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国平vs俞敏洪:做家长的别想得太多,想多了没用

 向春阁 2014-11-14

周国平vs俞敏洪:做家长的别想得太多,想多了没用

2014-11-09 徐蓓 整理 解放周末

10月25日,在第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和著名学者周国平共同分享了育儿经。


  我最在乎的就是爸爸这个身份

  

问:今年的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主题叫“孩子的声音”,你们对这个主题怎么看?
  

周国平:这个题目特别好,因为我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声音。经常会有人问我,说周老师你有很多身份,学者、哲学家、作家,你最喜欢哪个身份?我说我都不在乎,我最在乎的就是爸爸这个身份。
  

俞敏洪:每一个孩子的声音都是特别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声音背后代表着他们的成长。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因为我儿子是在国外出生的,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跟我爱人在一起,后来我发现,哪怕我每天和他在一起10分钟,拥抱他一下,跟他聊一聊他的学习或者他的感受,就可以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因为爸爸在身边,孩子身上会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变化,他变得更加勇敢和独立了,变得更加开放了,也变得更加幽默了。其实我每天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10分钟、20分钟,最多30分钟,我也会尽量安排一些周末的活动,比如带着他爬爬山。
  

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首先是要有时间多跟孩子接触、沟通,了解他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决定,把孩子往什么方向上培养。


  孩子的聪明只有聪明的大人才能欣赏

  

问:大家都知道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是来自孩子心灵的声音,但是,好奇心又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递减的,哪怕是在最好的教育制度下,好奇心也可能会被不断地扼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周国平:我觉得孩子身上的好奇心本来是个天然的东西。真正非常奇妙的时期是孩子的幼儿期,就是从两三岁开始,理性刚开始觉醒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看到这个过程,没有亲自去欣赏这个过程,那真的是非常可惜。父母跟孩子之间,并不是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你去教,而是父母应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那就是欣赏。实际上孩子比许多大人聪明,但是孩子的聪明只有聪明的大人才能欣赏。


  


父母真的需要善于欣赏孩子,要做个有心人。你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的智力生长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到时候一定有各种奇妙的表现。要欣赏,要鼓励,要按照自然的规律,作为一个有心人去帮助他,去推动他,这样效果要好得多。有些家长的问题就在这里,他们对于自然的生长视而不见,一定要人为规定一套方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肯定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俞敏洪:从好奇心上来说,保护孩子对生命的热情,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出发点。我们成人特别习惯于自己的思维,而且是固定的惯性思维,当你看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跟他未来的成长不相关时,你往往会加以压制。最后孩子在家长不断的打击下,好奇心就丧失掉了。
  

如果孩子对某个东西好奇,你不能武断地说那没有意义。比如说我儿子小时候对电梯上上下下就特别好奇,他搞不清它为什么会上,为什么会下,所以我就不断地带他坐电梯,并且告诉他电梯上下的原理,但是小孩依然弄不懂,我儿子对于电梯的兴趣一直到了12岁才消失。
  

周国平:作为家长,要顺应孩子的不同成长规律。其实每个人的智力类型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体会特别深。我女儿从小就爱读书,上小学以前,《窗边的小豆豆》她都能自己读了,我们从来没有教过她认字,但还没上学她就自然而然会认很多字。可我儿子现在7岁,他上小学以前几乎不认字,因为他的兴趣不在这儿。但是我发现,他喜欢算数,你给他出加减乘除的心算题,他都没问题。他还喜欢做模型,一千多个零件,把它们拼成一个巡洋舰,拼成一个航空母舰,这需要非常专心、非常细心、非常耐心。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很一般,处于中间水平。我觉得过得去就行了,没有必要把应试成绩看得那么重要,有兴趣实际上对他智力发展是最有用的,所以顺应他的智力类型来鼓励他,就行了



  父母不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问:教育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信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亲子之间的信任感理应逐渐加强,但是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所以就信任这个话题,请两位老师给父母们一些建议。
  

周国平:我觉得父母对于孩子,一个是要爱,爱就要有行动,那个行动就是你要花时间陪他,跟他在一起共渡欢乐的时光。这些经历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是在给他的人生打底色。如果他的童年时代家庭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那他的人生底色是温暖光明的,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心灵健康,情商良好,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不能光有爱,第二点还要尊重。我是很重视对孩子的尊重的。我总是有这个感觉,你生了这个孩子,但他不是属于你的,他是独立的。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一点越来越明显,他未必会按照你设定的道路去走,他有自己的人生轨道,所以一定要尊重他。孩子得到了尊重,他有了那种自信,他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觉悟,就会生长得很好。父母跟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什么呢?就是成为朋友。平等的灵魂才能产生友谊。成为朋友,不但是你把孩子当成了朋友,而且孩子也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是重大的成就。


  


俞敏洪:我比较同意周老师的话。我觉得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是因为孩子们知道有一些话跟你交流以后,父母的反应会是什么。比如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跟父母说,他在学校里喜欢某一个女孩,通常90%以上父母的反应都是把孩子骂一顿。这样一来,这个孩子一定挑能讨好父母的事情告诉你,讨好不了父母的事情一定隐瞒了。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做的是,像周老师刚才所说的,把孩子当朋友,让彼此之间的交流畅通,并且充分理解和鼓励孩子。
  

周国平:我总是强调一个观点,就是父母不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有些父母好像很有雄心,要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从上学到将来工作,到买车买房,到将来结婚,全部都安排好了,觉得这样才放心。我说你做这些事情都是白搭的,孩子的将来掌握在谁手上?一半掌握在老天手上。他将来会遭遇什么,你是不知道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能支配,所以一半掌握在老天手里,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家长可以做的事就是让他有好的素质,将来具备自己去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家长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我总是说家长实际上就是孩子暂时的监护人,别想得太多,想多了没用。



  过早的开发,忽略了后续的发展空间

  

问: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处于学龄前阶段还能坚持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没有把孩子送去上各种培训班,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了各种音乐、绘画、学科培训班,自己感觉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因为如果不去做随大流的事情,自己就特别孤独,而且可能还有输掉未来的风险。对此两位老师有什么看法?
  

周国平:我觉得这是一场赌博。一面是应试教育,让孩子完全按照那个路子来走,来适应;另外一面是素质教育。那么,应该把赌注押在哪里呢?我是这样想的,你把赌注押在应试教育上,输了就全盘皆输,连素质也没有了,赢了却不过是赢了速度,但是最后是不是有成效还很难说;如果押在素质教育,输了无非就是一次撤退,无非是应试上吃点亏,但是我觉得赢了最重要的东西。
  

我是这样做的,我的女儿现在高二,没有上过一个课外班。可能这在她的同学里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压力很大,她妈妈也动摇了,但是我是一直坚持的,而且觉得效果很好。所以我觉得要看你把赌注押在什么地方。如果孩子素质好,你放心好了,一个人将来路长着呢!我相信素质好的人,最后他赢是真正的赢,如果应试好、素质不好的话,赢也是表面的。
  

俞敏洪:我讲自己的例子,我为什么一直喜欢上学呢?我数学成绩特别差,高中的时候,数学分数也总是在五六十分之间徘徊,但我依然很喜欢上学,就是因为我的语文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很不错,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拿来当范文读。因为语文好,我又爱上朗诵,口才也不错,所以某一个领域突出还是很重要的。我对我的孩子不求全面发展,我说你只要有一门课做得不错就行了,因为这样能让他在群体里有一定的自信。


  


还有一点,我特别反对极早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现在四五岁的孩子就开始学奥数,这是对孩子大脑的摧残。因为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在8岁以前是没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他充满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所以在8岁以前开发孩子的智力,主要应该是各式各样的形象思维,比如朗诵诗歌、讲故事。到了8岁以后开始学数学一点也不晚,一直到十几岁,孩子才拥有完整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对孩子及早进行智力开发是没有用的。你看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中国学生数学考试的能力是挺强的,比美国学生上了好几个档次,但是世界前一百位的数学家,中国几乎一个都没有。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过早地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却没有带来他们后续的可成长的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