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勇:关注降压,更要追求心脑获益

 水共山华 2014-11-16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李勇教授指出,降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J 型曲线效应”概念的提出,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ACCORD 研究、ONTARGET 研究以及 INVEST 研究均证实了“J 型曲线”的存在。

针对合并 2 型糖尿病的高危患者的 ACCORD-BP 研究显示,与标准降压相比,强化降压并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尽管强化治疗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了 40%,但严重不良事件较标准治疗明显升高。另有研究发现,血压的“J 型曲线”效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显著相关,但与脑卒中事件无显著关联,这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的血液灌注主要依赖于收缩压,受舒张压的影响较小。ONTARGET 研究结果表明,强化降压治疗预防心梗的获益仅见于血压最高的亚组,当血压水平高于 134/77mmHg 时才显示降压“越低越好”。此外高危患者中,收缩压低于 130mmHg 的益处主要源于脑卒中减少,而心梗以及心血管死亡并未改善甚或增加。同样,INVEST 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舒张压降得过低,冠脉事件发生危险也增大。舒张压降至 70~80mmHg 时,心血管事件风险降至最低。当舒张压为 60~70mmHg 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近 1 倍,舒张压降至 60mmHg 以下,终点事件发生率则增高 2 倍,但是脑卒中风险并无显著的增加。可见,在舒张压降低时,心梗发生危险显著高于卒中。李教授总结到,降压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体风险,应该设定一个心脑血管风险最小的目标值。

李教授表示,从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角度来讲,能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的降压药物对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更有优势。LIFE 研究首次头对头比较了 ARB 与β 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获益,证实了 ARB 减少心血管事件优于β受体阻滞剂,其中最大的获益来自于 ARB 能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VALUE 研究则显示,缬沙坦减少心血管事件与氨氯地平相当。另有 Meta 分析显示,5 类降压药物在降低冠心病事件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对于脑卒中而言,不同的降压药物所带来的获益不同,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的降压方案在降低脑卒中风险方面逊于其他方案。因此,不同的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方面会有所不同。

何种联合能带来最佳心脑血管保护呢?李教授认为,RAS 活性增加会导致冠脉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乃至心肌梗死风险增加,这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也就是说,即使血压控制达标,随着 RAS 活性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风险仍在显著增加,抑制 RAS 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尤其重要。然而从平稳控制血压角度讲,长效钙拮抗剂则更有优势,它能有效降低 24h 血压和控制晨峰血压。因此,RAS 抑制剂联合钙拮抗剂能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这也是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的。 

编辑: linjinl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