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尚杂志掘金中国

 HaiheLibrary 2014-11-15

24 岁的郝泽娜是北京的一名公关白 领。她一直都是时尚潮流的忠实追 随者,为自己拥有四个Prada 包而感 到自豪。如今她有了新的爱好:时尚 杂志。她买了很多《Vogue》和《时尚 芭莎》,她喜欢看杂志里的照片,这 会给她时尚的灵感。

郝小姐说:“在上大学之前,我不怎么 看这些杂志,那会儿它们的图片质量不 好,最近几年里它们办得越来越好了。” 郝小姐喜欢的这些时尚杂志里登满了 LV 手提包和Chanel 口红的广告。

现在各个时尚品牌花在中国大陆时尚杂 志上的广告费已经超过了美国杂志。 要像很多中国企业那样在中国市场获 益,时尚杂志的出版商们要应付好中国 的审查制度,协调好与当地商业伙伴的 关系,还要处理好基层人员的腐败问题。 去年年底,《时尚》(Cosmopolitan) 的中国编辑们开始将月刊分成了两份 发行,因为这本杂志实在是太厚了。 《Elle》每月发行两次,因为杂志已经 增加到了700 页。为了满足广告需求,《瑞丽服饰美容》每年会增发4 期。

赫斯特国际集团(Hearst)甚至设计 了专门的塑料袋和布袋,方便女性们 将沉甸甸的杂志带回家。

赫斯特国际集团(Hearst Magazines International)拥有22 家杂志社,其 中包括《Elle》和《时尚芭莎》。该公司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肯·爱德华兹说: “我们从不把任何事情当作是理所当 然的。但是,今年的确是我们发展的非 常好的一年。”在中国,人们渴望获得 有关奢侈品的信息,但是除了时尚杂志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渠道了。

与西方女性们相比,中国女性们会花 更多的钱购买时尚杂志以及杂志中 介绍的产品。贝恩咨询公司2011 年 的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在奢侈品消费 榜上排名全球第六位。2010 年,中国 的奢侈品市场总值177 亿美元。LV、 Chanel 以及Gucci 仍然是最令人渴望 拥有的奢侈品品牌。

《瑞丽服饰美容》和《时尚》在中国的 售价是20 元,相对于北京4500 元的 人均月收入来说这两本杂志并不便宜。 爱德华兹说,年收入6 万的中国女性 会花12000 元购买一件奢侈品,而这 种现象在中国非常常见。

爱德华兹说:“我们正在经历这样 一段美妙时期,大多数女性摆脱贫 穷成为中产阶级或者达到更高水平, 她们中的很多人愿意购买奢侈品。” 赫斯特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杨莉娜 监督着九份杂志的运营,其中包括 《Ell e》和《M a r ie C l air e》。她说, 赫斯特时尚杂志的典型中国读者是 2 9 岁左右的女性,一般都是单身。

她们的月平均收入大约是8 5 0 0 元, 每季会消费6 0 0 0 元用于购买奢侈 品手表、6 0 0 0 元用于购买手提包和 鞋子以及70 0 0 元用于购买衣服。 杨女士说,这些女性通常都住在父母 家,然后让父母或者祖父母帮她们买单。 另外,调查显示,很多20 多岁的时尚杂 志读者基本没有存款。

杨女士说:“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独 生女。她们无须付房租,所有的收入都 是零花钱。她们有父母以及祖父母作 为经济支持。在这种家庭中,所有长辈 都会给她们提供支持。”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广告商把目光转向时尚杂志的原因。在女性杂志中,Gucci 和Prada 广告页的另一面通常是一些在国 外没什么名气的本土品牌,比如欧时力(Ochirly)、玛斯菲尔(Marisfrolg)、玮言 (EIN)和摩安珂(Mo&Co)。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在中国与40 多家杂志有合作关系,集团的数据显示,截 止到今年6 月1日,广告商向科技与商业杂志投放的广告费用有所减少,但在女性 杂志上投放的广告跃升了16.9%。杨女士预计,中国的二线与三线城市拥有很大的 发展潜力,在过去的三年里60% 的商店都是在这些城市里开张的。

杨女士说:“对于许多中国的消费者们来说,时尚杂志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郝小姐迫切地想要购买从杂志上看到的商品。她作为一名公关白领,每个月的 工资超过了10000 元,此外她丈夫的活动策划业务也在不断扩展。尽管她的父母 都是收入不菲的工程师,但她母亲现在也只有一个真的Prada 手提包。郝小姐在还在 不停地在计划购买更多的Prada 手提包,她认为这对于她的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中国是iPad 的第二大销售市场,因此杂志社的高管们一直在担心读者的兴趣会 转移到电子出版物上。但郝小姐表示,她仍然喜欢纸质杂志。她说:“杂志就像 书一样。人们想要的是真的东西,而不是iPad 上的应用。它们给人的体验是截 然不同的,看纸质杂志表明你对时尚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毋庸置疑,对于通常都是采用授权协议赚钱的出版商们来说,在中国发行杂 志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爱德华兹说,因为所有的杂志刊号都归中国政府 所有,所以赫斯特国际集团不得不同两家本地企业签订了许可协议,以这 两家企业的名义发行杂志。

第一家是赫斯特杂志中国分公司(Hear s t Magazines China),去年刚 从桦榭集团(Hac h ett e) 购入,经营管理着《Elle》和《Marie Clair e》。 第二家是时尚传媒集团(Tr ends Media Gr o up),赫斯特国际集团购买 了它的20% 的股份,授权它发行《时尚》和《时尚芭莎》。

19 98 年,鲍勃·古特维利希将《Elle》引进了中国。他说,中国政府在早 些年对杂志十分顾忌,因此会监督编辑部的工作,但是《Elle》的发行并 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因为中国政府更关注的是传统新闻内容,而非时 尚杂志中的照片。爱德华兹说:“我们的风险很低,《时尚》、《Elle》以 及类似的杂志不太可能触犯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规定。”

由于中国没有美国那样被普遍认可的 独立审计报告,因此在中国发行杂志 还有潜在的腐败风险。杂志出版商们 经常会向版权方提供虚报的发行量 数据。

除此之外,《瑞丽服饰美容》的主编张 宇说,在这一行里,广告商的某些额外 投入是必要的,但杂志拒绝进行幕后交易。 当然,出版商已经意识到,随着中 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这一市 场的增速也将趋于平稳。爱德华兹 说,杂志行业非常脆弱,它获得的 广告总体份额远远比不上其他媒 体,比如电视业。但是就目前来看, 只要这些有关电影明星和时尚潮 流内容的杂志能够顺利出版,时尚 杂志业的获益还是颇为丰厚的。

24 岁的郝泽娜是北京的一名公关白 领。她一直都是时尚潮流的忠实追 随者,为自己拥有四个Prada 包而感 到自豪。如今她有了新的爱好:时尚 杂志。她买了很多《Vogue》和《时尚 芭莎》,她喜欢看杂志里的照片,这 会给她时尚的灵感。

郝小姐说:“在上大学之前,我不怎么 看这些杂志,那会儿它们的图片质量不 好,最近几年里它们办得越来越好了。” 郝小姐喜欢的这些时尚杂志里登满了 LV 手提包和Chanel 口红的广告。

现在各个时尚品牌花在中国大陆时尚杂 志上的广告费已经超过了美国杂志。 要像很多中国企业那样在中国市场获 益,时尚杂志的出版商们要应付好中国 的审查制度,协调好与当地商业伙伴的 关系,还要处理好基层人员的腐败问题。 去年年底,《时尚》(Cosmopolitan) 的中国编辑们开始将月刊分成了两份 发行,因为这本杂志实在是太厚了。 《Elle》每月发行两次,因为杂志已经 增加到了700 页。为了满足广告需求,《瑞丽服饰美容》每年会增发4 期。

赫斯特国际集团(Hearst)甚至设计 了专门的塑料袋和布袋,方便女性们 将沉甸甸的杂志带回家。

赫斯特国际集团(Hearst Magazines International)拥有22 家杂志社,其 中包括《Elle》和《时尚芭莎》。该公司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肯·爱德华兹说: “我们从不把任何事情当作是理所当 然的。但是,今年的确是我们发展的非 常好的一年。”在中国,人们渴望获得 有关奢侈品的信息,但是除了时尚杂志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渠道了。

与西方女性们相比,中国女性们会花 更多的钱购买时尚杂志以及杂志中 介绍的产品。贝恩咨询公司2011 年 的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在奢侈品消费 榜上排名全球第六位。2010 年,中国 的奢侈品市场总值177 亿美元。LV、 Chanel 以及Gucci 仍然是最令人渴望 拥有的奢侈品品牌。

《瑞丽服饰美容》和《时尚》在中国的 售价是20 元,相对于北京4500 元的 人均月收入来说这两本杂志并不便宜。 爱德华兹说,年收入6 万的中国女性 会花12000 元购买一件奢侈品,而这 种现象在中国非常常见。

爱德华兹说:“我们正在经历这样 一段美妙时期,大多数女性摆脱贫 穷成为中产阶级或者达到更高水平, 她们中的很多人愿意购买奢侈品。” 赫斯特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杨莉娜 监督着九份杂志的运营,其中包括 《Ell e》和《M a r ie C l air e》。她说, 赫斯特时尚杂志的典型中国读者是 2 9 岁左右的女性,一般都是单身。

她们的月平均收入大约是8 5 0 0 元, 每季会消费6 0 0 0 元用于购买奢侈 品手表、6 0 0 0 元用于购买手提包和 鞋子以及70 0 0 元用于购买衣服。 杨女士说,这些女性通常都住在父母 家,然后让父母或者祖父母帮她们买单。 另外,调查显示,很多20 多岁的时尚杂 志读者基本没有存款。

杨女士说:“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独 生女。她们无须付房租,所有的收入都 是零花钱。她们有父母以及祖父母作 为经济支持。在这种家庭中,所有长辈 都会给她们提供支持。”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广告商把目光转向时尚杂志的原因。在女性杂志中,Gucci 和Prada 广告页的另一面通常是一些在国 外没什么名气的本土品牌,比如欧时力(Ochirly)、玛斯菲尔(Marisfrolg)、玮言 (EIN)和摩安珂(Mo&Co)。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在中国与40 多家杂志有合作关系,集团的数据显示,截 止到今年6 月1日,广告商向科技与商业杂志投放的广告费用有所减少,但在女性 杂志上投放的广告跃升了16.9%。杨女士预计,中国的二线与三线城市拥有很大的 发展潜力,在过去的三年里60% 的商店都是在这些城市里开张的。

杨女士说:“对于许多中国的消费者们来说,时尚杂志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郝小姐迫切地想要购买从杂志上看到的商品。她作为一名公关白领,每个月的 工资超过了10000 元,此外她丈夫的活动策划业务也在不断扩展。尽管她的父母 都是收入不菲的工程师,但她母亲现在也只有一个真的Prada 手提包。郝小姐在还在 不停地在计划购买更多的Prada 手提包,她认为这对于她的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中国是iPad 的第二大销售市场,因此杂志社的高管们一直在担心读者的兴趣会 转移到电子出版物上。但郝小姐表示,她仍然喜欢纸质杂志。她说:“杂志就像 书一样。人们想要的是真的东西,而不是iPad 上的应用。它们给人的体验是截 然不同的,看纸质杂志表明你对时尚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毋庸置疑,对于通常都是采用授权协议赚钱的出版商们来说,在中国发行杂 志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爱德华兹说,因为所有的杂志刊号都归中国政府 所有,所以赫斯特国际集团不得不同两家本地企业签订了许可协议,以这 两家企业的名义发行杂志。

第一家是赫斯特杂志中国分公司(Hear s t Magazines China),去年刚 从桦榭集团(Hac h ett e) 购入,经营管理着《Elle》和《Marie Clair e》。 第二家是时尚传媒集团(Tr ends Media Gr o up),赫斯特国际集团购买 了它的20% 的股份,授权它发行《时尚》和《时尚芭莎》。

19 98 年,鲍勃·古特维利希将《Elle》引进了中国。他说,中国政府在早 些年对杂志十分顾忌,因此会监督编辑部的工作,但是《Elle》的发行并 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因为中国政府更关注的是传统新闻内容,而非时 尚杂志中的照片。爱德华兹说:“我们的风险很低,《时尚》、《Elle》以 及类似的杂志不太可能触犯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规定。”

由于中国没有美国那样被普遍认可的 独立审计报告,因此在中国发行杂志 还有潜在的腐败风险。杂志出版商们 经常会向版权方提供虚报的发行量 数据。

除此之外,《瑞丽服饰美容》的主编张 宇说,在这一行里,广告商的某些额外 投入是必要的,但杂志拒绝进行幕后交易。 当然,出版商已经意识到,随着中 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这一市 场的增速也将趋于平稳。爱德华兹 说,杂志行业非常脆弱,它获得的 广告总体份额远远比不上其他媒 体,比如电视业。但是就目前来看, 只要这些有关电影明星和时尚潮 流内容的杂志能够顺利出版,时尚 杂志业的获益还是颇为丰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