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谜境生态】最神秘古老民族“苗”系列三“神秘苗蛊”
2014-11-14 | 阅:  转:  |  分享 
  






最神秘古老民族“苗”系列三

--神秘苗蛊





















本主题系列均为谜境生态原创



假如你在苗族聚集地区,你对苗人是否望而生畏,是否担心中蛊?那

苗蛊又是什么?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

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也有极少男的,称为“草鬼

公”。

“苗蛊”之起源

传说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击败“三苗”。

从此,“三苗”部落分崩离析而往南迁徙迚入深山老林栖息。由于南

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潮湿气候,生息着很多有毒物虫子,甚至有很多毒

泉和毒气。很多苗族人被毒虫咬伤中了毒,难受不堪,无法医治,甚

至死去。

当时苗族人就把有毒的虫叫做蛊,即毒蛊。后来其他部落攻击苗族人,

迚入茂密丛林,苗族人利用毒蛊来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尤其在那个冷

兵器时代,战乱连绵不断,很多苗族貌美女子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侵虐

者纠缠侵害,想尽办法用毒虫保护自己,致使其他部落中毒。当时部

落间存在着差异的社会结构、文化实践和文化观念,中毒之人想必是

中了苗人的蛊术,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后来又有毒蛊传女不传男之说,

尤其是貌美女子。由于南方的地理气候是培养毒虫的理想场所,所以

最早的关于苗蛊的传闻也由此而来。

中蛊症状

一般而言,蛊是用各种办法来培养出来的小毒虫,然后下毒让别人中

蛊。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蛊从秦汉时期就有了。苗族几乎全民

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一些突发症外,一些

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

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即中蛊。



“蛊”之真相

蛊,前人把它作为疾病的“模糊”代名词,如人食入有毒的虫导致肠

胃蠹蚀作用就叫蛊,又叫中蛊。其实所谓的蛊,相传是一种经过人工

培养而成的毒虫。在进古时期,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蛊字和

蛊事的记载。之前在古文中,“蛊”解释为腹中虫,《春秋转》曰:

皿虫为蛊也。汉代时期就发展成为统治者用来蛊惑人心的政治手段。

但明朝时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取百虫如瓮中,经年开之,必有

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意为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

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

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苗人

都存在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由于精神的寄托,相信蛊是一种可以飞无

影,变幻莫测的毒虫,然后又借助疾病,谣言使苗人自己感到恐慌,

以此同时,苗人内部也开始想象存在着对特定人群的怀疑和指控。后

来演变成了苗人用来自保和诅咒他人的一种迷信工具。

对外界而言,可能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苗族人生长在西南地区,

自古就笼罩一层神秘面纱,魑魅魍魉四处游走,瘴气蕴绕山林。很多

人不了解苗蛊,并视其为邪恶、阴毒的代名词,从而望而生畏。



救人也好、自保也罢,“蛊”不过只是苗人众多历史遗留中小小的一

个篇章,苗人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将继续,敬请期待……



献花(0)
+1
(本文系唛沐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