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草扎秧父抱子,菜篮装笋娘怀儿

 ldjsld 2014-11-16

  稻草扎秧父抱子;
  菜篮装笋娘怀儿。
    ——佚名撰

  【注释】(1)扎:绑缚、捆扎。 (2)菜篮:亦作竹篮,即指用竹子编成的篮子。

  【鉴赏】这是一副妙语巧对的风趣轶事联。传说安徽太湖县有个姓李的状元,他有个儿子,是个活宝贝,读书懒惰,专好贪玩。但状元的侄儿却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有一天中午放学后,李状元的儿子先带着一伙调皮鬼从正在插秧的田间经过,有个老农拦住他们说:“过去我听人说过:‘稻草扎秧父抱子’这个对联还没有人对出下联,今天就请李公子对出下联来。”公子不加思索,就信口雌黄地说:“寡妇偷人也怀儿。”引得人们大笑不止,他还自鸣得意地扬长而去。不一会,李状元的侄子背着书包恰也经过那里,老农亦拦住他求对。他沉吟片刻,即对出下联:“菜(竹)篮装笋娘怀儿”,深得正在田间的农民们的赞许。这件事,后来被李状元得知,他喟然长叹:“犬子不才,出言鄙俗,虫也;侄儿俊秀,淡俗而雅,龙之徵也。”果然,后来状元的儿子连秀才也没考取,状元的侄儿却中了状元。后人把这个故事称为“一联辨龙虫”。

  不管这个故事的传说是否属实,但就这副对联本身的艺术性来说,称得上是一副工于心计,妙趣横生的巧对佳联。这副对联采用了譬如法的艺术技巧,将上联中稻草与秧苗的关系比方成父亲与儿子的关系。秧苗是由稻草上结成的稻谷播种后长成的,儿子是由父母生养的,只是类不同而性相近,符合植物生长和人类成长的自然变化规律。这里将“稻草扎秧”比喻成“父抱子”,既准确贴切,形态逼真,又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下联同样将菜(竹)篮与竹笋的关系比方成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把“菜(竹)篮装笋”比喻成“娘怀儿”,也就自然合情合理而顺理成章了。所以,这副对联不仅上联别出心裁出得奇巧,下联亦独具匠心,对得贴切,实有天衣无缝之功,巧夺天工之妙。

  这副对联用词讲究,对仗精工。联中以“稻草”对“菜(竹)篮”,“扎”对“装”,“秧”对“笋”,“父”对“娘”,“抱”对“怀”,“子”对“儿”,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无一不恰到好处。且用词十分讲究,全联无一虚字,既可以看做名词对,又可当作动词对,尤其是上联的一个“抱”字,与下联的一个“怀”字,是作精心构思后选用的,寓意深刻,一字多用,起到了统帅和连贯全联的作用,产生出奇特的艺术效果,“抱”和“怀”相对,不仅在上下联中对得既工整又贴切,就是在同一上联或下联中,也相互衬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上联的“抱”与“扎”、下联的“怀”与“装”,都各自紧密相连,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技巧——拟人化手法,将普通的“稻草扎秧”拟化成“父抱子”的有趣模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把简单的“菜(竹)篮装笋”拟化出“娘怀儿”的动人情态,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人有一字值千金之感。难怪后人把这副对联归入妙语巧对的楹联之中,而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