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之魂

 add119acc110 2014-11-16
师之魂

K币(0)个  发表日期:2014年11月16日          【编辑录入:wzhqa

师之魂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要为人师表。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然而,教师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种种经济诱惑之中,为避免受社会的负面影响,自身必须具备严格的自律精神和高尚的师德水准,才能在现实的教育生涯中“守身如玉”,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爱岗敬业是教师的灵魂。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从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见真情,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从而树立起“角色”理想。建立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学高信为师、身正堪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精神,公正无私的高尚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苏联共产主义教育家曾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富于敏感的,即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盯视着他。”世上没有任何人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习惯。优雅规范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教”,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行为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育人是师德的归宿。育人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这也正是从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其人生的关键转折期,思想可塑性较强。因此,把育人放在首位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当今教育界里,仍然存在这样的弊端: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老师的法宝。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学生能考好,就万事皆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一个孩子如果连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学那么多知识、技能又有何用呢?有报纸报道,一所职业中学,学生来自各地,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学生中间经常拉帮结派,互相打架斗殴,其间包括学习优异的学生,同时也给校风建设带来很大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即使老师有再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也无济于事,关键在于育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学生生动讲述“江湖义气”,“拉帮结派”对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危害就显得非常重要。

    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为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子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

   教育是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更何况身心处在发展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地需要爱。教师只要真心付诸于爱,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为对教师的尊重,在接受教师的教育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只要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就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使自己成为一个“竭忠尽智甘为四化造就人才,呕心沥血愿替祖国培育栋梁”的人民教师。

(摘自《课堂内外.教师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