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故事学中药——柴胡,党参,.栝楼,知母

 风声之家 2014-11-18
读故事学中药——柴胡,党参,.栝楼,知母
 
37.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伞形科


(一)在很久以前,蜀国的凤凰山上,有两个人很要好。一个姓柴,一个姓胡。他们给一个地主家当长工,二人亲如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患了病,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地主知道后,便要撵走他。柴兄和地主争论了半天,没用,他一咬牙,背起胡弟就走了。柴兄背着胡弟,爬到半山腰处,把胡弟安顿好后,便在山中找野果充饥。胡弟躺等,等得肚子饿了,口也渴了,便顺手拔些身边的野草根咀嚼充饥,胡弟越嚼越觉得味道不错,便接着嚼了下去。柴兄回来了,带着柴火和野果、野菜,就开始生火煮食,他俩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看看天色已晚,兄弟俩就在这山坡草地上露宿下来。柴兄一觉醒来,见胡弟没睡觉,询问胡弟,胡弟一楞,说:怪了,我晚上为什么没发病呢?柴兄想到了胡弟嚼过了野草,就试着用这种野草煎汤给胡弟喝,果然见效。他们干脆暂不回家,也不再给那地主干活了,决定采这种野草下山去卖,一治好了穷哥们的病;二可以有一条生路。于是,二人就采了很多这种草,并用两人各自的姓给这种野草药起名为柴胡 于是,他们开始做起卖柴胡的生意了。时间不长,这一带用柴胡又治好了几个人,于是名声传出,患病的人纷纷前来购买,柴胡也随之列为中药收载起来。
(二)唐代有个胡进士,家有长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进士怕传染给家里的人,就让他离开。二慢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他请了许多医生,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后,急忙命人到二慢躺过的草丛中挖草根,洗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病就好了。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照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周繇摄

【别名】地熏、茈胡(《本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等的根。舂、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泥土,晒干。
【原形态】①北柴胡,多年生草本,高4570cm。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cm,宽0.61.3cm,先端渐尖,全缘,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cm,不等长;总苞片12片或缺;小伞梗510,长约2mm;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约1.5mm;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约3mm,分果有5条主棱,棱槽中和接合面均有油管。花期89月。果期910月。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
②狭叶柴胡,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湖北等地。生于干燥草原。【炮制】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100斤,用醋12斤)
【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附方】
①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②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事方》柴胡散)
③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④治肝气,左胁痛:柴胡、陈皮各一钱二分,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医医偶录》柴胡疏肝饮)
⑤治肝经郁火,内伤胁痛:柴胡5钱、黄芩1两半(炒)、山栀1两半(炒)、青皮1两、白芍1两、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症因脉治》柴胡清肝饮)(备注:原文无剂量,参照柴胡清肝散等所给,未必合适)⑥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甘草半两(炙微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煨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局方》逍遥散)
⑦治盗汗往来寒热:柴胡(去苗)、胡黄连等分,为末,炼蜜和膏,丸鸡头子大。每一、二丸,用酒少许化开,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柴胡黄连膏)⑧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渣,任意时服,一日尽。(《传家秘宝方》)
⑨治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济急仙方》)【备注】尚有多种同属植物亦作柴胡入药:分布于东北的长白柴胡;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的兴安柴胡;分布于东北的大叶柴胡;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青海的长茎柴胡;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的膜缘柴胡;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的小柴胡;分布于新疆的金黄柴胡;分布于四川、甘肃、内蒙古的多脉柴胡。

38.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桔梗科


传说吕洞宾和铁拐李二位神仙从中原来到太行山云游,仿佛来到仙境,赞叹不已。当他们走到平顺地界时,忽然看见了一头野猪,在山坡上的土里乱拱,二仙童心未泯,想看个究竟,见野猪拱过的地方,黑土疏松,油光发亮,土里长着一种似豆秧的东西。
铁拐李把它放在口中,边嚼边跟着吕洞宾赶路。走了一程后,吕洞宾已气喘吁吁,而铁拐李却神情如常,于是遇见樵夫时忙请教其中缘故。樵夫说:“这是一种神草。传说古时上党郡有户人家,每晚都隐约听到人的呼叫声,但每次出门看望,却始终不见其人。在一个深夜,主人随声寻觅,终于在离家一里多远的地方,发现一株根的形体和人一样的植物,因出在上党郡,所以叫“党参”。

照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孙庆文摄

【别名】上党人参(《本经逢原》)、黄参(《百草镜》)、狮头参(《翁有良辨误》)。【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 (Nannf.) L. T. 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与木质部贴紧,饱满柔软,然后再晒再搓,反复34次,最后晒干即成。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直径11.7cm,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具多数瘤状茎痕,外皮乳黄色至淡灰棕色,有纵横皱纹。茎缠绕,长而多分歧,下部疏生白色粗糙硬毛,上部近于光滑。叶对生、互生或假轮生,具柄,叶柄长0.54cm,被疏柔毛;叶片卵形,长17cm,宽0.85.5cm,先端钝或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花单生,具细花梗;花萼绿色,具5裂片;花冠广钟形,直径22.5cm,淡黄绿色,且有淡紫堇色斑点;雄蕊5,花丝中部以下扩大;子房上位,3室,胚珠多数,花柱短,柱头3,极阔,呈漏斗状。蒴果圆锥形,3室,有宿存花萼。种子小,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境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
【性状】由于产地不同,有西党(主产陕西、甘肃)、东党(主产东北)、潞党(主产山西,多为栽培品。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称台党)之分。【炮制】党参:洗净泥沙后润透去芦,切片或切段,晒干。炒党参:将麸皮置于加热之锅内,至锅上起烟时,加入党参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党参100斤,用麸皮20斤)
【性味】甘,平。【归经】《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有实邪者忌服。【附方】
①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党参1斤(软甜者,切片),沙参半斤(切片),桂圆肉四两。水煎浓汁,滴水成珠,用磁器盛贮。每用一酒杯,空心滚水冲服,冲入煎药亦可。(《得配本草》上党参膏)②治泻痢与产育气虚脱肛:党参(去芦,米炒)二钱,炙耆、白术(净炒)、肉蔻霜、茯苓各一钱五分,怀山药(炒)二钱,升麻(蜜炙)六分,炙甘草七分。加生姜二片煎,或加制附子五分。(《不知医必要》参耆白术汤)
③治服寒潦竣剂,以致损伤脾胃,口舌生疮:党参(焙)、黄芪(炙)各二钱,茯苓一钱,甘草(生)五分,白芍七分。白水煎,温服。(《喉科紫珍集》参耆安胃散)④治小儿口疮:党参一两,黄柏五钱。共为细末,吹撒患处。(《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⑤抑制或杀灭麻风杆菌:党参、重楼(蚤休)、刺包头根皮(楤木根皮)各等量。将党参、重楼研成细粉;再将刺包头根皮加水适量煎煮三次,将三次煎液浓缩成一定量(能浸湿党参、重楼细粉)的药液,加蜂蜜适量,再将重楼、党参细粉倒入捣匀作丸,每丸三钱重;亦可作成膏剂。日服三次,每次一丸,开水送服。(北京中医学院《新医疗法资料汇编》)⑥常年复发疰夏病(低热缠绵,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口淡口甜,粘腻不爽,大便溏薄,小便短赤)的患者,于立夏前连服本方七剂,每能起到预防作用。(附方:党参9,五味子6,麦门冬9,当归9,青陈皮各4.5,黄柏6,神曲9,甘草3,水煎二汁,分两次服。) 
【备注】供党参药用的尚有:管花党参(又名甜党、叙党,产四川、贵州);绿花党参(产四川);秦岭党参(又名大头党参,产陕西、甘肃);新疆党参(产新疆);柴党(产四川、甘肃)等。

39.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葫芦科


传说,江南有座高山,上有神仙洞府,终日云雾缭绕。当地有个樵夫,以打柴为生。一天中午,他砍柴歇息时循着泉水的声音走到一个山洞口,喝足了水,躺在树荫下的一块石板上歇息。恍恍惚惚中,他听到有人说话,一睁眼,竟然看见两个老者在谈论。黑胡子老者说:今年咱的洞里结了好大一对金瓜。白胡子老者摆摆手:嘘,小声点,那边躺着个砍柴的,当心把咱的宝贝金瓜偷走。” 黑胡子不以为然:怕什么,他进不了洞。只有七月初七午时,口念天门开地门开,摘金瓜的主人要进来才行。白胡子生气了: “别说了,咱们下棋。听到这里,樵夫滚下了石板,蓦地醒了,原来是场梦。哪有什么老者?他沮丧地挑起柴担回家了。后来,他越想越觉得神奇:我莫非遇到了神仙,那山洞真藏着宝贝?”他决定试试。七月初七这天午时,他到了山洞,口念着咒语,门果然嘎的一声打开了。樵夫走进去,只见里面真的长着一架碧绿的青藤,上面结有一对金瓜。他高兴地摘下金瓜,一口气跑回家。到家一看,他愣了,这哪是金瓜呀,分明是两个普通的小圆瓜。他失望地把瓜扔到了一边。
过了些时日,樵夫又上山砍柴,不由自主地他又来到那个山洞外,躺在石板上歇息。刚闭上眼,又听见了原来那两个老者的谈话声。白胡子埋怨道:都怪你多嘴,咱的金瓜被偷走了。黑胡子说:怕什么,又不是金子。白胡子说:可那是名贵的药材呀,比金子还贵重。非得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用,要把瓜的皮色晒红才会有润肺清热的作用哩。樵夫醒来,边回家边想,这莫非又是神仙托梦,要我种药材给人治病?到家后,他找到了已经烂了的那两个瓜,取出瓜籽,来年春天种在了院子里。到秋天,果然结了很多瓜。他摘下瓜晒干,给咳嗽痰喘的病人吃,一个个都见效。之后,他每年栽种,送给病家,且分文不取。人们尊敬他,让他给这瓜取个名字,他想了想说,就叫它瓜蒌吧。再后来,这个名字又渐渐地被写成了栝楼

照片来自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别名】地楼(《本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瓜葵(《针灸甲乙经》),泽姑、黄瓜(《别录》),天圆子(《东医宝鉴》),柿瓜(《医林纂要》),野苦瓜(《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药手册》),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广东中药志》),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和中华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果实。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长达10m。块根肥厚。茎攀援,多分枝,表面有浅纵沟,光滑无毛;卷须腋生,细长,先端2歧。叶互生;叶片近心形,长宽各1220cm,常为57浅裂,裂片倒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疏齿,幼时两面疏生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38,排列成总状花序,有时单生;萼筒状,长2.54cm,萼片5,线形而反卷,长11.5cm;花冠白色,裂片5,倒卵形,先端细裂成流苏状;雄蕊3,花丝长46mm;雌花单生,萼、瓣与雄花略同;子房下位,长卵形,花柱长,柱头3深裂,呈丝状。瓤果卵圆形至广椭圆形,熟时橙黄色,光滑。种子多数,扁平,熟时黄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长于山坡草丛、林边、阴湿山谷中。主产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炮制】霜降至立冬果实成熟,果皮表面开始有白粉并为淡黄色时,即可采收。连果柄剪下,将果柄编结成串,先堆积屋内23天,再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2个月左右);然后剪去果柄,洗净,置蒸笼内蒸至稍软,压扁,切成块。
【性味】甘苦,寒。【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实主胸痹,悦泽人面。茎叶疗中热伤暑。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黄疸,便秘,痈肿初起。【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附方】
①治小儿膈热咳嗽痰喘甚久不瘥:栝楼一个,去子为末,以面和作饼,炙黄为末。每服一钱,温水化乳糖下,日三服,效乃止。(《宣明论方》润肺散)②治痰嗽:黄热栝楼一个。取出子若干枚,放入去皮杏仁,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鲁府禁方》)
③治喘:栝楼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栝蒌内,烧煅存性,为末。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普济方》栝蒌散)④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洗)半升,栝楼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⑤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一个(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金匮要赂》栝蒌薤白白酒汤)⑥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一个(捣),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汤)
⑦治肺痿咳血不止: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熟,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济总录》)⑧治吐血:取端正栝楼,以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煅存性,地坑内合一宿,去泥捣为散。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黑神散)
⑨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黄肥栝楼一个,以酒一盅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一两,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⑩治时疾发黄,心狂烦热闷不认人者:大而黄栝楼一个,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硝八分,合搅令消尽,分再服。(《海上集验方》)
⑾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并治酒黄:栝楼青者焙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普济方》逐黄散)⑿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栝楼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熟,为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本草衍义》)
⒀治乳肿痛:大而黄栝楼一个熟捣,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一升,日三服。(《子母秘录》)⒁治乳痈及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栝楼一个(研烂),生粉草、当归(酒洗)各半两,乳香、没药各一钱。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妇人良方》神效瓜蒌散)
⒂治酒癖,痰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食饮:栝楼瓤一两,神曲末半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葱白酒调下二钱。(《圣惠方》)⒃治肠风下血:栝楼(烧为灰)、赤小豆各半两。上二味,杵为末。空心酒调下一钱匕。(《圣济总录》)
⒄治热游丹赤肿:栝楼末二大两,酽醋调敷之。(《产乳集验方》)⒅治便毒初发:黄栝楼一个,黄连五钱。水煎连服。(《永类钤方》)
⒆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本草纲目》)⒇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本草纲目》)
21)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本草纲目》)22)久痢:用熟栝楼一个,煅存性,出火毒,为末。一次服完,温酒送下。
23)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本草纲目》)24)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本草纲目》)
25)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本草纲目》)26)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本草纲目》)
27)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本草纲目》)28)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本草纲目》)
29)治痰咳不止: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为末,以姜汁澄浓脚,丸弹子大。噙之。(《摘元方》)30)治酒痰,救肺:青黛、栝楼仁。上为末,姜()、蜜丸。噙化。(《丹溪心法》)
31)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或浓痰,肺痈:管理皮二至四钱,大青叶三钱,冬瓜子四钱,生苡仁五钱,前胡一钱五分。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32)治胸痛、肋痛:栝楼皮四钱(胸痛配薤白头五钱,肋痛配丝瓜络三钱,枳壳一钱五分)。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33)治乳痈肿痛:栝楼皮四钱,蒲公英五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34)治牙齿痛疼:栝楼皮、露蜂房,烧灰擦牙;以乌臼根、荆柴根、葱根煎汤漱之。(《世医得效方》)
【备注】同属植物井冈栝楼Trichosanthes jinggangshanica C. H. Yueh、湘桂栝楼Trichosanthes hylonoma Hand.-Mazz.、多卷须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var. multicirrata (C. Y. Sheng et Yueh) S. K. Chen、长萼栝楼Trichosanthes laceribracteaHayata的果实,在少数地区亦作栝楼入药。

40.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百合科


从前有个孤寡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生。因她不图钱财,把采来的药草都送给了有病的穷人,所以年老了却毫无积蓄。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块心病就是自己的认药本事无人可传,想来想去,她决定沿街讨饭,希望能遇上个可靠的后生,认作干儿子,了却自己的心病。一天,老人讨饭来到一片村落,向围观的众人诉说了自己的心事。一时间,讨饭老太要认干儿子传授采药本事的消息便传开了。不久,有一个富家公子找到了她。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盘:“学会了认药治病,岂不多条巴结官宦的路子。”于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但过了十几天,却一直不见老太婆提药草之事,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声“妈”,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几年再说吧。”这下子把公子气得暴跳如雷,他叫嚣起来:“白养你几年,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愠怒,冷笑一声,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公子的家门。
她又开始沿街讨饭。没多久,又有个商人找到他,愿认她当干妈。这商人心里盘算的是卖药材,赚大钱。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谈传药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一晃两年过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讨,说着心事,竟被很多人当成疯子、骗子。这年冬天,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门外。
响声惊动了这家的主人。主人是个年轻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里,嘘寒问暖,得知老人饿着肚子,急忙让妻子做了饭菜端上。老人吃过饭就要走,两口子拦住了:“这大冷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老人迟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一天,老人试探着说:“老这样住你家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樵夫急了:“您老没儿女,我们又没了老人,咱们凑成一家子过日子,我们认您当妈,这不挺好吗?”老人落泪了,终于道出了详情。而樵夫夫妇却没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图啥报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从此,樵夫夫妇忙着活计,很孝顺老人,老人就这样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到了80岁的高龄。
这年夏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樵夫不明就里,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跑东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终很开心。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人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型叶子、开有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说:“把它的根挖来。”樵夫挖出一截黄褐色的草根问:“妈,这是什么?”老人说:“这是一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身虚发烧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樵夫想了想说:“妈是想找个老实厚道的人传他认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发财,去坑害百姓!”老太婆点了点头:“孩子,你真懂得妈的心思。这种药还没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后来,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许多种药草。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药,但他一直牢记老人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照片来自网上


【别名】蚔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本经》),芪母(《广雅》),提母(《范子计然》),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较佳。栽培三年后开始收获。挖出根茎,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为毛知母;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光知母。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状茎横生于地面,其上有许多黄褐色纤维,下生多数粗而长的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长1570cm,宽36cm,质稍硬,基部扩大成鞘状。花葶直立,高50100cm,上生鳞片状小苞叶,穗状花序疏狭长,花常23朵簇生,绿色或紫色;花被片6,宿存,排成2轮;雄蕊3,比花被片短,贴生于内轮花被片的中部,花丝很短,具丁字药;子房近圆形,3室,花柱长2mm。蒴果长卵形,沿腹缝上方开裂。种子三棱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性味与主治】根味苦寒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生川谷。
【炮制】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盐知母:取知母片置锅中用文火微炒,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知母片100斤,用盐2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凡使知母,先于槐砧上细锉,焙干,木臼杵捣,勿令犯铁器。【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功能主治】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附方】
①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水煎服。(《伤寒蕴要》)②治火冲眩晕,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轻,仍如平人,右关脉细敷,脾阴不足者:知母、黄柏、黄芪、当归身。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补血汤)
③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④治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知母、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汤泡七次)、秦艽(去芦)、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母汤)
⑤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⑥治妊娠子烦,因服药致胎气不安,烦不得卧者:知母一两,洗焙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医者不识此病,作虚烦治,反损胎气。(《产乳集验方》)
⑦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次日必泻,痰嗽渐止。体弱者,不用巴豆。(《本草纲目》)⑧久嗽气急:用知母五钱(去毛切片,隔纸炒过)、杏仁五钱(姜水泡,去皮尖,焙过),同煎服。另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以绝病根。(《本草纲目》)
⑨妊娠不足月,腹痛欲产:用知母二两,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本草纲目》)⑩紫癜风疾:用醋磨知母涂搽。(《本草纲目》)
⑾甲疽:用知母,烧存性,研末敷患处。(《本草纲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