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谈中文学科:传统深厚 路向开阔-教育要闻-教育频道-中工网

 敬贤书斋 2014-11-18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郭俊玲摄

复旦大学中文系一景 刘 畅摄

中山大学中文系 资料图片

最新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排名(部分)

  提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常简称“中文学科”),一般人并不陌生,甚至还多少“插得上嘴”。因为无论“语言”,还是“文学”,都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中文学科”是社会影响面很广的传统学科,也是对大学人文教育起着“引擎”作用的基础学科。当今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以及部分专科性大学,都设有“中文学科”。如果说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那么“语言文学”在整个文科中也处于类似的“领头羊”地位。

  学科的源流与现状

  “中文学科”渊源悠久,从先秦到晚清,传统教育基本上就以语言文学为主要内容,除了熟读经史子集,就是课习诗赋或文章技巧,培养的主要是文人。传统的学术并不像现在这样细分学科,文史哲各自分科,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清末始建现代的大学,设立“中国文学门”(后来又称“国文系”),“中文学科”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文学科”逐渐成型,整体上仍承袭传统朴学,注重考据、校勘、注疏,稍后又引入科学实证方法,力求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在矛盾纠结中日趋交融变通,“中文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水平大幅提升。教学则强调“博学而知文学源流”,文学史研究成为重头戏。这时期的“中文学科”偏于精英教育,培养出许多文科和教育方面的杰出人才。

  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苏联影响,强调专业化教育,文史哲分科愈加明显,中文系内部也逐步形成了“文学”“语言”和“古典文献”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强调厚今薄古,但“古”字号的语言文学研究仍为主轴,而又增添了一些新兴的学科分支,如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现代汉语,等等,研究领域拓宽,与现实的联系加强了,学科的体制也得以完善。经“文革”劫难之后,1980年代学科复苏,“中文学科”异常活跃,一时几成“显学”;各学科分支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成绩斐然,但研究和教学的基本格局仍不脱原有框架。

  比较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最近这十多年。面对新形势和时代要求,“中文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科研方面,都有大的调整。本科培养由专业化往通识方面转,多数大学的中文系不再分专业,有的就融合成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标的定位则转而培养有较高语言、文学素养,有一定写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只有少数综合性大学(如北大、复旦)仍然保持有三个专业的分野,但也力图打通彼此界限;本科侧重通识,加一点专业训练;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再细分专业方向,招生甚至要落实到二级学科下属的某个分支。无论研究生培养还是学术研究,仍然呈现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向,其中利弊尚待厘析。

  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支与课程设置

  “中文学科”是涉及面很宽的一级学科,通常下设7个二级学科。由于各个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条件不同,学科设置的情况会有些差别,但课程安排则大同小异,主要“异”在二级学科。这里略作介绍。

  “文学”专业方向有3个二级学科,即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研习古今文学理论和文学源流,评论重要的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跟踪当代文学现状;当然,也会涉及文学批评、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影视文学、通俗文学及少数民族文学,等等。文学总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因此通过文化现象分析去研究文学,或者从文学的角度观察社会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对话”,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研究的重视。

  “语言”专业方向也有3个二级学科,即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因为语言学研究对象不限于汉语,涉及面又很广,现在已经从“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升格”为一级学科,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有的大学专门成立了语言学系。不过考虑到学科的历史状况以及教学的便利,多数大学的中文系仍然维持文学和语言“不分家”,因此语言专业就改为下设1个二级学科“汉语语言学”(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和1个一级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言”专业方向致力于探索汉语古今演变过程,梳理语音、语法、语用等现象以及以语言本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语言规律。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这些年对外汉语也逐渐成为一个学科分支。另外,和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计算语言学也成为“新宠”。

  “古典文献”专业方向只有1个二级学科,就是古典文献,主要研习古籍整理方法,通常要涉及版本、目录、音韵、训诂等学科分支。古代典籍校勘、古代经典阐释、古文字、中国文化史、国外汉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古典文献”学科的人才紧缺,一些大学中文系开不出这方面的课,或者只开“中文工具书”等普及性的课。如今“国学”很热,一些大学专门成立国学研究院,或开设国学班,好处是打通,但研习的范围过于广泛,也可能专深不足。

  如今多数大学的“中文学科”都依照二级学科开设7门基础课,要求一二年级本科生必修。到了二三年级,逐步增加专业选修课。还有些学校(通常是没有新闻传播专业的学校)会开设某些跨学科或者应用性的课程,诸如新闻出版、影视、文秘、写作等。学生也就在修课、读书和研究中发现各自的兴趣或所长,在高年级选读文学、语言或文献的专业课程,为毕业论文或者读研究生做准备。到硕士、博士培养阶段,多数大学的“中文学科”都依照几个二级学科来招生和分科教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也大都归属某个二级学科。

1 2 共2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