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eter Ilyitch Tchaikovsky TELARC公司第三版1812序曲

 昵称17120269 2014-11-15
专辑英文名: 1812.Overture
专辑中文名: TELARC公司第三版1812序曲
资源格式: APE
地区美国
简介

IPB Image

[发烧天碟]TELARC公司第三版《1812序曲》

作曲:柴可夫斯基
指挥:康泽尔
乐团:辛辛那提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Telarc International
CD编号:CD80541

专辑介绍:

       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在他的录音历史上,曾经出版过4张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音乐制品;其中有3张是CD唱片,1张是超重装的LP唱片。
       泰拉克公司的第一张《1812序曲》是在七十年代末出版、发行的。这是一张划时代的超级LP唱片。采用240克的超重装压制(常规的LP唱片每张重120克)。该唱片的重播音色细致,层次丰富,表现力很好。尤其是在大炮效果录音的段落,动态十足,质感极佳。当然这也对播放器材、尤其是LP唱头的循迹能力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该LP唱片在大炮效果部分的片纹十分宽大,纹矩超过了1毫米(常规纹矩为0.1毫米左右)。
       这张“大炮”LP唱片的编号为:10041。共收录了《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哥萨克舞曲》等三首乐曲。
       这张唱片的整体音色厚重、温暖,歌唱性非常强。这张LP唱片的重播音场宽大,而且建立在厚重、歌唱性基础之上,十分难得。
       该LP唱片采用独立硬盒包装。该片的销量有限、有良好播放该片的音响器材更有限,能亲耳聆听该张LP唱片的播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音乐台《发烧门诊部》就曾在北京音乐厅的视听欣赏会上,满足了在场观众的这一要求。
       泰拉克公司的第二张《1812序曲》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版发行的,片号为80141,共录制了《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哥萨克舞曲》。仅长35分21秒。这张CD片创当年CD唱片录制动态最大的记录。由于在CD唱片中,首次加入了大炮的录音,为了保护播放者的音响器材,在CD唱片的显著位置,用鲜黄与黑色作了提示,并标出了“参看第6页”的文字。
       这张唱片的录音动态很大。《1812序曲》开始时的音量很小,而在结尾处的11声炮声中,其中的10声达到了0dB,一声达到了+6dB的最大录音电平。
       在第二段《意大利随想曲》的开始部分,独奏小号与铜管声部的融合度非常好,但小号的质感稍有些不足。
       在第三段《哥萨克舞曲》中,弦乐组的整体感不错,但铃鼓、三角铁等乐器的音色稍有些偏暗。
       这张唱片的音色厚道,但稍微暗了一点儿。对于使用优秀音响器材的朋友,重播效果不错。对于中低档的器材,重播的层次感稍有欠缺。
       2001年初,泰拉克唱片公司第三次出版、发行了《1812序曲》的CD唱片。并标明了采用数码直接比特流方式录制(简称DSD技术)。
       这张编号为CD80541的唱片,共收录了俄罗斯作曲家彼德·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波罗乃兹舞曲》、《意大利随想曲》、《斯拉夫进行曲》、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华尔兹舞曲》、《加冕进行曲》和玛捷帕中的《哥萨克舞曲》等7首乐曲。总长60分23秒。这张唱片的《1812序曲》是合唱加大炮效果的录音版本。
       在这张唱片中,原母盘的采样频率达到了28224MHz;是目前CD标准的64倍。这在录音技术上是一个历史性的高度。然后再转成441k/16Bit的普通CD格式。
       一般录音时,都是先录制成数字母带,经编辑制成编辑母盘,再转成工作母盘后压制CD唱片。这张《1812序曲》在录音的过程中,直接录制在母盘上,减少了母带编辑的工序,减少了在音乐制作中的损耗。这张《1812序曲》还采用了“超比特”录音技术。进而保证了该片在原母带状态具有120dB以上的动态范围。
       这张《1812序曲》的整体音乐表现是宽广、通透、声音很细致。由于用了很先进的录音技术,弥补了第二版《1812序曲》清晰度稍差的毛病。这张唱片的录音长度为60分23秒,比老《1812序曲》长了20多分钟。该片第一首乐曲的长度由实际的15分45秒,误印成14分23秒。对于喜爱错版收藏的朋友是一个机会,因为泰拉克公司的制作风格异常严谨,出毛病的时候不多
       2001年中,泰拉克唱片公司又正式推出SACD版的《1812序曲》。采用复合盘的方式制作。这是泰拉克公司推出的第4张《1812序曲》唱片,片号是:SACD-60541。
       这张SACD唱片与DSD版CD唱片的曲目相同,共有7段、60分23秒的音乐。
由于采用复合方式制作,其中有一层与DSD版的《1812序曲》相同,能与普通CD播放机完全兼容。另外一层是SACD层,其中包括双声道SACD、6声道SACD和部分信息资料。
       在使用SACD播放机进行播放时,音扬十分宽大,清晰度非常地好。在《意大利随想曲》的开始部分,你可以清楚地听到独奏小号的金属振动声、演奏家的气息声和铜管乐组清晰的定位。在《哥萨克舞曲》中,弦乐组的面积扩大了,每把小提琴的定位准确化了。铃鼓具有更强的质感,三角铁的泛音也丰富多了。
       但SACD版也并不是一切都完美了。由于重播时的音场过于宽大,使听音时的亲切感少了一些,好像是整个交响乐队离你远了。整体的音色也显得稍薄了一些。
       如果把SACD的《1812序曲》与LP版的《1812序曲》作比较,SACD版的《1812序典》属于宽广、淡雅的类型,而LP版的《1812序曲》则属于宽大、凝重的类型。LP版的歌唱性与艺术表现力是4个版本中最好的。其次是SACD版。普通CD版和DSD版各有千秋。
       随着音响技术的进步,说不定以后还会有第五版、第六版的“大炮”录音问世……。
由于HDCD在普通工作状态下的动态范围缩小了,在主观听音时反而会觉得声音的能量集中了。例如一个录音的动态范围是120dB,那么在重播时,会有相当多的时间在小音量、微小音量的状态下工作;如果把这个录音的动态压缩成72dB,那么小音量、微小音量的播放时间就明显地减少了。在这里提出一个音响方面的概念:这就是动态范围与最大音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动态范围指的是从最小音量(电平)到最大音量(电平)的范围大小;最大音量指的是最高录音电平或重播时的最大声压级。一个是范围的大小,一个是最高绝对值的大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HDCD录音格式自从1992年研制开发成功之后,由于众多的唱片公司和音响器材厂家没有对其积极支持,所以HDCD技术不论是从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普及。直到2000年以后,才有相应数量的HDCD唱片上市。但这时SACD、DVD-Audio等高格式的CD唱片也已经研制成功了。
      2000年以后,使用原版片号再版了一批HDCD唱片。例如美国阿里斯搭公司1989年出版的肯尼·G《回家》A2CD86B、1992年出版的肯尼·G《兄弟》07822186462;普利维塔唱片公司1992年出的简妮佛·瓦娜丝的《猎人》01005820892等等。
      这些再版的HDCD唱片在与原版普通CD进行对比试听时,明显提高了高频的透明度与细节。但整体音色有偏薄的趋势,动态也有一定的压缩。原版的普通CD的整体音色与融合度相对好一些,动态也大一些,但清晰度不如HDCD。
       从上面的对比结论可以看出,如果一种新的CD录音格式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进步,在播放效果上也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HDCD所采用的预加重方式,在普通CD格式上也同样可以实现。只要在母带制作时把相应增加的高频、相位信息直接混入母带中即可。
因此,HDCD确实属于一种过渡型的格式。
       DVD-Audio是一种新型的、高格式的CD方式。DVD-Audio分为96K/24Bit多声道和192K/24Bit双声道2种格式。96K/24Bit多声道格式的DVD-Audio唱片在普通的DVD播放机中,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能够获得相当多的重播细节,宽大的音场和比较甜美的音色。192K/24Bit的双声道DVD-Audio唱片需要使用专用的播放机,才能达到最佳的播放效果,但这种专用的DVD音频播放机的价格并不便宜。
       对比了LP、SACD、DVD-Audio、HDCD和普通CD等音乐唱片,播放效果最好的、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仍然是传统的高质量LP唱片(当然需要高质量的播放系统);其次是SACD唱片;然后是DVD-Audio唱片。而普通CD唱片与HDCD唱片的播放效果各有长处。以上的主观试听结论,与它们各自的技术特征是完全一致的。

转载自:浩淼

原文网页:http://sttd./bbs/viewthread.php?tid=8141&highlight=080

本资源转自视听天地论坛,原发人浩淼,特此鸣谢!

专辑曲目
01 1812 Overture ,Op.49
02 Polonaise from Eugene Onegin,Op.24
03 Capriccio Italien,Op.45
04 Marche Slave,Op.31
05 Waltz from Eugene Onegin,Op.24
06 Festival Coronation March
07 Cossack Dance from Mazepp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