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茶的鉴别以及误区

 傅氏藏书 2014-11-17
现在喝普洱的人越来越多,普洱茶不仅可以减肥排毒、美容养胃,而且对高血压,心脏病都有一定功效。尤其是在现在的秋季,秋季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半生熟发酵程度的普洱茶,也可生茶和熟茶混用,取其两者功效。这样饮用茶性适中,介乎生熟茶之间,不寒不热,很适合秋天气候。但是我们在喝普洱茶的时候会有一些误区,更为如何鉴定普洱茶的好坏而伤脑筋。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普洱茶的鉴别知识以及误区,以供大家参考:


一、在品饮新生普洱茶的时候有几个误区需要注意:
1.以粘稠为厚:粘稠因为“发酵”而导致,这一点,我们在红茶黄茶和一些乌龙茶上深有体验,一般来说,软一些的茶汤若是很粘稠,就会令人有“厚”的感觉。这种“厚”是基于口腔和舌面之间的空间来说的,因为粘稠所以觉得很浓,因此就很容易产生“厚”的感觉,因发酵导致粘稠的茶喝到嘴里像是一团很泡的东西,相同体积下,泡的东西要轻,而相同重量下,泡的东西的体积要大一些,所以,含着粘稠的茶汤会令人感觉到口腔和舌面之间的空间很充盈,很饱满,因此会有“厚”的感觉。
普洱新生茶是“不发酵茶”,所以不会太有“粘稠感”,优质普洱茶的“厚”,指的是茶汤对舌面和口腔的触感和渗入感,具体来说就是四个指标:深,重,强烈,结实,二者的区别用舌面来感知比较科学,汤入口的时候,忽略掉口腔的其它部位,将注意力集中到舌面和舌前两侧,会感觉到粘稠的轻而泡,而优质普洱重且结实,前者在舌面往周围散,充盈整个口腔,但对舌头没有太大的压力,基本上只对舌面的最表面一层有触感,而后者透过舌面往舌头里面渗,会对舌面以下更深的部份形成触感。
2. 以苦涩为浓强:苦涩的基础是脂型儿茶素含量比例高,加上工艺的粗糙而导致,苦涩味令人不爽,其实是越短淡越好。而且,越苦涩的茶,对肠胃越刺激。
3. 以回甜味为回甘:类似正山小种的那种喝完马上有回甜味(类似甘蔗味)的感觉是因为发酵导致的,绿茶和红茶对冲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新制的生茶中若是有很明显的回甜,说明有发酵,并不是茶种或原料造成的。
4.以舌面附着感为厚:很多茶喝过后舌面依旧有很长时间的“附着感”,而这种“附着感”很多人又将其理解为“厚”,其实是一种“类似舌苔一样的令人难受的感觉”,属于很明显的缺点。
5.舌面呆滞感为“润”:舌面附着感很强且生津很慢的茶在泡到一定浓度的时候,喝起来会有一种“舌面上一直水水的”的感觉,很多人以此为“润”,其实,这恰恰是“呆滞”的感觉。
二、在对普洱新茶是否优质的评估中,有几个更为重要的指标:
1. 生津的速度很重要:因为生津是很容易的,很多原因可以令人生津,所以,过份注意生津的感觉反而会混淆,要准确的体验纯粹因为茶的刺激而导致的生津,科学的方法是“体验生津前的感觉”也就是“舌面散发感”,从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生津的速度,速度越快,越优。
2. 回甘的彻底程度,真正优质的茶,从回甘一开始,苦涩就结束,没有舌面附着感,整个口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
3. 香气的融合度,闻起来和喝下去后的香气程度比例,优质新普洱的香气是喝下去后再从喉咙里面出来,持续很长时间,很清悠。
4. 喉感的深度和持久度:喉感很深的茶,喝起来会有“口腔感觉没有喉部感觉强烈”的体验,且喉咙深处的触感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加上回甘很深,香源也很深,所以就会有,喉咙的感觉比嘴里强烈的感觉。喉感深且苦涩短淡汤感厚实的茶,在一定温度和浓度条件下,胸部都会有异常舒服的暖热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