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学木工活儿吗

 真友书屋 2014-11-17

插图:孙群萃


中国:“榫卯”的现代故事

孙勇

70后,绘画专业毕业,tag Design创始人,“榫卯”app开发者

1.

我是生于70年代正中间的,童年除去半导体收音机外没有其他家用电器,孙敬修爷爷在下午4点整讲故事,而那台红梅收音机用了一个外接的木头电池盒,是我爸自己做的,盖子抽拉式,还刷了绿油漆。我爸是退伍军人,在纸箱厂工作,挣钱不多,业余时间喜欢跟哥们一起摆弄木头做家具,是爱好也是改善生活,那年代或更早一些的口号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家里的桌子、衣柜、小板凳都是他亲手做的。后来甚至还做了一对布面木扶手沙发,木头框架,里面是麻绳固定好的黑色弹簧,外面蒙上麻袋皮再罩上格子棉布,坐上去弹弹的,还挺舒服。

我记得家里有大大小小的刨子、锯子、斧凿,还有一条长长的大板凳,一端有个宽宽的一头翘起的铁锯齿,可以卡住木料再用刨子推着刨光,刨花在一头聚拢起来,是生炉子的最好材料!入冬之前家里就把边角废料劈成劈柴,而刨花是最好的生炉子材料了。我喜欢闻木头的味道,看我爸在那鼓捣那些木头,或者眯着一只眼睛用锤子嗒嗒地敲打刨子、微调刨刃。很小的时候我就尝试帮父亲用斧子劈柴,父亲教我怎么摆放木头,怎么顺着木头的断面落斧,还有看他用灰绿色的油石磨斧子和刨刃……

20109月我从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离职,空闲和慢下来之后,一些灵感混合发酵。我在北京的北四环租了一间30平米的办公室,进行了一次创业的尝试,围绕设计和生活,设计生产了一些家居用品,其中有一些木头的茶盘,设计元素取自苹果电脑的键盘,茶盘内部是1:1精确大小的电脑键盘,使用半机械雕刻粗坯,之后剩下的一半需要用手工刮去毛刺之后打磨,上蜡,重复如此,最后木头会呈现出流水一般的迷人纹理,温润如玉一般的触感,美极了!想做好木头的产品就要了解木头。通过网络能找到众多关于建筑家具的书籍著作,于是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古建筑报告》等书就成了必读,甚至还有《营造法式》和《天工开物》《鲁班经》这些古老的著作。书中涉及的经典榫卯结构让人赞叹和感慨,但是同时理解起来也非常吃力,因为都是平面图,要是能在电脑程序或者手机上能查看三维的榫卯结构该有多好!等后来我与朋友合伙创立了一间设计公司tag Design,进行移动应用App的设计开发工作,这个念头又涌现到了我的脑海里。

2.

在启动“榫卯”项目前的两年里,我的工作与生活中断续地与木头发生关联,比如跟要好的朋友买房子去看木头家具,他们去木工培训班学习,或者参观精彩的古典家具展览,设计师们的独立家具品牌开始多了起来。

好友冬瓜本名王东佳,一位线上广告公司设计总监,老G叫吕凤泉,互联网资深设计师,他们两个都是木工爱好者,我们在微信里建了个群叫木匠铺,天天琢磨着找地方弄个木工房。冬瓜和老G可以说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极少一部分年轻人的状态,有艺术学习背景,有商业设计工作经历,同时又没有丢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梦想的追求,白天他们在公司上班,而业余他们沉浸在木头、材质、设计和对工匠生活、手艺的痴迷之中。他们也都会运用电脑软件Sketchup进行初步的家具设计,这本是一款针Google出品的针对建筑设计的免费软件,结果却因为直观便利的操作性和易学易用性成为家具设计的工具,而更有国外狂热木工爱好者为之编写了专门针对木工设计的插件,使之成为木工爱好者的利器福音。

冬瓜和老G曾一同报名参加“素元木作”的木工基础培训,其实素元本身也是一个实木家具设计品牌。过去几年中,这样一些新的、小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诞生出来,成为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设计和品质主导的实验先行者。而这些新式生活方式和家具品牌,都大量使用老的手工工艺,例如榫卯结构,藤编结构等,而木材用料选择也趋于精细,柚木、黑胡桃、榉木、楸木等,努力营造持久与质感的同时又追求符合现代生活的审美与设计。

我可以算作“失物招领”品牌的粉丝,隔段时间就会去国子监街的两家店里去转转,前后买过几把椅子和一张柚木大桌。我喜欢他们的设计和腔调,平和温暖,家的感觉。在榫卯开发过程中,“失物招领”的创始人李若帆态度开放地介绍其家具设计师肖岳给我们认识,肖岳则带我们去工厂实地观看和拍摄素材,又介绍会榫卯老手艺的王勇师傅给我认识。当我第一次见到王师傅,打开手机跟他解释我们要做什么时,他看着屏幕上开合旋转的榫卯结构时,抬头睁大眼睛看看我说“这不是榫儿么?”能让老手艺人直观地明白,这让我真的很开心,科技的门槛可以借助好的设计与体验降到最低。而在交谈中,王师傅滔滔不绝地讲传统木工手艺的事儿,木头的事儿,一点没耽误他利落地干手中的活儿,在黑胡桃木上熟练地用传统框锯开出精确的燕尾榫,严丝合缝。

在榫卯预告片中演示了一个裹腿枨榫卯结构的制作过程,这则是“木纳”的一位老师傅冯国利帮我们实现的。认识“木纳”的创始人张俊涛,也是机缘巧合。冬瓜定制家具时要来了老张的电话,于是我当天就跑到了他位于东南7环外恍如世外桃源般的工厂兼住地。老张10多年前从最基本的木工学徒做起,对做工和材质很在行,此外“榫卯”知识工具部分的那些充满沧桑感的传统木工用具,也都是他早年在各地各处用心收集下来的。记得那天下午在他的院子里拍摄这些早已无人问津的传统木匠工具时,他在旁边静静地说“这在过去就是一家人吃饭的家伙什儿啊。”

这些创立之初都带有强烈个人色彩与热情驱动的品牌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尴尬的痛楚,小规模半手工生产意味着成本偏高,最终价格相对昂贵。消费这些小规模、有定制属性的高品质家具品牌的人群,也基本是小部分收入与知识修养相对较高的人群。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到设计的价值、材料和持久的价值,是所有品牌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而作为消费者,如果在了解之后,透过设计和质感去感受到思考和态度,持久地使用这些木作家具,又何尝不会在日常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呢?

2014年北京的夏天来临时,“榫卯”也接近完成,当我看着手机屏幕上自由开启旋转缩放的经典榫卯结构的时候,隐约有一种直觉,我们完成了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榫卯”app201465日在App Store发布,之后不到两个月里被下载了40多万次,一度攀升到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教育类的第一名。而通过后台查看40多万用户使用数据,用户最长每次打开“榫卯”竟然能够使用20分钟左右!要知道在这个极度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中,一款App能够占用一个人的20分钟,还是如此小众和另类的文化教育类应用,让我们开心极了!我们也更加乐观地意识到,不是现代的年轻人不喜欢我们传统的老手艺老文化产物,只是严重缺乏媒介与途径。这些好东西不该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消失殆尽,我们不该只能在博物馆中去瞻仰它们,而是该通过现代的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来让它们继续鲜活地传承下去。我不知道“榫卯”是不是做对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愿如此。

插图:孙群萃


美国:YouTube上的木匠

文/小殷爱录像

个人网站http://www./,立志做最全的中文木工知识库

1.

我到美国工作几年后,贷款买了房子——一栋60年的老别墅,搬进去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百废待兴。跟美国大部分木工爱好者一样,我们都是在第一次购房后,为了省钱而选择DIY,才跟木工结缘的。当时我打算把家里所有的地毯都换成木地板,陆陆续续地购置了桌锯、钉枪等许多工具,完工后成果可喜——到这里为止,其实我做的都是装修工的活。之后看到装潢店中墙角围边成品和伐木厂木材毛料的价格差,便下决心要把后院的小屋变成一个工具齐全的木工坊,把整条木工流水线都搬进家里。

我的木工技术都是在家中自学的,但老师却是各个领域最有建树的大师。我平时也会逛逛国内的木工论坛,网友普遍反映,在中国木工技艺的传承主要靠面对面的讲授,不拜师就学不到最“独门”的手艺。而西方木工发展到现在,基本已经没有一种技术是只有一小撮人垄断的。他们的态度更像是我们成语里的“教学相长”,大家互相刺激,良性竞争,一起进步。

2.

我不只一次听到大师们公开表示:我所有的技巧、诀窍,都是你花钱可以买到的。美国的印刷品都卖得不便宜,这也刺激了那些大师们的创作欲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很高的经济回报。木工其实是分类极多的技艺,有专门打柜子的,玩车床的,搞雕刻的,拼木贴皮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出专类别的书才是王道。这种高回报的市场,也造就了如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没错,你很少能在其他国家看到业余木工培训的质量、数量能跟美国比肩的。DavidMarks说过,“我从不看轻业余这个词,说他们业余只是因为他们不靠木工来养家糊口,但他们的作品,有一些我觉得已经到达了博物馆级别了。”美国民间木匠的高水平跟他们培训市场的繁荣分不开,然而,这个“业余”,其实很大程度上也都是被逼的。

不少来到美国的欧洲人都说,“你要在美国找一个人教你做木工很容易,但要找一个教你做木工赚钱的人太难了。”放眼望去,那些已经在公共视野里崭露头角的人,在电视节目被收之后,都在靠做家具为生的这条路上碰到阻碍。这说明一件事,在美国,教木工,要比做木工来钱的容易。目前美国的木工培训市场正在慢慢转型,从最早的杂志,到电视台节目的兴起、衰落,再到民间的免费视频,专家走穴开课,收费会员的网站游客越来越多。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这周,木工杂志AmericanWoodworking刚被FineWoodworking杂志社收购了,而Fine Woodworking目前也在靠多出视频,经营网络上的收费会员平台来赢取利润。

3.

事实上,数码科技和互联网对木工在美国的普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2006126日,Matt Vanderlist在他的地下室发布了第一个民间木工视频节目,从此,各种木工视频便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再加上YouTube、数码摄像机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有渠道可以录制节目,表现自己。

Woodworkers in YouTube

Rob Cosman

http://www./user/robc45?feature=watch

我觉得他是把手工工艺的教学最量化、细化的木匠。每个步骤,每个细节,他都会告诉你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最后成果的影响等等。他的燕尾榫、手锯、木刨调教等视频都非常值得称道。他把原来难以捉摸的工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真正把木工这门艺术提升到了理论层次。

Steve Ramsey

http://www./user/stevinmarin

YouTube上最流行的木工播客,每周五都会更新一集,内容全部免费。他选择做的都是被大大简化、可以在一个周末完成的项目,所以非常适合DIY爱好者。他的视频并不能帮你系统入门,但确实会激发你动手的欲望,主要还是娱乐为主,总体来说是一个散播欢乐散播爱的木匠。

Matt Vanderlist

https://www./user/mbwpodcast

美国民间免费木工视频播客的鼻祖。早期的视频着重手工工具,现在他慢慢也变成手工、电动双修的木匠。他很幽默,所以他的视频娱乐性挺高的。

Marc Spagnuolo

http://www./user/TheWoodWhisperer

这就是传说中的“The Wood Whisperer”,应该是西方所有网络视频木工教学的播客里最成功的一位了。他最初是以免费视频起家,现在开办了Wood Whisperer Guild的收费会员制系统,把重心转移到了制作收费内容上。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之前发布的视频质量,极其推荐。工具上偏向电动为主,必要时也使用手动工具。

Andy Halewood

http://www./user/Aandyyaitch123

他自己也教木工的,作品都挺好看,视频也不错。貌似许多是在学校里做的,也有一部分在家里完成。



更多木工内容请看《新知》杂志11月号

插图:孙群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