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即从学习、经理解、到记忆。记笔记正是促进学习、理解、记忆三方面联结的重要途径!
课堂笔记的要求
1.条理化 一般来说,老师会把章、节标题写在黑板上,记这部分内容有助于了解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但也会出现因课文内容需要、老师讲授思路不同,而不按板书顺序讲课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又要注意保持知识本身固有的顺序和条理。
2.不放过课本之外的精华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经常会谈到许多关于学习方法、思想方法等内容,这都是老师的切身经验,对学习行之有效,对学生提高素质、能力极有好处,也应及时记下来。
课堂笔记的记法
1.详记 即把课堂上讲的知识,尽可能地全面记下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政治、语文、生物、部分化学课程。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很强,而且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份量比较平均,如果记录不完整,容易产生不连贯、不全面、散架子的现象。
2.略记 即只记录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略去。这样,可以省出时间来思考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学、物理、部分化学课程等。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前后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强,公式方程等各种关系式较多,掌握关键内容即可,其余问题可由此推出、迎刃而解。
当然,这两种方法也不是绝对分开的,要综合使用。
整理课堂笔记应做到三点
1.要系统 课堂上随手草记的内容,由于为了争取时间、不影响听课,往往次序失当、轻重不一,缺乏系统性。课下整理的笔记,应当是一个知识体系。
2.要完整 课堂上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要补充完整,记得不太准确的地方要更正过来。完整并不是繁琐,仍要求简洁、中心突出、内容精炼。
3.要留出副页 笔记留副页,或者留出一页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空白处,无论是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的笔记都是需要的。
课堂笔记的使用
学过的知识是学习新课的基础,应经常看笔记,温故知新。经过一段新课的学习,认识水平提高了、对问题的认识深刻了,再去温习笔记可以纠正其中的错误、补充新的知识,使记笔记的水平不断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