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

 hzcnw 2014-11-16
        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摄影的影响

本人不是摄影家,也不是艺术家,顶多是个摄影爱好者。本文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经历和经验,没做过系统的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也没阅读摄影的理论著作。所谈内容不全面,不系统,仅反映个人的经验和观点。

改革开放前,摄影或叫照相是少数人的职业,除记者、照相馆、单位外一般人很少有照相机,即使有也是大多数是海鸥牌或凤凰牌国产相机。在那个年代本人是毕业不久的青年人,每月56元的工资养家糊口的压力很大,玩照相机是一件奢侈的事。本人比较幸运,有机会玩过照相机。在念大学时,姐夫机关清理库存,处理了一些物品,其中有两台旧相机。买下了,其中一台我玩了一阵子后还给他了。另外,毕业前一家照相馆在学校给学生洗照片,为了经营,免费将相机给学生使用,条件是照完后到他那里冲洗。这样,用照相馆的相机,为我班和其他班同学照了不少相片。毕业后照相机会就少了。那时有“重大事件”,比如某某同学调转工作,某某班级毕业,某某同事出国学习等等,要照相都是到照相馆去照或请照相馆来照,那时公园里也有不少流动照相的,交钱后在信封上写上地址洗完寄给你。都是黑白照片。记得82年到昆明听一个美籍华人的讲座,期间还到石林游玩,那么好的风景竟没留下一张照片。回大连途中,在桂林下车,由于是旅游点可租相机。我们几个开会的人合租了个相机,大家相互照了些照片,记得华中师大的一位老师给我放大了几张寄到大连。在街上看到照相馆冲洗过的胶卷挂在外面晾干呈红色,后别人告诉我那是彩色胶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彩色胶卷。

83年到美国,先到的朋友几乎人手一台相机,刚到匹兹堡,朋友带我在大学所在地奥克兰照了很多照片,不久当地华人组织大陆学者到俄亥俄州边界的克里夫兰游乐城(Sea World)去玩,也照了不少相片。在国内见都没见过彩照,刚出国没几天就照了不少。十月份组织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玩,朋友主动借给我相机。让我去拍照。出国,国家给每人带了半年的生活费。根据当月的花销,计算了一下可能的结余。决定买一个业余级的高档相机尼康FE价格300多美元,几乎是普通相机的价格的一倍,加上广角镜、长镜头、闪光灯、三脚架以及各种附加镜片总计500多美元。由于爱好摄影花这么多钱也在所不惜。照相是我在美国最大的消费。85年回国,大连还不能洗彩照。我回国照的第一个胶卷还是托人在美国洗的。后来国内逐渐开始了彩照的业务。

大约1998年大女儿为一家公司搞展览,有一台展会上用的数码相机。女儿知道我喜爱照相,会后花了一千元买下。当时系里还没有数码相机。为同事照了一些照片。那时还没有冲洗数码照片的地方,因此数码相机并不普及。进入新世纪,由于台式计算机的普及和数码照片冲洗问题的解决。数码相机很快得到普及。十几年来,各种卡片机,一般相机不断更新换代,连手机都有照相功能,而且价格一降再降。每家都有一两个相机。由于不用胶卷、不用冲洗,照完就可看到效果,不好就删掉。因此数码相机逐渐取代了传统胶片相机。另一方面照相机软件的进步,许多原来要人工调整的内容,都可自动实现。人人会用,都能拍出不错的照片,这进一步普及了数码相机。

二.怎样评价照片的好坏

现在,由于数码技术快速发展。照相机的存贮卡越来越大动则几个G,十几个G,电脑硬盘也越来越大,几十个G到几百个G。因此,外出旅游到处都在照相,人人都在照相。不少人回家后将这些照片放在电脑里或发在博客上。水平参差不等。而且照片的好坏看法不一。同一张照片有的说是艺术品,有的不以为然。本人的意见是对照片要从两个层面上评价:

一是从技术层面看,在上个世纪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技术的高低决定照片的成败,同一个场景有人可照出很好的作品,有人动不了手。记得我看过介绍摄影家吴印咸的一篇文章说到,吴和一群摄影记者到一个工厂车间采访,厂房昏暗,这群记者都动不了手去拍照,这时吴印咸啪啪拍了不少照片,冲洗出来后张张都很好,拍出了车间的气氛。为什么一般记者不能照而摄影家吴印咸却能拍出好作品呢。这就是技术问题。也就是使胶片正确曝光问题。这要知道光的强度,一是凭经验,一是靠测光表。大约80年前后,美国财富杂志到我校采访,一大早看到一群教员打太极拳,为了拍照,他们用测光表在人群中侧来测去。花了不少时间照了几张照片,后来在财富杂志看到那张照片,注解说中美合办的管理班学员在晨练。其实我们不是学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照相机里已经装置了测光表,照相时自动完成。正确曝光,可用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调整来解决,光线较暗时,可用大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光圈到底要多大,速度是多少。这需要经验。摄影家吴印咸的经验比一般摄影记者丰富得多。解决曝光的另一出路是提高胶卷的感光度ISO。八十年代宣传高感光度胶卷时,说在一只蜡烛的光亮下可拍出清晰的照片。本人买过1000度的胶卷,也试照了一些,尽管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可拍出了清晰的照片,问题是照片的颗粒很大。解决光线问题还有一招,就是使用闪光灯。闪光灯只能解决近距离照明问题。

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 - 老王 - 中学生摄影博客

 数码相机都有一个ISO调节钮,可对感光度进行调节,而且相机内的软件能对噪声进行自动处理,结果不像胶片相机的照片那么粗糙。下面照片是在斯特格尔摩沉船博物馆拍摄的,馆内光线非常暗,我将ISO设为4000,光圈设为4.0,速度由相机自动定为1/6秒,,照的时候听到快门顿了一下才关闭,看开来手没动。按快门时保持手不动很重要。

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 - 老王 - 中学生摄影博客

 现在不少相机除了P(progrem)档,即自动档,还曾设了一些拍人物,拍风景,拍夜景,夜间人物的辅助档。实际上对应这些辅助档,光圈和快门速度都作了相应的设定以及ISO也做了调整,这些调整在转换辅助档时由程序自动完成。使用P档时再加上辅助档的应用一般会照出很不错的照片。相机为保证整张照片的感光,给出的设定对特殊要求往往不能满足。用普通品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都同样的感受,在表现较暗的景色时,往往暗处被加亮了,失去要表现的气氛。如下面的照片使用自动挡拍的,也很清晰,各处曝光均匀,整张照片看起来很平淡,气氛没了。经过Picasa处理将阴影调黑后,效果截然不同。

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 - 老王 - 中学生摄影博客
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 - 老王 - 中学生摄影博客
再如,要表现黎明时分的气氛就不能曝光过度,需适当调节,下图是在圣-彼得堡拍的街道,本人比较满意。
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 - 老王 - 中学生摄影博客
 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的相机很好,很多功能还不会用,在工作时我就把它当傻瓜用,效果还挺好。为提高照片的质量,我建议在买了新机器后还是应该好好读说明书。我的一些知识就是从说明书学到的。比如,为得到正确曝光,光圈和速度可互相补偿,光圈小些时间就要相应加长。这要根据场景和自己的想法确定。比如有人照街道夜景,在马路上拉出长长的红色和白色曲线使画面更生动,这就要光圈小些,时间长些。在拍燃火时,长时间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照片是84年CMU春季嘉年华上照的,吃过晚饭朋友告诉我到CMU拍燃火去,我带了三脚架拍了几张照片。下面照片可叫着“椰子树”,是长时间记录了燃火爆发的过程。另外,照运动照片时,可速度优先,当速度设定后,光圈由相机自动设定。拍速度特快的运动事物可在相机随着运动事物运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得到被照事物清晰而背景带运动的气氛。这些都是常规技术,要多实践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现在照相技术由于IT技术的发展,对于拍照一般相片应没有问题了,但并不是说不用专研技术了。技术的高低还是反映在你的照片中。
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 - 老王 - 中学生摄影博客
 技术上评价是看是否恰当曝光,不是正确曝光,为了营造某种氛围,有意让他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看他景深,是否该清晰出都清晰。
小光圈景深大,大光圈景深小,比如照风景,应使光圈小些,按全景三分之二处对焦。比如照一朵花,光圈大些,花瓣都照得清楚花的周边模糊,照人物也是一样,突出要表现的事物。关于技术层面,就说这些。后面就艺术层面谈谈我的见解,具体内容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