人、出经验、出理论研究成果”的工作目标,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努力争取多出高质量的志书。第二轮修志工作虽然普遍增强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但对志书质量的认识和把握,距离高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提高志书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修志工作中常抓不懈、不断强化的首要任务。

二、关于邗江志稿

        这部志稿送来后,我认真地阅读了,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等章节,反复看了若干遍,总体感觉志稿的基础比较好,有不少的亮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志稿遵循续志体例,较好地处理了与前志的关系。方志续修是历代方志编纂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方志文化世代传承的特点。从续志的体例而言,历史上有增修、重修、续修等不同方式,当然增修、重修都是贯通古今的,只有续修是记述一段时限即断代体的形式,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不能切断与前志的联系,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作出说明,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续志。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志书编纂,其内容主要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要记载的内容很多,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历史时期,各地的情况更是异彩纷呈,由此各地第二轮修志采用断代体式者居绝大多数。作为断代志如何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和继承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实践中有些情况值得注意,有些志书对前志从补遗的角度,在续志中稍作勾勒,与前志衔接不够;有的为了片面地追求所记事物的完整性,上溯前志内容很多,虽然加强了完整性,但往往带来记述重点不突出问题。与上述情况相比,《邗江县志(1988~2000)》评审稿上限接续前志的下限,下限断至2000年,所记事物基本严守上下限,只是部分内容适当上溯,新增篇章上溯至发端,保证了记述事物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得续志与前志衔接并自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是篇目结构基本合理,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较为突出。地方志书的重要特性在于重点反映地方特色。加强地情研究和地情资料收集是修志的基础工作,在编纂志书时,要立足于当地实际制定篇目,并科学地编排相关内容。但从目前出版的一些志书看,有的篇目是在不假思索的模仿别人;有的干脆照搬前志的篇目;有的不顾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随意升格。在反映时代特色上也有类似情况,如对改革开放的记述,有的志书不从实际出发,没有深入研究和挖掘本地的特色以及应该给予浓墨重彩的内容,结果是编纂出来的志书没有深度。我国幅员辽阔,地情千差万别,改革开放的程度不尽相同,这些特点都应在志书中客观地体现出来。《邗江县志(1988~2000)》评审稿,在篇目布局上比较合理,注重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如河流湖泊、江河治理、牙刷业、衬衫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方面的记述,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邗江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不同特点。

         三是资料丰富,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图表资料运用得当,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解释地方志书是“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就说明资料性是方志最基本的属性。一部志书如果不充分占有资料,不在搜集资料上下大功夫,所编纂出来的志书价值就会降低,其重要性就不能得到彰显。据了解,在开始编纂续志前,邗江在搜集资料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具体做法是层层发动,注意构建全面覆盖的修志网络,邗江区108个承编部门、单位、镇(街道)成立了新一轮修志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并由区政府与相关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分解任务,做到条块分明,职责明确。各承编单位在开始撰写初稿前,认真布置和落实资料长编工作,对撰写初稿、大事记、人物传记,提供有关照片、有关图表及前志补遗材料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环环相扣,按部就班,从基础工作上保证志稿的质量。

        四是语言精炼流畅,文字错讹较少。这与去年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志稿审读座谈会后,邗江聘请专家修改、精心打磨有很大的关系。从邗江的介绍知道,去年从6月份开始,邗江将志稿分别寄给10位专家进行细致地审读和修改,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字的错漏硬伤,不仅有国家相关出版的规定,去年中国地方指导小组出台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也有严格要求,这方面一定马虎不得。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这部志稿有很多优长之处,这说明邗江前一阶段的工作,确实下了功夫,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作为一部评审稿,也不能说就十全十美了,从出版的标准要求,志稿还有一些不足。如篇目还要稍作调整和修改,有些资料尚需核实,有些内容还需要再加工,精雕细刻。作为全国试点单位的志书,大家对它的期望和要求很高,因此越到出版阶段越要慎之又慎,要按照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消化吸收,同时要发扬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毫不懈怠地做好后期的修改和出版工作。对这项工作,江苏省、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要继续加强领导,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力争编纂出版高质量的志书。

三、关于江苏地方志工作

       江苏历史上和当今都是修志大省,借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全省各市都有领导或专家到会的机会,就江苏志书质量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把提高志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和提升地方志编纂质量。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也是地方志工作的生命,是关乎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根本。我们要把提高质量贯穿于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全过程,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进度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不是放慢速度,而是抓紧提高质量的各项工作,严把质量关,又好又快地开展工作。目前一些地方有为了赶进度急于出书,而降低志书的质量标准的倾向,一定要多加注意,予以扭转。

      二是认真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近两年出台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这两个文件是指导小组办公室多次邀请各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和方志界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研讨,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并经指导小组审定批准出台的,目的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志书质量。《若干意见》就第二轮志书编纂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纂方式、体例篇目、内容记述、志书名称、出版印刷、质量保障提出要求;《质量规定》对志书的观点和体例、记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的运用和行文规范、出版印刷等提出具体标准。希望江苏以进一步贯彻两个文件为契机,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把全面提高志书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三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市县修志工作。从方志发展历史看,市县志构成方志的主体,种类最多,无论是通都大邑还是边远地区,都很重要,都能翔实地记述和反映各自区域的历史与现状,为后世方志编修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对于研究和利用方志者而言,方志的价值在于不拘小,并不是区域小价值就小,恰恰是小的区域的志书记载更为详细。省级方志机构除了完成省一级编纂志书的任务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县修志工作的指导。进一步重视市县修志工作,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应当成为普遍提高第二轮志书质量的重要措施。首轮修志一个很大的成绩就是普遍开展了地方志书的编修,尤其是历史上不曾修过志的边疆地区也开修志的先河,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修志局面。首轮修志工作当时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难度,不知比我们现在要大多少倍,老一代修志人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矢志不渝,甘于奉献,克服艰难,从基础做起,扎实推进。老一代修志人的精神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四是继续加强试点工作。江苏省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重视开展好试点工作,从2002年开始不仅抓了省志试点,而且在2008年3月经过半年多的考察调研,确定了4个市县试点单位,9个市县修志工作联系单位,并且鼓励试点单位探索创新,不断探索编修工作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后要继续抓好试点工作,重点要抓好试点单位志书的编纂质量。志书质量是检验试点成果的硬指标,也是试点模范带头作用的切实体现。

       五是要坚持三审制度,注重评审会的质量。志书编修的三审制度是各地在首轮修志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形成的,集中专家学者和对地情熟悉了解的知情者,对一部稿子进行评审、会审,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并进行研讨解决,是志书编纂过程中提高志书质量应该坚持的好办法。首轮修志有的一部县志就要开三四天、四五天甚至用一周的时间,细细地研读研讨,对于把好质量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轮修志虽然方法有创新,技术手段有所改进,工作节奏加快了,效率提高了,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志稿评审的把关力度。要集思广益,通过彼此的交流和切磋,达到双赢,既达到互相学习提高的目的,又要通过志书的评议审稿,发现和指出问题,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从而使志书的质量上一个新的水平。现在有的地方似乎不再重视评审稿的程序,甚至有的地方采取了淡化或简化的办法,这都是与我们一贯的要求和倡导不符的。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制度建设是很必要的,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