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二)

 宛平2008 2014-11-17
   

七、 恒定电流 -

1.  电流强度:Iq/t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

2.  欧姆定律:IU/R -

3.  电阻: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

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EIr+IR也可以是EU+U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

5.  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

6.  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

7.  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

8.  电源总动率:PIE,电源输出功率:PIU,电源效率P/P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

9.  串并联关系

1)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1/R1+1/R2+1/R3+

2)  电流关系 I串总I1I2I3=…; I并总I1+I2+I3+ -

3)  电压关系 U串总U1+U2+U3+…; U并总U1U2U3= -

4)  功率分配 P串总P1+P2+P3+…; P并总P1+P2+P3+ -

10.  欧姆表测电阻 -

1)  a电路组成  b测量原理 -

2)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

3)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Rx) -

4)  由于Ix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

5)  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

6)  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

11.  伏安法测电阻 -

1)  电流表内接法:

a)  电压表示数:UUR+UA -

b)  选用电路条件Rx>>RA [Rx>(RARV)1/2] -

c)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 -

2)  电流表外接法: -

1)  电流表示数:IIR+IV -

2)  选用电路条件Rx<<RV [Rx<(RARV)1/2]

3)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

12.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

1)  限流接法 -

a)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

b)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Rx -

2)  分压法

a)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

b)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Rx -

13.  注:

1)  单位换算: 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106Ω

2)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  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  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  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八、 磁场 -

1.  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

2.  安培力FBIL(LB) {B:磁感应强度(T) ,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

3.  洛伦兹力fqvB(VB); 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

4.  在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

1)  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

2)  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a)  Ffmv2/r2rmr(2π/T)2qvBrmv/qBT2πm/qB

b)  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c)  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等于二倍弦切角)。 -

5.  注: -

1)  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  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让磁感线穿入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 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那么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方向 -

3)  右手定则: -确定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发电机) -右手定则的内容是: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则其余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4)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

九、 电磁感应 -

1.  感应电动势

1)  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

2)  EBLv(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

3)  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

4)  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  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

3.  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

十、 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

1.  电压瞬时值eEmsin 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 ωt2πf) -

2.  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 -

3.  ()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

4.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PP -

5.  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P/U)2R;(P′: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 -

6.  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

7.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

8.  : -

1)  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电=ω线,ff线 -

2)  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

3)  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

4)  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十一-、热学* -

1.  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

2.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  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4.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  r<r0f<f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  rr0ff,分子力F0,分子势能EEmin(最小值) -

3)  r>r0f>f,分子力F表现为引力 -

4)  r>10r0ff≈0,分子力F≈0,分子势能E≈0 -

5.  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

6.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

7.  : -

1)  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r0FF且分子势能最小; -

5)  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

6)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  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十二、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

1.  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

2.  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l>>r -

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

4.  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

5.  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

6.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7.  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

8.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9.  注:

1)  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  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  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十三、 光的反射*

1.  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

2.  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i /sin β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i:入射角,β:折射角}

3.  全反射:

1)  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

2)  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

4.  : -

1)  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  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

十四、 电磁波* -

1.  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

2.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

3.  : -

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十五、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  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

3.  动量定理:IΔp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

4.  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

5.  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

6.  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7.  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

8.  物体m1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

9.  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

10.  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

11.  E=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

十六、波粒二象性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  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

2.  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Δl1;暗条纹位置: Δl2(2n+1)λ/2n0,1,2,3,…);条纹间距 Δx=(l/d) λ  (l远大于d)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  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

4.  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5.  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

6.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

7.  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

8.  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 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ν:光的频率}

9.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2/2W mv2/2:光电子初动能,hν:光子能量,W:金属的逸出功} -

10.  : -

1)  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

2)  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激光/物质波。

十七、 原子和原子核* -

1.  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

1)  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

2)  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3)  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

2.  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

3.  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E末{能级跃迁} -

4.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

5.  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

6.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  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 -

8.  注: -

1)  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

2)  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

3)  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

4)  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的电子云/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