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老年报 >>> 正文

 大才的图书馆 2014-11-17
      也许是一种巧合,好像就从自己迈过花甲之年门槛那一刻开始,缕缕白丝点染了双鬓,鱼尾纹也悄悄爬上眼角,尽管说话的节奏和气势与原来无异,可时间一长就显出疲态,毕竟岁月不饶人呀。有时因赶写材料,眼睛盯着电脑荧屏连续敲打键盘,不一会儿就眼涩腕酸,腰背不适,只好无奈地发出“看似精神不倒,实则廉颇老矣”的自嘲。
      生老兴衰是任何人不可违背的发展规律,可一旦落到个人身上,的确有如临大敌之感,尤其担心在公众场合碰到熟人,倘若人家问及年龄,心里企盼最好能夸奖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可现实就是现实,只要走入菜市场,还没等开口问价,小贩便不停地喊着“大爷”或“老人家”,尽管是尊称,却一百个不高兴,有时还气哼哼地拂袖而去,弄得小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刻只有自己心里明白,是“大爷”的称呼让自己平添烦恼。
      不久前,在大街上与一位30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相遇。想当年他是那么活泼好动,童真稚气,招人喜欢,如今,竟成了一老翁,头发稀疏,背部微驼,眼角下垂,讲话时满脸皱纹。他见我一副惊诧状,笑着说:经历全写在我脸上了。原来,这些年他接连遭遇企业下岗、爱人患病和老人去世等家庭变故,人突然衰老了。他仔细端详我一会儿说:你的形象没太大变化,但和当年英气勃发相比也老多了。
说来也怪,这段时间如同到了分水岭一样,原本熟悉的人对自己的称谓随之变化,同仁开始尊称“老同志”,年轻人恭称“前辈”,同道中人称“老师”。由于自己担任了电视一档访谈节目的首席嘉宾,在荧屏上连续播出了30余期节目,有人又称我“资深专家”了。起初对这些称谓不愿接受,甚至采取排斥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心态平和了,心情淡定了。是呀,度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还能总是风华正茂吗?
      年龄的增长和称谓的变化并不可怕,有一点倒是要时刻警醒:不能顺势下坡,倚老卖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与之相反,仍然要与时俱进,勤于学习,提升品位,淡泊名利,踏踏实实走好未来之路。倘如此,才能无愧于“老”的称谓。
(刘宝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