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四合院大门的秘密--戴任

 老北京的记忆 2014-11-15

四合院的大门有六种形式,分别是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和西式门楼,此外还有一个垂花门。

最高级别的是“广亮大门”,门板装在后柱上,大门和门廊占一间屋子大小,门外的两扇墙呈外八字形状。从建筑上说气派,从风水上说敛财,向伸开手往怀里搂。在北京住这种院子的人非富即贵,“富”是富可敌国的那种富,“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种贵。到了晚期就比较混乱了,很多宅子转几次手,主人人也不一定有多富贵。清末民初也有不少人为了气派,把自己家的大门修成广亮大门。

比广亮大门低一等的四合院大门是“金柱大门”,门板装中间那根柱子上,也就是房檐的那根柱子上。因此门的进深不如广亮大门,其门外比门内浅,门外占四分之一,门内占四分之三。金柱大门的四合院最早是给官宦人家居住的,同样到了晚清界限就逐渐模糊了,只要有钱你就可以修这样的门。

第三个等级的四合院大门叫“蛮子门”,它的门板装在前门柱上,比金柱大门更靠前,因此外门道小更小。为什么叫蛮子门?传说与南方的富商有关,南方富商进京买了地,盖了房子,修大门时一般都把门洞修得特别小,不让人在此避雨。这是因为南方雨多,总避雨影响安全,所以南方人在京也延续了这个习惯,不设外门道,不想让人避雨。

第四个等级的门叫“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是普通人居住的,用现在的词汇说是“中产阶级”的房子。毛主席的岳父,杨开慧的父亲,北大教授杨昌济家就是如意门。如意门很小,而且没有门洞,门上有两颗门簪,贴有“如意”两个字,因此得名。李莲英的宅子原本就是广亮大门,但此人一向小心谨慎,怕太显眼,于是他让工匠把大门改为普通人家的“如意门”。历史上都把李莲英描绘成龌龊不堪的人物,其实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从他改门就能看出来。


第五种四合院的大门是“墙垣式门”,说白了就是在墙上安个门,和墙是一体的,没有柱子,没有房脊,是最低端的门。如果如意门是中产阶级住的,那墙垣式门就是老北京的最底层平民的房子了,例如骆驼祥子他们的房子估计就这样。不过也有例外,老的晋江会馆就是这种最简陋的门,而一位女作家根据她在这里生活的经历写了一部小说叫《城南旧事》,还拍成了电影,插曲非常有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的《送别》。


第六种是西式门楼,它本不是传统的中国建筑,晚清的时候受西洋建筑影响而出现,很难判断其等级。最有名的是曾国藩在北京的故居,就是西洋式门楼,以他的身份住广亮大门的四合院完全没问题,所以西洋式门楼的等级很难确定,要看主人是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