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提升青少年气候素养

 wwm5837 2014-11-17

    ■李玉洁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性的全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加强对青少年的气候变化教育,使得他们关注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联合国及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气候变化教育可持续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教育来帮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强青少年的气候变化意识,提升青少年的气候素养。而这项工作也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6条“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的落实。

    加强气候变化教育是应对当前气候变化风险的必然选择。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风险之一,近些年来高温、强降水、干旱、台风、低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据统计,2000年至2013年我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增加,平均每年达2500多亿元,2010年超过5000亿元。青少年是受气候影响最大的群体,因此,增强青少年的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气候变化教育,带领青少年关注气候变化,将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加强气候变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与学习机制的重新思考。

    气候变化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其要求在教学中纳入气候变化的核心议题,如气候变化的现状、影响、适应与减缓措施,国际形势等,同时也需要参与式的方法来激励青少年,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气候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潜质、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并且取得实实在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成效。气候变化教育可以改善教育、教学与学习,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对于今天的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它是优质教育的重要元素,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得国民教育体系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及全球治理的其他环境危机所带来的挑战。

    加强气候变化教育、提升青少年气候素养的多重途径。

    加强气候变化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气候素养,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并需要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设计。对学校而言,则意味着要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校园管理、社会协调等各方面做出全面的部署。

    第一是丰富教学手段,将气候课堂落到实处。要将气候变化教育落到实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已有课程设置和学习教材,特别是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实践课等与气候变化有关联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渗透一些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特别是对教材中与气候变化和低碳等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挖掘梳理和讲授。二是加强教师的气候变化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气候变化教学能力。三是编写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知识读本》《气候变化教育案例库》等科普读物和气候变化教育系列丛书,作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课外必读物,而在大专院校设置气候变化选修课。四是开设专门的气候变化实验课堂,设置丰富有趣、形象直观的节能减排小实验,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试验中不仅增长气候变化知识,还能增进自主创新的热情和能力。

    第二是加强观念传播,使低碳行为遍及校园。一是可以通过开设气候变化或低碳的主题活动或学校低碳日活动,让学生通过低碳宣传栏、黑板报、绘画大赛、知识竞赛、创意大赛等活动形式,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积极性。二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针对气候变化应对和低碳生活方式,召开专题研讨会,收集典型活动案例,交流和分享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成果,推广一批青少年中的“气候典型人物”或“气候榜样”。三是学校要加强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低碳行为,如进行垃圾分类、尽量少使用空调、尽可能节约生活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备或餐具、不用照明时随时关灯等。四是鼓励青少年组织相关社团,形成校园内有影响的气候变化应对或低碳组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宣传环保理念。

    第三是发展校外合作,加大科普实践活动力度。一是要加强与气象、水资源、海洋、地理研究等气候变化相关部门的合作,邀请相关专家走进学校当老师。二是加强与气候变化科普基地的合作,积极组织青少年去参观访问气候变化或低碳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三是要加强与气候变化、低碳或环保类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四是要加强与家庭与社区的合作。

    第四是鼓励国际参与,传播青少年的气候声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参与,而中国青少年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机会相对较少,应该多鼓励并创造机会让中国的青少年走上联合国舞台,去传递中国下一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声音。这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青少年在威胁全球生存的气候变化议题上,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知识,愿意承担气候治理的责任,并且他们正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准备。

    总之,气候变化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过程,而气候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协同。政府应该加强气候科普和教育的力度,真正将气候变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通过课堂内外多种途径来加强对气候素养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起有气候治理新意识的下一代。

    (作者系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