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案例丨如何在幼儿园建设民俗文化

 0自得其乐0 2014-11-15

这是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旗下“幼儿100(教师版)杂志”微信的第244篇文章。


欢迎大家加入QQ交流群【325425194】。我们期待与您探讨、碰撞出更多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话题。


青年路幼儿园建园于1946年,诞生在战火连绵的太行山区,不仅自身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也积极吸收了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将其融进课程,使民俗文化成为孩子们学习、体验、感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内容与现实生活最为接近,最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了解祖国传统习俗的重要途径,是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气质,激发幼儿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让爱陪伴孩子同行。


创设民俗环境,感悟特色文化

人们都说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纲要》中也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将创设主题与民俗文化教育有机渗透,并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带领幼儿一起动手操作,不但装饰、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也让幼儿随时能够与这些民俗文化艺术产生互动,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我们将中华经典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布置在楼道衔接处,培养幼儿聪明、勇敢、谦让等传统美德;将中国传统剪纸作品、国画作品、京剧服饰等装饰在楼道内,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美;和幼儿一起将他们亲手制作的龙舟、肚兜、扇子等布置在幼儿园大厅,与幼儿产生充分的互动,提高其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将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家乡的特产装点在一楼和二楼的展厅里,引导幼儿了解国家及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我们还在幼儿园开辟了国画和京剧专项室,在这里,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剪纸、国画、泥塑、印染、京剧演唱等课程,使孩子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激发孩子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提高孩子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甄选民俗内容,设定教育目标

众所周知,我国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包括精神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礼仪民俗等众多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如何甄选出既使幼儿感兴趣,又适于幼儿发展的内容,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过反复地搜集资料和教师们的广泛研讨,我们在精神民俗中选择了一些众人皆知的、易于被幼儿理解的童谣、美德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孔融让梨、铁杵磨成针、神笔马良、精卫填海等,让幼儿在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传承我国人民勤劳、善良、纯朴的美德;在社会民俗中我们选择了我国最常见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包括他们的民歌、民乐、民族舞蹈等;在物质民俗中,我们选择了那些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内容,如印染、国画、剪纸、面塑、茶艺,以及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等,引导幼儿欣赏;在岁时民俗中,根据我园的传统节日,我们选择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等;在礼仪民俗中,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选择了拜年礼仪、进餐礼仪、问好礼仪等与幼儿已有经验紧密相关的内容。


另外,我们还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根据大、中、小班对这些民俗教育内容进行细化。


小班的民俗教育目标为:对家人、老师有礼貌,熟悉亲人的不同称谓,培养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体验与人分享的乐趣;学习撕、剪、粘、画的简单技能;愿意与伙伴一起学习。


中班的民俗教育目标为: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对长辈有礼貌,愿意为他们做事;与同伴交往大方,说话自信,做事诚信;能用简单的剪纸、国画、民乐、民舞、民俗装饰等手段进行创作和表现,激发学习兴趣。


大班的民俗教育目标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培养爱祖国的情感;尊敬长辈,培养爱心与孝心;树立敢说敢做的自信;对民俗文化感兴趣,能运用剪纸、国画、泥工、民乐、民舞等形式表现民俗文化的内容。


组织主题活动,丰富民俗认知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其中主题活动是现今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师幼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将甄选出来的民俗内容与主题相结合,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开展主题,围绕教育目标组建集体教育活动,透过民俗的窗口,让孩子们领略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审视民族的历程,领悟祖国的无穷魅力,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如在小班我们开展了过新年的民俗主题。主题中我们开展了放鞭炮、舞龙、过新年、新年运动会、新年的装饰、好吃的糖葫芦等集体教育活动。


再如,在大班我们开展了欢乐民俗村的主题活动,设置了爬长城、民族大家庭、神奇的中药、祖国之最、挂灯笼、民族娃娃、扭秧歌、京剧脸谱、新疆小姑娘、赛马、妈妈格桑拉等集体教育活动。


在《京剧脸谱》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欣赏、探索、模仿、创造等教学法,引导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了京剧的历史与传承。在整个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他们一起创编京剧造型,设计京剧脸谱,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对我国传统京剧文化的认知与感受。


开设区角活动,提升创作水平

区角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在班级中创设一定数量的区角,并通过区角环境的创设、区角材料的提供,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自主性活动。它更有利于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产生有效互动,从而促进其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为此,我们根据民俗主题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每个班级设置了1-2个民俗文化区(如在大班开设了民间剪纸区、京剧脸谱区、青花瓷器区;在中班开设了蓝印花布区、灯笼装饰区;在小班开设了玩泥区、拓印区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参与民俗文化创作的乐趣,体验快乐,感受幸福。


另外,我们还在每个班级中设立了民俗生活体验区,为班级配备了烤箱、电磁炉、小石磨、锅具、案板、擀面杖等真实的灶具、餐具,带领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欣赏本市、本省,甚至全国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美食,如保定酱菜、天津麻花、山西面塑、新疆烤馕、清真月饼等,并从幼儿园伙房请来专业的面点师傅与孩子们一起制作。


开展民俗活动,激发民族情感

陶行知说: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生活,在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引导下,我们的幼儿教育必须树立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才能实现整个的教育。为此,我们每年都会在全园举行不同形式的民俗进园活动,通过对这些民俗艺术文化的欣赏、体验、表达、表现,一方面丰富了幼儿对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风格,体验到活泼、幽默、滑稽、夸张的民间艺术情感。


在清明节前后,我们会带领小班的孩子去野外踏青,带领中班的孩子到军校广场上去放风筝,带领大班的孩子去保定师范学校的七六纪念碑前祭奠先烈。在端午节,我们会邀请秧歌队入园表演扭秧歌、跑旱船,和家长一起举行包粽子比赛。在重阳节,我们还会带领孩子们到敬老院给那里的孤寡老人送礼物、表演节目。我们还会在新年前组织亲子运动会,让孩子们在或是轻松、或是热闹、或是肃静、或是祥和的氛围中产生对不同节日的真实感受,从而亲身体验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多姿多彩。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不同方式将民俗文化有机融入课程中来,使幼儿的课程内容学习和民俗文化学习在统一过程中综合进行,使民俗文化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之与幼儿园其他课程整体共生共容。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亲近民俗文化的同时,心灵中也会播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他们一定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文章来源与《幼儿100》(教师版)2014年11月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幼儿100》(教师版),请搜索微信号:youer100wecha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