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竹仙姑的QQ空间 [http://918566719.qzone.qq.com]

 驿站hi0688 2014-11-15
十二课第一味、附子 李玉宾 
今天晚上最后一次讲课,都是发散的药,所以大家不要尝太多。
附子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最地道的是四川江油的附子。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目前都是种植的了,其他地区野生的较多。当地种植都产业化了,道地药材,优良品种,大面积种植。附子与冬小麦类似,在深秋种植,留的种儿跟种姜和土豆类似,有一个小的芽儿,附子长一年,长到第二年五六月份,四川那边雨水就比较大了,子根长得肥大了,正好采挖的时候,跟北方小麦的收割时期比较接近。附子的生长周期跟北方冬小麦很接近,前一年的秋冬交换季节 种上,然后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到了春天长出来,长高然后开花,到五六月份基本上就长大了,可以采挖。
为什么在这个季节采挖呢?小的附子过了这个季节再挖,那股生气就不太一样了。好比生姜和干姜一样,生姜可以发汗,治感冒一般用生姜熬汤,没有用干姜的,治胃寒用干姜。附子也是,夏至是一个交界,夏至之前挖的附子,还是阳气往上升的季节,这时候挖的附子,生发之气,流通升散的力量,是很足的,没有夹杂阴气在里头。如果过了这个季节,附子就老了,生发的力量就弱,如果等到秋天的时候挖,就不叫附子,叫乌头了,就老了。所以附子收获的季节很讲究,你过了这个季节再去挖,效果就完全不一样,都要抢在夏至前后这个时间之前挖出来,这样附子的生发之气才会很旺。
附子种植,大致从冬至到夏至这么个时间段,整个是阳气生发的时间段,它的生长周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所以它秉受天地生发之气。四川从后天八卦上讲属坤卦,完全是一股阴气,我们也知道好的附子阴冷湿润的气候里长得比较好,我们去野外找野生附子,一定在阴冷的山沟里才能找到,要不就长不好。附子就是在一个阴凉的湿润的环境里长的,有很强的生发力量,这么一个象。因为生附子生发的力量太强太快,所以新鲜的附子,如果不马上处理,放不住很快就腐烂了。生气旺盛,就意味着变化快,就不好保存,所以附子要用胆巴,就是一种盐,盐都是主收藏的,来制它,就是要把它这股很强的生气来收住,要不然就保存不住。
附子长在西南阴土之气比较盛的地方,长出这么一股生发之气。刚才没找到图片,这个药长得和跟艾叶有些像,叶子有些像,但茎不一样。花是深紫色的,小小的,偏收藏的。不管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花的颜色越深,往往说明这个药力越强,就是收藏的这股气越足,生发之力越强。叶子很细碎,在外面看,和艾叶是有些像的,但是有个很明显的不同,艾叶的茎脆,一掰就断了,附子茎比较结实是不易掰断的;再一个,附子的茎明显的比艾叶要粗壮些;还有呢艾叶茎带着些纵纹,不是那种浑圆的,多少有些纵纹;附子茎是圆的,外面无纵纹,不是完全直的,有些拐弯的,每个节带着些弧度,之前讲过柴胡,柴胡带着点弧度,带着一股劲,绷着一股劲的感觉,附子的茎也是这样的,粗一些,带一些拐弯,绷着一股劲,生发的力量比较强悍。柴胡是很细弱的,腰这么高,附子却能长人那么高,非常大,叶子是细碎的,收藏的一种象,说明附子是把那股生发的力量很好的蓄藏起来。我们用它的块根,它的根里蕴藏了非常强悍的一股生发、通达的力量,而且附子这种生发的力量,通达的药力,大家可以对照实物好好观察。
乌头生长在寒凉的地方,水湿比较多。四川是天府之国,也是个粮食的主产区嘛,比较湿润,四川人比较喜欢吃辣椒,因为水气比较盛。附子生长的环境就是水气比较多,又比较寒冷,那么一个植物的生长环境即是它发挥药效的环境,当你体内的环境跟药的生长环境接近的时候,也就是其药效发挥的最佳环境,即适应症。
我们知道附子是温阳的,阳气特别虚弱,体内比较明显阳虚体寒,寒症比较明显,虚寒,然后水湿又比较多的时候,这时候是用附子的最佳指征。并不是说只要阳虚寒盛,就要用附子,这只是一个条件,阳虚、寒盛只是用附子的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水湿要旺盛,这个条件很多人忽略了。
所以李可老先生用大量的附子治疗慢性心衰,慢性心衰不就是阳虚水湿泛滥,都肿了。心衰肾衰,有时候用到附子,尤其是生附子,它的生发的力量还是很强悍的。所以那些阴亏阳虚的病人,也是阳虚,但是他不是水湿泛滥,是阴精亏虚,用附子是不合适的或者不能单纯的用附子,很多人用温阳的药不自觉犯了这么个错误,就是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生长环境。寒冷的地方有很多,大自然为什么不让附子长在新疆啊,不长在青藏高原而长在四川盆地,去琢磨这个问题,是因为那里湿气盛,只有湿气盛的时候,才能能够包含附子这强悍的生发的力量,否则这么强悍的生发的力量直接进到你身体里,你要没有足够的阴液去作为一个缓冲,把你的阴气很快就消耗光了,所以大家用附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条件,一个是阳虚寒盛;一个是湿气盛,两者缺一不可。
看这个图片,跟玉米套种的附子,这是个老根叫乌头,两边长出来的新的叫附子,附子就是附着两边的孩子嘛,叫附子。这是当年长出来的,当年长出来的可以留种,留着再种又会长出新的附子来。留的这个种就像老姜一样叫乌头,种植的叫乌头,野生的叫草乌。老根叫乌头,当年长出来的新的叫附子,就这么个区别,其实是一个东西,但是功效确实不一样。当年长的生发之力强,老根儿因为老了,生发之力没那么强了,但是温破的力量还是很强的,破结的力量强,是不一样的。我们看附子的横断面,比较细腻,淡白色,细的,不大的附子。
附子的炮制就像腌咸菜一样,在大池子里腌。这是生的干附子,这就是制过的,黑附片了,用胆巴炮制过的,带着皮,淡黄色半透明,这是去皮的。目前我们临床用的附子的饮片都是制过的,淡黄色,很硬,掰不动,有点类似胶制的。真正的生附子有点像地瓜干似的,那种白色的,也是相对比较致密的。如果是真正的江油附子,或野生附片,它的力量还是非常强悍的,一般情况下用不了。只要用牙轻轻咬一下,咬下点末末来,用舌头品一下,那种药劲可以把你身体所有经络都给你打通,这股力量非常强。我尝过一点点,嚼嚼就能出一身汗,生附片就有这么强的效果,我试过,非常厉害。
生附片没有明显的辣味,只有一点点淡淡的麻味,麻得不怎么厉害,但是那个气非常强悍,有推墙倒壁之力,垮一下把经脉全打开了,你出的汗是那种非常细腻的冷汗,直接把这个气泄出来了。你想想若是没事儿用这么强悍的力量往外散,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很快把气散光了,这也是附子为什么能起死回生的原因。当你阳气很弱,阴气很盛,水湿泛滥,一气周流走不动了,元阳之气推不动你了,一气周流的动力在肾阳在元阳,元阳没有力气了,推不动你了,这时候借助附子这种外界的,像元阳这种推荡的力量,进来帮你一把,推着你的正气往前走,把整个一气推起来,推起来以后整个气能够转起来,中土也能守住,所谓的回阳就是用附子这股非常强悍的推达的力量,把本身虚弱的一气,它已经没有力气去推动了,帮你重新推动一下。就好像汽车的马达一样,马达一转把发动机带动起来,附子就是那个马达,它这股力量一推,把全身一气,就是那个发动机重新转动起来,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这个东西,只能暂时的用,偶尔的用,不能当成发动机来用,不能当成救命的稻草一样天天用,那是不行的,因为它的力量太强悍了。
但是我们一般用生附子比较少,药典规定,附子大毒大辛大热,所谓的大辛大热,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附子本身尤其是生附子本身,其实是没有辛辣的意思的,只是推荡的力量很强悍, 这个一气一旦周流起来就是一股阳热之气,产生温热感觉,所以才说大辛大热。本身附子是一个清透辛凉的,说辛凉不太合适,但是它肯定没有明显的热象的。所以有句话叫:附子无姜不热,这句话的含义从背后来讲,附子就不是热的,不要以为附子是一个辛热的药,只是附子有非常强的推荡的力量。
那么生附子,伤寒里凡是回阳救急的四逆汤里用的都是生附子。现在呢,大家都不太敢用。现在多用胆巴制的附子,胆巴是一种盐,就把附子的生发之气遏制了好多,所以这个效果和生附子完全没法比,不在一个档次。怎么办啊,所以很多人就加大用量,有的用到30g、60g、120g、甚至200g等,用大量制附子代替生附子,希望也能达到一个比较强的推荡的力量,又比较保险。实际上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既浪费了药材,又达不到生附子的效果,我个人觉得你真要是用附子回阳救逆的话,用上生附子是不会出事的,如果不需要用生附子的地方,用上了制附子,又用那么大的量,也起不到生附子那个起死回生那么好的效果。尤其制附子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我用附子也很少,因为一般也没有那么多急症,很多情况你不用也可以用其他的办法代替。
那么生附子用多大量呢,我自己用的也很少,在北京几乎没用过,之前在陕西用过,生附子一般3-6g就足够了,就有强悍的力量,如果不是一个非常危重的急症,那么可以煎一个小时,生附子一定要久煎的。如果是急症,真的是那种阳虚脱的危症,那就用李可老先生的办法,开锅10分钟就可以慢慢喂药了,一边煎一边吃,真的是那种虚脱,阳虚欲脱的危症,阳气很弱,水湿又很重,甚至有水肿、心衰时,生附子可以直接用,但是一定要小量频服,不需要久煎,要的就是它这股劲。
那么制附子呢,比较好的,所谓的黑附片、黑顺片,其实本质是淡黄色的,这个还是制的不错的,制的不是很厉害,很多制附片制的都看不出清楚的纹理了,完全是黄片片,那个效果就差很多,这个还是不错的,纹理比较清楚,还能看出浓淡来,说明制的还不厉害,效果应该还可以。这种黑附片用于普通的阳气虚弱,需要把肾气推荡一下时,我个人建议一般不需要过15g,而且用 15g的话,要久煎一下,1个小时左右,比较稳妥一些,因为不是急症,是一个缓症,药力也不需要那么强悍。制附片和生附片唯一区别主要在于推荡的力量不在一个级别上,生附片推荡的力量特别强悍,制附片的力量药缓和很多。
所以用这种用大量的制附片来回阳救急,是药品市场导致的一个不得已的折中的方案,并不是最佳的用药方案。最佳的用药方案就是该用生附子时用生附子,该用制附子时用制附子,就可以了,都不需要用那么大的量。所以动辄用上几百克的制附子,完全是对药物的一种浪费。
有关附子,讲一个民间偏方,尤其是南方附子的主产区,过去人们上山采药,不小心摔伤了,昏迷了,就用生草乌,就是附子的老根,这一味药磨粉,慢慢的灌服,运气好的就能把这个人救过来。草乌跟附子是一个植物,生发的力量弱一些,但是破结的力量更强一些。好比老姜温的力量更强一些,它这个通破的力量更强一些,外伤引起的这种昏迷往往是内部脏腑的气血郁滞比较重,但是毕你去跑马拉松,时速保持在百米冲刺的速度上,你根本就受不了,就虚脱了,类似这个道理。附子那个非常强悍的力量拖着你不停地在里面走,如果你的正气能跟的上,一气还能跟着转起来。当推荡的力量比较小的时候,比如你的一气周流没有力量了,有些瘫的感觉,它加了一把劲儿,就给你慢慢推起来了。假设你用的量太多了,推动的力量太大了,一下子就把你推倒了,拖着你在走,甚至像掐着麻花一样,因为它走得太快,所有的气机都被打乱了,反而郁滞住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缓解附子中毒有两个思路,一个就是把附子往前冲的这股劲约束一下,让它不要冲得那么快,所以甘草是救治附子中毒的很好的药,我们都知道甘草是固守的,缓冲的嘛。李可老先生说黑豆和防风,防风是很润的呀,也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黑豆也是缓缓的收敛,都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就是让附子升达、走窜的力量缓和下来,这是一个附子中毒缓冲的办法。
竟是刚受的外伤,不至于完全郁滞上,只要有合适的力量,是可以把它通开的,用草乌其中内含了附子这股很强的生发的力量,但是又比较柔和一些,因为它老了,锐气没那么足,没那么快,但是力量更大了,就是缓缓通破,这样就可以帮助脏腑气血恢复流通,脏腑气血恢复流通了这个人就缓过来,他才能得救,这就是民间用附子解治重症内伤的一个偏方,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用,估计这种情况是内脏有损伤但是出血不是太严重,以淤血为主的情况还合适,真正内脏破裂出血了估计也不行。云南白药的一个成分就是生乌头,即附子,实际是用它来通破的,所有的肿痛无非就是局部的气血郁滞不流通了,借助它非常强悍的生发通破的力量去给它流通开。
附子它这个流通推荡的力量非常强,一旦出现用药过量的话,容易出现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心衰,心跳加快,心力衰竭,麻痹等症状,为什么会出现附子中毒呢?好比一个人身体很虚,非拉着还有一个办法是,实际上附子这股力量拼命的往外散,但是由于正气虚,或是正气不虚附子这个劲太大,就好像只有一个门口,一个人一个人往外走,就能走出去,一下子来了很多人拼命挤着往外走,就走不出去了,一下子挤这了,缓冲的办法就是往外拉一拉,不要往那挤了。还有一个就是疏通的办法,也可以解决,民间有这么一个办法,假设在野外尝药,或者自己吃乌头来救伤,过量了中毒了怎么办?就是拿一个小树条,隔着衣服,全身抽打,就像抽鞭子一样,不停地打,不是说把他打伤,就像按摩一样,不停地抽,打一下打一下,把全身的气血就通开了。因为本身附子气太强悍了,在里面冲的那股劲儿冲不动,堵在那儿了,一堆人聚在那儿了,拿个鞭子去抽,慢慢就把气打开了,一点点就散开了,所以就用小鞭子不停地慢慢抽,抽上半天,全身,尤其是四肢躯干重要的地方,慢慢地抽打,也能起到一个缓解作用。当然用手拍也行,因为小树条也是一个条达之气,缓缓的给通开,附子中毒基本两种方法,一个是疏散,一个是缓冲。
如果你用附子,心里没底怕中毒,先把解毒的药配好,无非就是甘草、黑豆、防风这些药,李可老先生在他的书里有个很好的方子,大家可以看一下。
乌头就是那个老根,刚才也看过了,就是下面这一小块老根。一般卖的时候从这儿截断带着点茎。乌头通破的作用强,生发的力量相对弱一些,一般一些顽固的瘀滞不通的疾病,比如一些慢性的关节炎呀,腰腿疼啊,用乌头,一般都是制的,制草乌,制川乌。
 
这个药的力量非常强悍,不管附子还是乌头,生的力量都非常强悍,制的力量就柔和一些,但是产地不同,制的轻重程度不同,药效差别很大。所以凡是像这种非常强悍的,就是虎狼之药,不管制附子还是生附子,作为一个大夫,在用药之前要尝一尝,看看药劲大小。所以我以前用制附子的时候,每进一批制附子,我都自己尝尝,制的程度怎么样,药劲儿大小,我才知道我的用量要控制在多大。如果制的比较轻,药劲儿比较强,就用的少一些,反之如果制的比较狠,药劲儿小,我就用量稍微大一些。生附子也是这样,产地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有的特别好的生附子,很清透,劲非常猛,也有一些不太好的生附子,可能放的时间长了,保存不太好呀,劲儿也会小一些。
这个药呢,主要用于阳虚湿重,阳气虚的比较厉害,肾气自己不能生发上来,或者生发很困难,这时候用附子,一般情况下用不到附子这味药,肉桂细辛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不是急症危症的话,完全可以用其他药来代替,没有必要非用附子,这是我的观点。
中药魅力七 附子的学习

今天,正好一三生老师讲到一例真武汤辩证用药的案子,方子中有附子:  茯苓9克 芍药9克 白术6克 生姜(切)9克 附子5克(炮) 。而真武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药方, 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要方。其中的附子有温壮肾阳的功效。
在我们中医的历史里,一直有人认为:温补派和火神派这二个学派是独立于伤寒学说的。李可先生继承了他们的扶阳学说,大胆使用附子。一时间,附子如中药明星一般,不少人趋之若鹜。
我倒是认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奠定了中医经方后,随着时空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提高,了解事物的深化,后人的任何发展,便一直沿着张仲景创立的辨证施治这条路在前行。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疗效说明问题。
那么,附子是个什么中药呢?







微信号:y3l6i3n6
挺好看的植物

李玉宾老师
附子与冬小麦类似,在深秋种植,留的种儿跟种姜和土豆类似,有一个小的芽儿,附子长一年,长到第二年五六月份,四川那边雨水就比较大了,子根长得肥大了,正好采挖的时候,跟北方小麦的收割时期比较接近。夏至之前挖的附子,还是阳气往上升的季节,这时候挖的附子,生发之气,流通升散的力量,是很足的,没有夹杂阴气在里头。如果过了这个季节,附子就老了,生发的力量就弱,如果等到秋天的时候挖,就不叫附子,叫乌头了,生气旺盛,就意味着变化快,就不好保存,所以附子要用胆巴,就是一种盐,盐都是主收藏的,来制它,就是要把它这股很强的生气来收住,要不然就保存不住。
附子生长的环境就是水气比较多,又比较寒冷,那么一个植物的生长环境即是它发挥药效的环境,当你体内的环境跟药的生长环境接近的时候,也就是其药效发挥的最佳环境,即适应症。
我们知道附子是温阳的,阳气特别虚弱,体内比较明显阳虚体寒,寒症比较明显,虚寒,然后水湿又比较多的时候,这时候是用附子的最佳指征。并不是说只要阳虚寒盛,就要用附子,这只是一个条件,阳虚、寒盛只是用附子的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水湿要旺盛,这个条件很多人忽略了。
一般用生附子比较少,药典规定,附子大毒大辛大热,所谓的大辛大热,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附子本身尤其是生附子本身,其实是没有辛辣的意思的,只是推荡的力量很强悍, 这个一气一旦周流起来就是一股阳热之气,产生温热感觉,所以才说大辛大热。本身附子是一个清透辛凉的,说辛凉不太合适,但是它肯定没有明显的热象的。所以有句话叫:附子无姜不热,这句话的含义从背后来讲,附子就不是热的,不要以为附子是一个辛热的药,只是附子有非常强的推荡的力量。

那么生附子用多大量呢,我自己用的也很少,在北京几乎没用过,之前在陕西用过,生附子一般3-6g 就足够了,就有强悍的力量,如果不是一个非常危重的急症,那么可以煎一个小时,生附子一定要久煎的。如果是急症,真的是那种阳虚脱的危症,那就用李可老先生的办法,开锅10分钟就可以慢慢喂药了,一边煎一边吃,真的是那种虚脱,阳虚欲脱的危症,阳气很弱,水湿又很重,甚至有水肿、心衰时,生附子可以直接用,但是一定要小量频服,不需要久煎,要的就是它这股劲。

缓解附子中毒有两个思路,一个就是把附子往前冲的这股劲约束一下,让它不要冲得那么快,所以甘草是救治附子中毒的很好的药,我们都知道甘草是固守的,缓冲的嘛。李可老先生说黑豆和防风,防风是很润的呀,也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黑豆也是缓缓的收敛,都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就是让附子升达、走窜的力量缓和下来,这是一个附子中毒缓冲的办法。

还有一个就是疏通的办法,也可以解决,民间有这么一个办法,假设在野外尝药,或者自己吃乌头来救伤,过量了中毒了怎么办?就是拿一个小树条,隔着衣服,全身抽打,就像抽鞭子一样,不停地打,不是说把他打伤,就像按摩一样,不停地抽,打一下打一下,把全身的气血就通开了。因为本身附子气太强悍了,在里面冲的那股劲儿冲不动,堵在那儿了,一堆人聚在那儿了,拿个鞭子去抽,慢慢就把气打开了,一点点就散开了,所以就用小鞭子不停地慢慢抽,抽上半天,全身,尤其是四肢躯干重要的地方,慢慢地抽打,也能起到一个缓解作用。当然用手拍也行,因为小树条也是一个条达之气,缓缓的给通开,附子中毒基本两种方法,一个是疏散,一个是缓冲。
 
这个药呢,主要用于阳虚湿重,阳气虚的比较厉害,肾气自己不能生发上来,或者生发很困难,这时候用附子,一般情况下用不到附子这味药,肉桂细辛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不是急症危症的话,完全可以用其他药来代替,没有必要非用附子,这是我的观点。 

黄煌教授
恽铁樵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最有用”,是说附子能够救人于危急存亡之际,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又能强壮健体,所谓通行十二经,内温脏腑骨髓,外暖笳肉肌肤。许多名医,以擅用附子出名。明代浙江名医严观,常用姜汁制附子,人称“严附子”。 

“最难用”,依我所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附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附子证难以辨识,不是在危急之际错失良机,就是因为治不对证而不见功效;第二指附子有毒,如果用不对证,不仅无效,甚至出现毒副反应。附子内含乌头碱,入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发生中毒反应,3-5mg即能致死。故口服生附子是非常危险的。据说印第安人常用乌头的药汁涂抹箭头,野兽中箭以后很快倒地。附子中毒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四肢及周身发麻、畏寒,继而瞳孔放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血压及体温下降。乌头碱可直接毒害心肌细胞,中毒可导致心室纤颤。所以,必须讲究附子应用时的指征、配伍以及服用剂量、方法、煎煮时问、药物品种等诸多因素。正因为如此,古代医家畏用附子者不乏其人。 

药证
附子主治脉微细。
附子是古代的救脱药。多用于严重的呕吐、腹泻以及大量出汗以后导致的以脉微弱或脉沉伏不出、四肢厥冷为主要特征的危急重症。如《伤寒论》干姜附子汤(附子、干姜)主治“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主治“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组成与四逆汤相同,仅干姜倍之。其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317条)。附子与麻黄细辛同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则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301条)。从《伤寒论》的原文来看,仲景十分重视附子主治的脉象描述,除脉沉微、脉沉伏不出以外,尚有脉微欲绝、脉沉、脉弱、脉迟等。而脉微细,最为典型。 

应用
(1)以脉微细、四肢冷为特征的疾病,如心力衰竭、各种休克等等。常配伍干姜、甘草、人参等,方如四逆汤、参附汤、真武汤等。
用于心力衰竭较多的是真武汤(附子、白芍、茯苓、白术、生姜)。对于洋地黄类药物效果不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该方以后能缓解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
我的经验,宜在真武汤的基础上加上肉桂、甘草更好。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等抢救,则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加人参为多。有人在60年代介绍用四逆汤加黄连、厚朴、肉桂治疗4例中毒性痢疾休克患者,治愈3例,死亡1例。本人治疗1例再障、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常因气促、浮肿而急救住院,后坚持服用中药,用黄芪建中汤加附子。附子用量在30-4Og之间,症状明显改善,已经服用附子4年余,住院次数明显减少。 
(2)以剧烈疼痛为主诉的疾病,如骨关节炎、腰椎及颈椎病以及一些肿瘤引起的疼痛、腹痛等。常配伍甘草、细辛、干姜、桂枝、肉桂、芍药、黄芪、麻黄、大黄等药物。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等。
关节炎疼痛:曾治疗1例来自青海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四肢关节疼痛,一度无法行走,因其面色黄暗,下肢浮肿,脉沉微,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防己黄芪汤,服用数月而愈。
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以疼痛为主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肿瘤疼痛:大多属于中枢性疼痛,可用大量附子,曾治疗1例肺癌骨脑转移的患者,全身疼痛,用滚烫的热毛巾敷腰部方舒服片刻,伴有大便秘结,后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加芍药、甘草、厚朴、枳实等,服药后顿感全身舒畅,后服用此方2个月方去世。l例肺癌转移、阴囊溃疡患者,用附子配黄芪建中汤一度能够明显止痛。 
(3)肝硬化腹水、严重贫血等,附子常配合建中汤、四逆汤等。
肝硬化腹水:曾治疗l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虽经静脉滴注白蛋白,但其血清蛋白数值依然很低,精神萎靡,舌质红而嫩,脉象空大而无力,用小建中汤加附子30g,服药3剂后,尿量增加,后持续服用2月,治愈出院,至今健康。
曾治疗1例濒临死亡的胰头癌患者,贫血兼有黄疸,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白腻,用四逆汤加桂枝、茵陈、茯苓、白术等,一度黄疸消退,食欲增加,后又存活了2个多月。
(4)以精神萎靡、面目黄肿为特征的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常配伍大黄、干姜、黄芪、白术、茯苓等药物,方如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等。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附子与大黄配合的口服或者灌肠疗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透析疗法。
(5)以恶寒、咳喘、痰液清稀为特征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常配伍肉桂、五味子、干姜、细辛、山萸肉等。
哮喘:凡哮喘见恶寒、无汗、脉沉微细、舌质暗淡而润泽,苔白水滑者,附子配合小青龙汤有效。近代名医祝味菊就有如此经验方(施杞主编,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297页,学林出版社1994),作为平时的保健,可服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可改善体质,预防复发。
过敏性鼻炎:如精神萎靡、鼻黏膜苍白、清水鼻涕不断者,可以参照《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证的“遂漏不止”的方证,使用桂枝汤加附子、细辛、五味子。平时则可服用金匮肾气丸。另据日本医生岩崎报道,甘草附子汤也有效。
(6)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腹泻等。常配伍干姜、白术、人参、茯苓、甘草等。
肠炎腹泻:《伤寒论》原文多次提到四逆汤治疗吐利,故消化系统疾病用附子的机会较多。江阴名老中医邢鹂江先生年轻时暑天因饮食不慎导致腹泻,服用芳香化湿等药不仅无效,反而便血,大便呈赤豆汁样。精神萎靡,所幸其业师朱莘农先生投四逆汤,数剂即止。
小儿腹泻用四逆汤的机会也较多。汪氏用四逆汤加黄连治疗小儿腹泻70例,其中大部分是经过服用西药或中药无效的患者,结果58例治愈,8例近期治愈,4例无效。汪氏经验,本方适用于大便稀溏,体温升高不明显,四肢冷,脉微弱,舌苔白的患者。
(7)咽喉脓肿、牙周炎等,附子与大黄等配合使用。方如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等。
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有治疗乳蛾(扁桃体脓,肿)的家方一张,其组成为生大黄3钱、淡附子1钱、细辛3分、玄明粉3钱、姜半夏3钱、生甘草3钱。药后往往泻下多次,则热退肿消。现代有报道采用附子大黄细辛汤(附子12g、大黄10g、细辛8g、甘草5g)治疗牙周炎50例,效果比用西药(牙痛安每次1粒,螺旋霉素每次2粒,每日3次)满意。
参考
(1)要注意附子证的辨别:附子有毒,所以对证下药是保证附子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附子证绝无恶热、口渴等症。患者多面色灰暗或有轻度浮肿,目睛无神,言语无力,多思卧困重,即《伤寒论》所描述的“脉微细,但欲寐”的状态。
(2)关于附子证的脉象:附子脉是应用附子的重要指征,但是临床上有时也有变化,如疼痛剧烈时,脉象可出现浮脉、洪大脉,但是,重按是缺乏底力的,而且,疼痛止后,其脉象还会恢复沉微的的本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