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港通之后的医药指数何去何从

 xhz0734 2014-11-17

沪港通之后的医药指数何去何从

    今日,沪港通开通试运行,A股与港股市场迎来更加紧密的共同发展阶段。实际上,沪港通开通初期由于额度有限,加上对双方市场交易特点的熟悉程度,沪港两市资金短期内势必很难在新的对方市场掀起大的风浪来。相反,由于预期的兑现,之前炒作的券商股等相关板块还不排除可能出现见光死的情况。倒是有一点细节,不知道投资者注意到没,就是诸如贵州茅台、恒瑞医药、片仔癀、天士力等白马类价值股今天出现了异常的大幅高开。虽然这些股很快回归正常走势,但短期的异动也向我们透露了港资的一些偏好所在。

     与A股的投资者喜欢炒作题材概念股相比,外资更偏重于价值投资,喜欢追逐价值蓝筹股和成长白马股。而A股中也具备着这样一个价值与成长兼备的板块,那就是医药板块,未来随着沪港通的深入发展,板块个股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代表这个板块长期综合走势的指数即医药指数。在过去多年大家无数次期待上证指数的黄金十年之时,其实医药指数已经悄悄的走出了真正的黄金十年。

    和大多数指数仅仅是反弹的性质相比,医药指数已经于上个月再次创出十年来历史高点:8563.63点。其最具代表性的个股恒瑞医药也同期创出了历史新高。下面简要就介绍一下上证医药主题指数(代码:000121)(以下简称医药指数)的相关走势情况。

    医药指数(000121)发布于2004年,基准点位为1000点,2005年年中和上证指数的998点一同见底636点,并于2007年10月涨至4484点,2年翻了7倍,在05-07年的所谓蓝筹股大牛市里仍跑赢了上证指数。2008年底调整至1689点见阶段性低点,大熊市的跌幅再次低于上证指数。而2009年之后,医药指数则更强的跑赢了上证指数,至2010年底见了阶段历史高点的7520点,两年翻了四倍多,远高于同期大盘110%的涨幅。2011年由于国家实行药品降价和抗生素监管的趋严等行业利空影响,加上前两年累计的超涨幅,医药指数出现了40%左右的下跌,略微跑输上证指数,也是近8年来唯一跑输上证指数的一年。之后2012年初从4201点起步,持续走出了两年半的慢牛市,至今日的收盘点位7963点(2014年11月17日收盘点位),2010年的阶段高点在四年后的今年9月份已经成功跨越,并已在10月16日创出了历史最高点的8563点,四年来指数再次翻倍。自发布以来10年总涨幅690%,是同期上证指数60%涨幅的十倍左右。具体走势参考下图:

沪港通之后的医药指数何去何从

   从图中我们看到,作为反映医药板块个股整体走势的一个指数,它实实在在的反应了最近10年来医药板块长期稳定的向上走势。从中期来看,他也反应了不同时期医药板块个股的波段震荡。从个股方面来看,其主要成分股走势大致趋势与此也相同,但是由于个股质地的不同,基本面优异的个股在指数上涨时的涨幅更加明显,在指数下跌时则跌幅相对更小,基本面成长性相对差异性的医药个股则相反。

    沪港通开通之后,对于该指数,本博的核心观点也始终未变:即该指数刷新未来将长期继续跑赢上证指数。中短期来说,和深证医药指数(399618)一起,两个指数均将在不久的未来突破10000万点大关。长期走势上,我们认为该指数将会螺旋式的上升,呈现长期稳健的牛市,其看好理由最根本的在于行业非周期性的长期增长属性。而各种具体的理由,都只是构成行业此属性的各种因素。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医保制度的日益完善、医药科技研发水平的飞速发展、医药企业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例仍偏低、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堵多的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等,对医药医疗板块公司业绩的成长性都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性支撑。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各医药企业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药价,还利于民,真正为大众健康做出贡献;而作为投资者,我们也不放弃和排斥这其中的高利润率的投资回报。

    对于投资者而言,过去十年长期投资医药板块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投资,而沪港通开通后的未来,对于板块内的大多数股票仍然如此。我们看到无数人踏空了那么多翻N倍的医药大牛股,却没有看到谁因为长期投资医药股造成巨大亏损的。当然一两年的中期持股甚至几个月的短线投机,如果你又是追高买入部分个股,是有可能亏损的。医药个股也正因为与上证指数的不同步,以及短期的无暴利机会,让绝大多数人难以做到长期持有。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追逐暴利者除了极少数成功者,大多数人最终都无法跑赢医药板块的这些蜗牛股。

阅读博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秋实的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